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失去了方向,或者无法坚持,最终与目标背道而驰。这本书则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工具,帮助我们解决这种思维困境,以缩小我们今天是谁和明天会成为谁之间的差距。
当我们站在当下时,我们的行为与决策存在固定的心理偏好,当下的感受会被放大,使我们忽视长期目标。《终局思维》作者赫什菲尔德教授提出了未来自我这一人生观察视角,指出只有我们以终为始地设计当下,才能最终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获得更多财富,变得更加健康,并取得更高的自我成就。
结合书中提供的诸多成长型思维的实践方法,相信本书可以帮助你找到生活的原则,建立高效能的思维模式,正确审视、平衡当下的需求与未来的成长。
1.查理·芒格、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等商业、投资大佬都在使用和讨论的思考框架,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底层逻辑之一,提升对未来的思考能力,站在未来设计当下,做好当下的选择与决策。
2.哈尔教授被评为全球40岁以下40位最杰出的商学院教授之一,基于十多年的开创性研究成果,理解个人思考和选择的行为逻辑,做出更理性、更智慧的长期决策,从而获得长远的财富、健康和明智人生。
3.更具远见的父母、学校和老师会培养孩子的终局思维能力,看见未来自己,才能更有内在动机,驱动当下的学习和成长。
4.华大集团CEO尹烨、新物种研究院院长吴伯凡、知名教育投资人袁希、创业酵母创始人张丽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终身成长》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沃顿商学院组织心理学教授亚当·格兰特,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等学者及专家联袂推荐。
推荐序一 关于自我的管理学和金融学/吴伯凡
推荐序二 为未来的自己铺平道路/袁希
推荐序三 确保每一步都在朝着终点前进/张丽俊
序言
第一部分:心理时间旅行:当穿越时空时,我们是谁?
第一章:时间流逝,你会一直是一样的吗?
从囚犯到重新做人
忒修斯之船
你现在还和八岁时你一样吗?
你的身体决定你是谁?
你的记忆决定你是谁?
答案可能是道德品质
本章重点
第二章:未来自我:模糊而又陌生
为人父母后我还是我吗?
哲学家的争论:关于自我
如何看待未来自我为什么重要?
生日实验:20 年后的自己像是陌生人
比起他人,大脑更关心自己
感知怪癖:无法看清未来
把未来自我当作陌生人,很糟糕
第三章:与未来自我建立积极联系
永生的前景
极端情境下的思考
测量你和未来的你的关系
决策、行为与投资
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因果关系的讨论
与未来连接,超越现在
第二部分 思考未来:我们容易掉入的思维陷阱
第四章:被放大的当下
我们被锚定在当下的感觉上
价值贴现
当下的选择与理想中的相反
偏好逆转:一种认知陷阱
一只紧抓在手的麻雀胜过千只飞鸟
当下更易被感知
时间观念的扭曲
什么是当下
第五章 会思考,但不够深入
用不深入的方式思考未来
想让未来的自己去做当下想逃避的事
原谅过去懒惰的自己
对未来的感受没有今天的这么饱满
从另一个人的视角预测未来
是的- 可恶效应
第六章:归于依赖当下偏好做决策
一时的冲动不会带来长久的快乐
一个案例:迈阿密毛衣
预测偏差是什么
预测偏差的常见错误
过去的变化大,未来的变化小
历史终结错觉:看不到自己将在未来继续改变
控制一些结果,而不是所有结果
回到开始
第三部分 设计当下:让明天比今天更好
第七章 拉近未来:促进当下与未来对话
进入虚拟未来
个体比集体更能引起同情
看见年老的自己
遇见未来的你
亲爱的未来的我:致未来的信
高中的时光胶囊
第八章:对未来做出承诺并坚持
方法之一:承诺机制
一个案例:酗酒的詹姆斯·坎农
总有一个当下的你符合未来的期待
事先承诺机制
了解什么样的承诺机制是对自己最有效的
移除所有的诱惑选项
增加适当的惩罚
着陆
第九章:让当下的决策变得更轻松
享受美好,承受残缺
好坏兼收策略:在不适中寻找快乐的体验
诱惑捆绑
化大为小
庆祝当下
本章重点
后记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