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5年第1期文章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史、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经济与管理、著述评介。
主编陈洪捷,北京大学文学学士(德国语言文学),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高等教育学)。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原理、研究生教育、德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史等。洪堡学者,在多所德国大学做过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欧美同学会德奥分会副会长,蔡元培研究会秘书长。
丁钢
媒介化、弱联系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理论转向的可能
丁道勇
杜威探究理论的存在主义绎读
——“不确定情境”辨析暨对比斯塔的补充回应
李丽 丁盈盈
家庭教育如何牵动社会改革
——基于英国清教徒家庭教育观念与实践的探讨
周颖
“进化”的伦理学:求“新”时代的道德教育(1904—1923)
安德鲁·阿伯特
过去与未来的芝加哥学派
芭芭拉·斯波恩
重新审视适应性大学结构:应对当代高等教育挑战的新框架
罗慕洛·皮涅罗 迈克尔·奥杜罗·阿桑特
高等教育动态的复杂性剖析:基于韧性的视角
尤西·基维斯特
代理理论视角下的高等教育机构拨款机制
李春玲 高云浩 邬娜
高校学生资助如何发挥“立德树人”作用
——基于亲社会行为视角的分析
冯昕瑞刁龙刘明兴
央地财政支出责任变迁下的教育政策参与特征研究
——基于政协提案数据的分析
陈洪捷
大学理念到底有没有用
——读《国家、社会与大学:1700—1914的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