本书以G20/0ECD BEPS包容性框架下的“双支柱”方案为重点研究对象,介绍了基于“双支柱”方案的所得税国际规则重构的缘起与演进,全面梳理了“双支柱”方案跌宕曲折的谈判进程及核心文件;详细阐述了“双支柱”方案下国际税收的动因、逻辑、理论渊源、方案设计、结果和影响;探讨了数字经济价值创造机理及新征税权利润分配难题。在对比分析国际税改单边、双边和多边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对于全球化、数字化下的国际税改挑战的应对之策。
励贺林,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正高级会计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学术委员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天津市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无形资产研究会理事、天津市首批会计领军人才、天津市先进会计工作者,入选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020年)主要从事管理会计、国际税收的研究和教学。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天津市科技战略发展规划研究计划项目多项,发表论文 20 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多部。
姚 丽,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天津市税务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国际税收、组织创新与战略管理的研究和教学。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研究项目多项,在《税务研究》《国际税收》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
导论 第一章 数字经济、经济数字化与国际税收 一 数字经济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二 何为数字经济 三 从数字经济到经济数字化 四 全球主要经济体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五 数字经济和经济数字化对现有国际税收体系的影响 第二章 现行国际税收规则及其演变 一 基于居民国和来源国划分的税收管辖权 二 定性的常设机构联结度 三 现行国际税收体系的定海神针——独立交易原则 四 自下而上的独立实体原则或独立会计原则 第三章 经济数字化背景下现行国际税收规则面临挑战 一 传统“二分法”征税权利益失衡 二 基于物理存在的常设机构联结度不再适用 三 独立交易原则和独立实体原则下的利润分配困境 四 现有国际税收治理秩序亟待重塑 第四章 应对全球化数字化税收挑战的“支柱一”方案设计 一 “双支柱”方案提出的背景及演进 二 “支柱一”方案关键技术文件设计详解与评述 第五章 “支柱一”立法模板及新多边机制构建 一 “支柱一”方案立法模板及相应系列公众咨询 二 “支柱一”方案下新多边机制构建 第六章 “支柱一”方案的革命性变革与历史意义 一 “支柱一”方案的革命性变革 二 “支柱一”方案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 “支柱一”方案是否实现了国际税收公平性的目标 第七章 “支柱一”方案的理论源泉与基础 一 剩余利润分配法(RPA)系列提案 二 公式分配法 三 “支柱一”方案下的混合利润分配方法 第八章 数字经济价值创造与用户对价值实现的贡献 一 价值链理论的演进 二 数字经济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 三 数字经济价值实现与新征税权利润分配的难题 第九章 应对经济数字化的单边及双边措施 一 应对经济数字化税收挑战的单边措施 二 联合国主导的双边措施及多边方案 三 单边、双边及多边解决方案的比较 第十章 中国作为经济数字化潜在市场国的分析与应对 一 中美数字经济的特征与比较 二 中美经贸协议加大中国数字经济市场竞争 三 征税权竞争改变数字经济税收利益分配格局 四 数字经济加速国际税收规则基础性重构 五 维护中国税收利益的迫切性和建议 第十一章 “支柱二”全球最低税 一 “支柱二”方案的历史演进 二 “支柱二”方案的适用范围与规则逻辑 三 “支柱二”方案对居民国和来源国的影响 第十二章 中国应对经济数字化国际税改的对策建议 一 向OECD/G20提交“双支柱”的咨询建议 二 “双支柱”方案的总体影响及实施面临的挑战 三 中国应对“双支柱”方案的对策建议 四 数字服务税对中国的启示与对策建议 总结 主要中英文词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