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推荐
更多
新书推荐
更多

三江平原农田排水沟渠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技术研究

 三江平原农田排水沟渠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技术研究

定  价:48 元

        

  • 作者:张燕 王艳芹 袁长波 李新华
  • 出版时间:2025/1/1
  • ISBN:9787523517031
  • 出 版 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X501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
  • 开本:16开
9
7
5
8
1
7
7
5
0
2
3
3
1

随着水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农业面源已经成为我国地表水主要的污染源。粮食需求的巨大压力加剧了我国化肥施用量的持续攀升,导致农田排水中氮、磷浓度和负荷不断上升,增加了受纳地表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潜在风险。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是实现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战略工程的重点省区,目前正在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战略工程,主要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达到增产的目标。到2015年增加旱改水面积417万亩、改善水田740万亩、粮食总产将达到1000亿斤以上,其中70%来自三江平原。三江平原大规模水田化将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其中面源污染加剧将影响地表水,特别是界江界湖的水质安全。三江平原地势低平,开发前沼泽湿地分布广、面积大,排水沟渠作为该区重要的水利工程,其主要功能为排涝泄洪,确保粮食生产稳定。排水沟渠既是连接农田和河湖等地表水体的纽带,也是农田退水的必经通道。本研究针对三江平原大规模水田化过程中存在的面源污染加剧问题,以农田排水沟渠湿地为研究对象,依托国家生态研究网络台站,通过野外采样监测和小区定位实验,研究排水沟渠截留净化农业面源污染物氮磷的机制,揭示排水沟渠截留氮磷的能力,探讨影响三江平原排水沟渠截留净化氮磷能力的因素,研发提高沟渠截留能力的措施,构建基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三江平原生态渠系模式。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湿地净化功能的内涵,扩展了人工湿地利用的新方向,而且有利于强化面源污染防治,为协调区域农业发展、污染控制和生态保育的矛盾提供了新方向。本研究成果对控制面源污染、保障区域水环境质量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粮食安全和水安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共分八章,第一章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研究目的、意义;第二章简要概述了三江平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第三章综合分析了研究区排水沟渠水质现状,并通过小区实验研究了现有农田排水管理条件下排水沟渠各组分(植物、底泥等)对农业面源污染物氮磷的截留净化机制;第四章研究了干湿变化、渠水流速、水位及污染负荷等因素对排水沟渠截留净化氮、磷能力的影响,筛选了排水沟渠调控的主要因子;第五章通过野外小尺度实验,研究了植物配置沟渠和基质坝的净化效果,筛选了适宜的沟渠植物和基质坝填充基质类型;第六章通过小区实验研究了生态沟渠对水中氮磷的截留净化能力,估算了底泥、植物等对氮磷净化的贡献,进一步明确了氮磷在排水沟渠中的迁移转化机制;第七章设计了适合三江平原的生态沟渠模式,并提出了管理建议;第八章凝练了研究的主要结论,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您的姓名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