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病是具有中医和地域特色的疾病,本书设二十章,前七章分为概述、病因病机、诊断、常见证候、治疗和研究进展及预防与护理,以突出中医燥病治病特点、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及其应用。后十三章是常见燥病证治,本书涵盖了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皮肤科、眼科等病证以常见者为主。燥病的证治每病一般按概述、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论治、护理与调摄、病案举例分述。每一病证后,介绍编者医案,或摘录古今名家医案,以达到案从多师,集思广益避免一家之言。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981.09-1986.09: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中医专业学习,本科
2005.10-2008.07: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学习,研究生1986.09-1964.04:宁夏医科大学 教师
2003.06-2004.12:宁夏医学院中医系 主任
2004.12-2012.12: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院长
2012.12-2019.01:宁夏医科大学 副校长
2019.01-2024.04:宁夏医科大学 党委副书记
2024.04至今:宁夏医科大学少数民族医药现代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返聘中医学[1]茆春阳,杜燕,牛阳. 喻昌《秋燥论》治燥五律探析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 29 (11): 1794-1796. DOI: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3.11.003.
[2]师小茜,牛阳. 轻法频下理论探微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 37 (02): 760-763.
[3]王晓翠,牛阳. 牛阳“宣通气血法”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经验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 27 (05): 853-855. DOI: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1.05.035.
[4]刘镭,牛阳,张思超. 从“小天地三因制宜”探析高锦庭外科辨治思想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 35 (07): 3587-3590.
等等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食疗整合联盟副理事长
北京民族医药文化研究促进会十大首席专家
中国中药协会第二届枸杞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宁夏医师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
第一章 燥病概述
第一节 燥病的概念
第二节 燥病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三节 燥病的证候特征
第四节 燥病的属性
第五节 燥病的特点
第二章 燥证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燥证的病因
第二节 燥证的病机
第三章 燥病的诊断
第一节 四诊合参辨燥病
第二节 三因制宜治燥病
第四章 燥病的常见证候
第一节 外感燥证
第二节 肺与大肠燥证
第三节 脾与胃燥证
第四节 肝燥证
第五节 肾燥证
第六节 脏腑兼并燥证
第五章 燥病的治疗
第一节 燥病的基本疗法
第六章 燥病的预防与调护
第一节 燥病的预防
第二节 燥病的调护
第七章 燥病的研究进展(杜燕)
第一节 中医燥病的基础研究
第二节 中医燥病的临床研究
第三节 不同区域燥病研究
第八章 外感燥病
第一节 秋燥
第二节 燥疫
第三节 其他温热类温病所致燥证
第九章 肺系燥病
第十章 心脑系燥病
第一节 心悸
第二节 胸痹心痛
第三节 心衰
第四节 不寐
第五节 眩晕
第六节 中风
第七节 癫狂
第十一章 脾胃系燥病
第一节 胃痛
第二节 痞满
第三节 呕吐
第四节 噎膈
第五节 呃逆
第六节 腹痛
第七节 痢疾
第八节 便秘
第十二章 肝胆系燥病
第一节 胁痛
第二节 黄疸
第三节 鼓胀
第四节 瘿病
第十三章 肾膀胱燥病
第一节 淋证
第二节 癃闭
第十四章 气血津液燥病
第一节 郁证
第二节 血证
第三节 痰饮
第四节 消渴
第五节 内伤发热
第六节 虚劳
第七节 癌病
第十五章 肢体经络燥病
第一节 痿证
第二节 颤证
第三节 腰痛
第十六章 妇科燥病
第一节 月经先期
第二节 经期延长
第三节 崩漏
第四节 闭经
第五节 经行诸证
第六节 绝经前后诸证
第七节 带下过少
第八节 胎萎不长
第九节 子晕
第十节 子嗽
第十一节 妊娠小便淋痛
第十二节 产后大便难
第十三节 产后恶露不绝
第十四节 盆腔炎性疾病
第十五节 阴痒
第十六节 妇人脏躁
第十七章 儿科燥病
第一节 鼻鼽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咳嗽变异性哮喘
第四节 秋季腹泻
第五节 便秘
第六节 厌食
第七节 缺铁性贫血
第八节 抽动障碍
第九节 肾病综合征
第十节 尿频
第十一节 麻疹
第十二节 发热
第十三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第十四节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第十五节 过敏性紫癜
第十六节 湿疹
第十八章 皮肤科燥病
第一节 湿疮
第二节 接触性皮炎
第三节 药毒
第四节 瘾疹
第五节 牛皮癣
第六节 风热疮
第七节 紫癜风
第八节 白屑风
第九节 干燥综合征
第十九章 眼科燥病
第一节 目剳
第二节 天行赤眼暴翳
第三节 金疳
第四节 白涩症
第五节 胬肉攀睛
第六节 白睛溢血
第七节 火疳
第八节 凝脂翳
第九节 混睛障
第十节 宿翳
第十一节 瞳神紧小、瞳神干缺
第十二节 圆翳内障
第十三节 血溢神膏
第十四节 暴盲
第十五节 目倦
第二十章 疫病燥病
第一节 寒疫
第二节温疫
第三节 寒湿疫
第四节 湿热疫
第五节 暑燥疫
第六节 大头瘟
第七节 烂喉痧
第八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第九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
第十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