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熊雄同志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代表,他光辉而又短暂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提出的政治与军事打成一片,理论与实际打成一片相对服从与绝对服从革命生死观黄埔精神是唯物的等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必须传承和发扬光大。
熊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是黄埔军校第七任政治部主任、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也是我党早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和政治教育的杰出代表。1984年8月聂荣臻元帅题词熊雄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熊雄诞生于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这块红色沃土上,是宜春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从小聪颖好学,兼修文武,志向远大。1906年,他还只有14岁,便有我辈青年应志在四方,不能再作井底之蛙,埋头诗云子曰了的应时感慨。1911年年初,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国情危局和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他毅然放弃在南京优级师范学堂的学业,回南昌参加李烈钧组建的江西新军学生军,投身于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他又先后参加湖口二次革命 护法战争和护国战争,并从当年的一介书生成长为湘军的一位上校军官。1919年年底,他远行欧洲另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并在周恩来、张申府等人的引导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一个民主主义革命者向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熊雄在1925年6月回国,开始了他一生最辉煌的黄埔生涯,并于 1926年1月升任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实际主持政治部工作。其时,黄埔军校政治工作举步维艰,熊雄受命于危难之际,在政治部内进行大胆改革,着力增强中国共产党在军校教员中的基干力量,积极与军校内的右派势力及其思潮展开合法斗争,影响和改造整个军校的工作,推动黄埔军校政治教育工作和政治部工作进入新的鼎盛时期。1926年12月,熊雄被任命为政治部主任,因其坚定的原则立场和高超的斗争艺术,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恐慌。1927年4月18日清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第六天,便将熊雄秘密逮捕入狱;5月中旬熊雄被秘密杀害,时年35岁。他 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和革命事业,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和民主人士,把坐牢杀头的危险留给自己,临危不惧、高压不屈,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用生命诠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
为了弘扬熊雄的革命精神,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中共江西省委统战部、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共宜春市委于2022年12月联合主办熊雄生平与革命实践研究理论研讨会,缅怀熊雄革命的一生。熊雄亲属和一批专家学者先后出版了《中国大革命中的熊雄》《熊雄在黄埔》《熊雄传》《从宜丰走出的革命家熊雄》等专著,使熊雄研究方兴未艾。这次知名学者刘建教授又以文学和史学相结合的非虚构性创作方法,在整理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熊雄家乡和广州黄埔军校旧址采风,经过三年多努力,撰写了本书。
该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突出党史学习教育这个重点,注重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真实还原史实;二是用讲故事的形式展示熊雄波澜壮阔的一生,具有较的可读性;三是结构严谨,文笔流畅,融知识性、历史性、生动性为一体,让人耳目一新。贯穿该书的一条主线,就是传承红色基因,体现了作者的智慧和贡献。阅读该书,可以让党员领导干部、部队军人和年 青一代在阅读中充分感受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境界。这确实是一本好的党史学习教育书,我很高兴向读者推荐这本书。
是为序。
中共宜丰县委书记 康健
2024 年 6 月 7 日
序二
刘建先生是宜丰人,但长期在外地工作,在海南省检察院退休后,为尽人子之孝,回到家乡侍奉年迈的母亲多年。在此期间,他仍然笔耕不辍,除继续担任退休前受聘的国内几所大学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外,还进行着关于熊雄的研究工作,写出了《熊雄的故事》一书,以此表达他对熊雄的崇敬和赞颂。
熊雄为什么值得后世之人崇敬、赞颂和永远地纪念呢?因为熊雄革命经历丰富,贡献巨大。至于他的经历、贡献,在黄埔军校和中共党内的职务,《熊雄的故事》中有详细介绍,兹不赘述。但是,我想引述他的战友和学生的言论来证明他对于中国革命的贡献和影响。
1984年8月聂荣臻元帅题词:熊雄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许光达大将在《熊雄同志略传》中写道:熊雄同志为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与解放,惨遭国民党反革命刽子手的杀害,已九年矣。熊雄的名字,特别在我们早期黄埔同学的脑子中是永远不忘记的。我们将沿着熊雄同志所奋斗的革命道路前进,继承他未完的事业而斗争!
陈奇涵上将1949年在南昌题:黄埔政治部主任熊雄同志,他不但是一个马列主义的理论家,并且是一个马列主义 的诚笃的实践者。凡属与他接触,特别是受着 他的熏陶的人都深深理解他的对于革命的无限忠诚 而同深敬仰的。因此,也就引起了反动派 的嫉视和仇恨,竟于1927年四·一五被捕暗杀,作了党国的牺 牲者,他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宋时轮上将在回忆文章中写道:熊雄同志在最后生命危急的时刻,也不忘为革命为党的事业做工作,这种大无畏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这也充分表明了熊雄同志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和伟大共产主义思想情操,我们永远怀念他!
李逸民少将在《黄埔军校点滴》中写道:熊雄说:我不能随便离开黄埔。我必须听从党中央的命令,因为我是党中央派来军校工作的。军校政治部主任也是国民政府正式委任的。如果要我离开必须召开全校师生大会。我要在会上讲话,光明磊落地离开。你们怎么办?要听区委命令,谁也不能离开。要通知五期中的党员,坚守岗位学习,不要轻易离开。
仅凭他的战友、同事、学生的回忆和评价,就足以说明熊雄值得我们永远地学习和纪念。
有人问我,你对熊雄的一生或他的革命精神是否考虑过用比较简短的语言进行概括呢?我用了四句话提炼出熊雄的革命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感天动地的家国情怀,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我的概括不一定准确,欢迎研究者们指正。
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井冈山瞻仰革命烈士陵园时说: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刘建先生写这本书,正是符合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表达了对熊雄的崇高敬意,是对熊雄的深切怀念,是对熊雄伟大革命功绩的铭记,是对包括熊雄在内的革命前辈的红色基因的传承。
刘建先生所著《熊雄的故事》对熊雄的一生和熊雄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评述,向广大读者展现了一个非常丰满、十分高大的革命家形象。
这本书在出版前,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专家进行了审阅,提出了修改意见,是一部熊雄信史,很值得一读。
刘建先生要我写个序, 虽感资格不配,但我是熊雄研究会的一员,可以借本书出版的机会向熊雄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深情怀念,于是写了以上文字,权为序。
熊雄研究会会长 熊淼如
2024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