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典小说中始终徘徊着向自然回归的主题主人公以抗争态度逃离市民社会,到自然中寻求美好生活,最终以重返一个更好的社会为结局。祖克特从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命题自然与习俗切入,对这一美国文学中的独特意象做了谱系化梳理。
一是阐释自然权利的内涵,二是提炼美国文学特别是美国小说传统对于自然权利观念的回应。祖克特挑选六位美国本土作家库柏、霍桑、麦尔维尔、马克·吐温、海明威和福克纳,研读他们最为人所熟知的代表作。在她的精巧构思下,小说家的每一次重返自然,都是对美国立国精神的一次深刻反省,是对社会契约理念之实践意义的一次重新评估。
施派重磅学者的跨领域力作!美国出版商协会认证的1990年哲学和宗教类最佳图书。六位文学巨匠演绎自然与习俗的永恒辩证原来伟大的小说,也是深刻的政治哲学。
问世三十余年,是文学批评与政治哲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本书熔政治哲学与文学批评于一炉,系统提出并论证美国小说本身就是政治哲学这一命题,通过分析六位美国文学巨匠的经典作品,揭示文学叙事如何承载对自然权利观念的复杂反思。作者祖克特突破传统政论研究的局限,论证了小说对政治思想的独特贡献,为理解《独立宣言》和美国立国精神所蕴含的政治哲学提供了全新视角。
思想深刻,精准提炼和细致阐释重返自然的文学母题
祖克特突破表面叙事,敏锐地总结出美国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逃离社会-探索自然-回归共同体的核心情节模式,揭示小说中自然权利幻象破灭背后耐人寻味的意涵主人公们最终发现,孤立的自由无法保障幸福,实现权利必须回归社会关系。这一精彩分析,既呼应了施特劳斯学派对现代性的反思,直指自由主义的困境,也对当代社会具有启示意义。
可读性强,文学案例丰富,充满哲思与文学张力
本书虽有哲学思辨,但均依托具体文学案例展开(如《红字》《白鲸》,以及马克·吐温、海明威、福克纳等),读者即使无专业背景,也能沉浸其中。祖克特的写作兼具学术严谨性与文学感染力,通过展示鲜活的人物命运和戏剧性的故事情节,融哲学思辨于文学解读,使抽象的政治理论变得生动可感,让政治哲学讨论了摆脱枯燥说教。
首先,我想向这本书的中文译者和出版商表示谢意。能有机会把它介绍给更广泛的读者,我感到十分欣喜和荣幸。
这本书讨论的对象是美国,这可以从它的题目《自然权利与美国想象》看出来。在这本书里,我讨论了一系列经典的美国小说,并梳理出一个典型的美国主题:主人公以一种抗争的态度逃离市民社会,到自然中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而这样的情节往往以主人公重新回到或者重新加入一个比先前他(她)所逃离的更好的社会中去为结局。与大多数以小说为主题的专著不同,我并没有把库柏(James Fenimore Cooper)、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马克·吐温(Mark Twain)、海明威(Ernst Hemingway)和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小说仅仅看成纯文学作品。相反,由于这些小说中含有对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的原则的讨论,它们成为美国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欧洲的政治哲学不同,经典的美国政治思想论著如《联邦党人文集》(The Federalist)和《弗吉尼亚笔记》(Notes on Virginia),甚或是林肯(Abraham Lincoln)的演说,它们的作者往往都是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实践者,他们所讨论的也是机构建制和公共政策等实际问题。然而这些政治著作很少直接探讨根本的人性,思考人为何会集结为共同体以及什么是最佳、最公正的社会组织方式等根本问题。反而是小说中有对这类问题的讨论。
第一,我希望中国读者通过阅读此书,能够更好地了解美国,了解她的政治原则、基础、历史和发展历程。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那我的写作对应付我们这个世纪所面临的最为特殊的挑战就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就能增进拥有不同历史、不同传统、不同政治形态的国家彼此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这种交流对于美国和中国的人们来说尤为重要。当然,交流的目的不是彻底的同化或强求一致,而是对两国的差异和共同利益有更好的理解。
这些小说告诉我们,不论是那些来到新大陆的殖民者还是留在旧世界的人们,他们都认为美国是新世界。与中国相比,美国还是一个年轻的国度。中国的情形是,它既是一个古老的文明,也是一个全新的政体。从某种意义来说,美国和历史上的中国都是帝国,都曾用武力建立和维持政权。为什么征服从前属于其他人的土地是正当的?不同民族和信仰的人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这些只是中美两国人民都曾面对也将继续面对的问题的一部分。第二,我希望中国读者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美国并与中国进行对比,进而思考他们自己国家的政治基础、历史和文化。
最后,我希望读者可以看到文艺作品能给政治和历史研究带来独特的视角,而这是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和社会科学类的政治研究无法做到的。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理基础是对外部事物的观察和抽象的分析。然而我们都知道,人类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人类活动的最终动因,并非全部可见,有时甚至无法被我们了解。文学作品可以展现出这种内心的体验。正如画家可以通过肖像画捕捉一个人的性格,诗人可以将复杂的情感歌唱出来,小说和电影则像是人性的试验,它们考察的是人在特定的情境中会如何行动和反应。尽管艺术作品不能够取代数据的积累和定量分析,但我认为它们是不可或缺的补充,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这个关联日益紧密的世界。
凯瑟琳·祖克特(Catherine Zuckert),美国圣母大学政治学南希·里夫斯·德鲁荣誉教授,曾担任《政治学评论》(The Review of Politics)主编。研究方向为古典政治哲学、文学与政治,著有《施特劳斯的真相》《柏拉图的哲学家们》《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等。早年受教于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哲人列奥·施特劳斯,如今仍是施特劳斯学派的重要成员。
译者简介:
纳海,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英语系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长聘副教授、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英国维多利亚文学与思想。
前言
1 经典美国小说中的自然状态
2 纳蒂与自然权利
《拓荒者》
《最后的莫西干人》
《大草原》
3 库柏的政治修辞
库柏向政论文的短暂转向
库柏回归小说创作
卢梭在美国的接受史
库柏的优越与局限性
4 霍桑的激情政治
《红字》
《福谷传奇》
《七个尖角阁的房子》
清教徒的遗产
5 麦尔维尔的沉思
《白鲸》
《水手比利·巴德》
卢梭式政治哲学的三种版本
6 马克·吐温的喜剧化批评
哈克贝利·费恩的历险
马克·吐温对库柏的修正
叙述者与作者的区别
哈克在自然状态中的冒险经历
结尾处的讽刺
嘲讽:作为传授政治温良原则的一种方式
7 在我们的时代里的海明威
海明威重述哈克贝利·费恩的故事
战后的幻灭
自然与历史:《在我们的时代》
尼克在自然状态中的冒险经历
死亡揭示了社会基础的虚伪
生活的美好使死亡更加艰难
艺术并不是最好的答案
不存在长久的解决方案
海明威与海德格尔
8 福克纳论自然与历史
《去吧,摩西》
《坟墓的闯入者》
福克纳的政治教化
9 自然权利:一个美国神话?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