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深入剖析了上海市实验学校化学学科特需课程的全方位构建与实施细节。该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核心,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书中详尽阐述了特需课程的创建背景、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内容规划以及课程评价机制。特别聚焦于创新实验的各个环节,包括选题、申报、实验研究、数据分析、成果提炼以及实验评价,通过丰富的案例,生动展示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提升提出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跨学科研究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本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创新实验的实用指南,也为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验提供了清晰的框架与方法。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上海市实验学校特需课程在化学领域的创新实践,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发展。
上海市实验学校是我国第一所真正以教育实验为主导的十年一贯弹性学制的学校,她秉承实验精神和方法,对学制、课程、教材、评价等进行整体改革,探索十年一贯弹性学制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
上海市实验学校在顺应和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中,不断地对课程进行统整和整体架构,建构了核心课程、学养课程和特需课程。核心课程以能力结构为主线,涵盖思想类、工具类、知识类和技艺类学科;学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情趣和志趣为主线,体现在德育、文学艺术、科学思维、实践考察、体育运动、心理健康等方面;特需课程主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潜力,这些课程旨在满足学生的特殊兴趣和才能发展,帮助学生在特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具体内容和形式可能因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资源而有所不同。三大完整课程体系,共同构成完整的育人课程体系,共同实现学生潜能开发的目标。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变化以及与物质变化过程相伴随的能量转变的科学。从衣食住行到太空探险,从古代化学实用技术到现代人工智能技术,当今化学发展日新月异,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不断交叉融合,其发展的深度、广度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上海市实验学校化学学科的特需课程以这些为研究内容,以学生发现的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切入点,开展系列的创新实验研究,通过教师指导与师生互动,解决所提出的真实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并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并推动科学人才弹性学制培育的试验和探索。
胡玲燕老师是上海市实验学校化学教研组长,高中首席化学老师。她是上海市普教系统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基地学员,参与上海市空中课堂的录制,参与课题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理科融合课程教学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胡老师主持上海市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教研项目的子课题基于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数字化实验融合概念教学的实践获得结项优秀,她还参与《上海市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综合活动手册》(沪科版)的编写。曾获教yu部一师一优课、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二等奖等奖项。
胡玲燕老师引领高中化学组同事们共同开发了系列校本实验课程,包括趣味化学实验教程初高衔接实验教程创新特需实验教程等,在学校特需课程实施的十多年里,指导学生在进行创新特需实验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案例和资源,总结了明确的指导路径,撰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分享和介绍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案例和资源。本书通过详尽阐述创新实验的各个环节,包括选题、申报、实验研究、数据分析、成果提炼、实验评价、反思与展望等,生动展示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提升提出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跨学科研究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
在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教育的背景下,本书的出版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书对于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聚焦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提供了新视野、新经验和新方法。最后,衷心希望本书能成为中学化学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的好助手。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普通高中教科书 化学》(沪科版)主编 陈寅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 化学》(沪科版)主编
胡玲燕,上海市实验学校高中化学教师,教育学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浦东新区学科带头人、中心组成员,上海市普教系统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基地学员,参与上海市空中课堂的录制,上实集团高中化学首席教师。曾获浦东新区园丁奖、教yu部一师一优课、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二等奖等荣誉。主持上海市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教研项目的子课题基于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数字化实验融合概念教学的实践,获得结项优秀;参与《上海市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综合活动手册》(沪科版)的编写;参与课题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理科融合课程教学,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