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利用城市环境来促进身体健康和预防伤害一直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核心目标。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城市规划和设计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全球普遍认识到了心理健康与城市环境的密切联系的背景之下,这本《恢复性城市:促进心理健康和福祉的城市设计》的出版显得恰逢其时且极为必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旨在保护人民和社区的政策,尤其是保持社交距离的政策,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与城市设计中的心理健康原则直接相关。尽管全球有许多人遭受到了身体疾病的打击,但对更多人而言,这场疫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层面程度不同但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感、焦虑和失落感。人们失去了亲人、生计、安全感以及对未来的规划,最为重要的是失去了与世界自由互动的机会。这些影响引发并加剧了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可能持续数年。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多数城市政策、规划和设计措施的主要目标都是减少病毒的传播。尽管针对公共领域的政策变化是为了保护人们免受感染,但其副作用却是对人们心理健康的普遍影响。由于商业、办公、娱乐、文化、体育和教育设施的关闭或限制,以及对身体接触的限制,人们参与社交、游戏和体育等对心理健康有益的活动的机会大大减少。保持社交距离的地面标记和封闭道路等措施,改变了人们的互动方式。当戴着口罩的人们彼此保持距离并迅速离开时,公共场所的愉悦气氛被剥夺了,而在街上的人们将注意力几乎都放在保持安全距离上时,紧张的气氛也随之加剧。不过,保持安全距离的措施也为人们使用公共空间提供了新的方式。
这种变化在繁华的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也颇具启示性。疫情改变了全球范围内城市通勤的原有节奏,重塑了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方式。数百万人突然被限制在家庭和社区之中,而这些地方过去只是他们日常工作和休闲的起点。在隔离期间的有限空间中,家庭和社区变得更加重要,人们开始更深刻地认识到日常环境对健康和感受的影响。
城市规划师和设计师面临的新挑战在于:如何在降低病毒传播风险的同时维护公众心理健康,实现保持距离但不隔绝。在这个困难时期,如何让人们安全地接触到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环境和活动,同时又不增加接触病毒的风险?政策制定者、规划师、设计师和社区成员都认识到,虽然需要采取措施来帮助人们保持社交距离,但如果要使人们达到心盛(flourishing)状态,还需要让他们接触绿色和蓝色的自然空间;需要感官刺激;需要享受自由而有意义的社交联系;需要能够安全地步行、骑行和玩耍;需要感受到融入城市生活,人们多样的身份、特征和需求都能得到公正的反映、尊重和支持。而许多满足这些需求的规划和设计方法都反映了本书所阐述的恢复性城市的支柱原则,这并非巧合。随着疫情的发展,维持那些已经产生的积极变化主要是临时变化(包括政策、行为和公平性方面的变化,如减少道路上的车辆)对于促进未来的公共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关于城市设计如何支持和促进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科学研究已经进行多年,并仍在迅速发展,但在实践和政策支持方面还不完善,受到了诸如意识不足、羞于谈论、资金短缺以及缺乏有影响力的倡导者等因素的制约。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研究者有机会提炼出城市环境对人们最有影响的要素,从而推动了促进心理健康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发展,打破了停滞多年的局面。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限制措施带来了一个显著影响,即人们被吸引到附近的公园、河边等地,以获得自然对心理健康和福祉的积极影响。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急剧增加,凸显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强化了人们对其可达性、数量和质量的关注,这对城市居民来说尤其重要。一些公园和游乐场因为过于受欢迎而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以防过度拥挤。与此同时,一些私人绿地和花园成为特权和不平等的象征。因此,公园在维护社会公平性方面的作用也变得更加重要。世界各地正在采取更公平的应对方法,运用空间规划策略而非关闭现有公园,将新的、适应性的公园式空间扩展到城市的街道和其他公共空间。从长远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催生更多对住宅阳台或花园的需求,以及更多对社区公园、花园、绿地和其他绿化空间的接触需求。同时也有望增加人们对城市范围内公平使用高质量公共空间的关注。
另一个显著影响是基础设施的变革步伐明显加快,这使许多政府关于社交距离的规定得以实施。多年来,城市规划专家一直在哀叹城市中的大量空间被机动车占据,损害了行人和骑行者的权益,使街道丧失活力。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无车化可以给人们带来包括心理健康在内的诸多益处,但对许多城市来说,在没有强大的变革催化的情况下,每一寸道路的无车化都是一场艰难的斗争。随着行人和骑行者的不断增加,信号灯路口和公交站点越来越拥挤,这对于规划师和设计师们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在公共场所保持安全距离既是必要的也是困难的,毕竟在只有1.5米宽的人行道上,一个人在超过另一个的时候,不可能保持2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新冠肺炎疫情激发了对个人空间的新需求,迫使人们寻求解决方案。世界各地的城市迅速响应,建设了以人为中心的户外步行和娱乐街道。一些城市规划的短期策略迅速实施:拓宽人行道,增加自行车道,以及在全球各地迅速出现的步行街和交通稳静化街道。在巴黎和纽约等城市,一些策略已经带来了永久性的改变。这证明了:只要有决心,总是可能改变的。
事实证明这种观念具有开拓性,疫情使人们意识到经济韧性等城市韧性取决于能否充分灵活地利用城市资源。由于许多教育、办公、体育、文化和娱乐设施都位于通风不良的室内空间,人们被迫创造性地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每一寸户外街道和公共空间。让空间能被多样化和全天候使用(包括临时的供暖和制冷、遮阳和遮雨)的灵活的、可移动的设施投资,已成为引人注目的战略投资。疫情推动了战术城市主义(tacticalurbanism)的发展,战术城市主义主张在投资永久性基础设施之前,先对临时空间设计对健康和福祉的促进效果进行测试。战术城市主义和社区参与的共同设计,能够促进社会资本和人权的发展。无论是重新设计街道以适应步行和骑行,还是创造艺术、游戏、表演、餐饮和社交空间,甚至是开辟户外教学、工作会议空间,都是鼓励社区参与的有效方式。
随着户外设施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状。许多城市都精心设计了市中心和其他吸引人群聚集的区域。这些人员密集且充满活力的地方往往是城市明信片上的特色,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景观不仅吸引人,更能在某种程度上定义城市及其居民的身份。它们令人惊叹且充满活力和可能性,并证明了人作为城市的一员而做出的投资和牺牲是值得的。这些牺牲往往表现为在居住问题上的妥协。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许多例子表明只要房价合理、交通便利,就足以吸引新的居民选择某个社区。这个现象还依赖于通往市中心的公共交通。然而,随着居家办公趋势的日益增长,以及人们对城市中心热门地区聚集的安全性和社交距离的担忧,人们离开自己社区的意愿正在减弱,更倾向于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寻找满足需求的场所。疫情无意中加剧了人们对15分钟城市或20分钟城市的向往,也增加了对当地社区空间和设施的投资,以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福祉。
虽然城市常被形象地描述为大熔炉,但这次疫情却揭示了一些不同的内涵。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对城市居民的不同生活方式和不同需求有了新的认识,暴露了许多不平等现象。那些生活贫困、居住在拥挤的住房中、从事面向公众的关键工作、依赖便利和定期的公共交通的人群,感染病毒的风险更大;不懂当地主流语言的人有时无法接收到公共安全信息;老年人和某些疾病患者面临孤独问题,但他们不得不待在家中被特殊照顾;儿童也具有社交和游戏需求,但往往难以得到满足;聋哑人因戴口罩而面临交流障碍;视障人士因需要保持社交距离而产生导航寻路障碍。新冠疫情以及同时在许多国家进行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LivesMatter)运动,让人们意识到城市中许多人的需求并未被当前的设计和规划所满足,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负面影响。
然而,疫情的特殊情况也推动了社区参与,促进了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城市设计、志愿服务、公平合作、空间平等。人们在疫情期间通过临时的快闪等策略来测试过去在政治上无法实现的想法。例如,纽约和巴黎的行人专用道,以及波哥大将周日骑行路线扩展到周内等。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带来了不确定性、焦虑和损失,但同时也带来了洞察、灵感和动力。对于城市规划者、设计师、公共健康专业人员,以及其他以不同方式经历过这场疫情的人来说,这预示着一个过渡时期的开始。许多人在远离曾经视为理所当然的便利设施和日常生活后,开始反思自己最珍视的是什么,错过了什么,以及什么在新冠肺炎疫情前觉得有价值,现在却不那么重要了。人们正在重新评估他们的城市,并呼吁满足他们和所在社区的需求。一些悲观者将目光投向农村,宣称城市已经死亡,但更多的人则锁定不断发展的城市,期待融入未来。
随着人们对场所与健康之间关系的日益重视,我们有能力克服各种传统障碍,使城市设计具备无限潜力,创造出能促进心理健康和福祉的恢复性城市。恢复性城市的需求和必要性已经显现,本书将帮助读者实现这一目标。
[美]珍妮·罗(Jenny Roe),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设计与健康中心教授,为世界卫生组织和《柳叶刀》等知名杂志撰写了数十篇文章。
[美]蕾拉·麦凯(Layla McCay),伦敦城市设计和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曾任职于世界卫生组织,并任教于乔治敦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知名大学。
译者简介:
田歌川,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博士、陕西省城市更新研究中心研究员。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建学专业,硕士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建筑与城市化专业。研究领域为城市设计、城市更新、空间社会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