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现代经济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家资源,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是经济体系的微观支撑力量,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在社会财富创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竞争时代,企业家是一种稀缺资源,优秀企业家更是极品资源。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企业家是财富积累和价值创造过程中最具生产力、最为积极的因素,是支撑中国经济腾飞的微观主体。企业家一直是当今社会中关注度最高的群体,因为这个群体所创造的价值与影响力、所承受的荣耀与困境,都是这个大变革时代最浓墨重彩的投射。
在企业家成长过程中,除了经验、财富和智力之外,性格和情绪资本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促进企业家成长、企业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性格和情绪资本反映了企业家的做事风格、心胸和格局,是企业家综合素养的体现,决定了企业家的人格魅力。性格和情绪资本在企业家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底层决定作用,是企业家综合素质的基因,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核心因素。因此,在企业家成长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性格和情绪资本。
当今时代,中国企业家群体的生存状态十分堪忧。总体呈金字塔分布,处于顶层的优秀企业家极少,而大多数是处于中底层的企业家。由于常年高负荷工作,企业家身体和心理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烦躁易怒和疲惫不堪成为普遍现象。当前企业家面临的身心问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激烈竞争和生存焦虑。
成功与失败,鲜花与泪水,兴奋与悲伤,荣耀与耻辱这些相对的词汇总能应用在企业家身上。成功与失败有时只有一线之差,其结果却天壤之别。站在全球化、信息化、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回顾和总结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历程,就可以发现成功企业家(如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等)之所以成功,其身上必定具有异于常人的情绪、性格和精神等卓越素质。
英国作家查·艾霍尔曾说过: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性格,是人类最固有的属性,集中体现了主观个体对客观事件的反应方式。性格不同,对客观事件的回应方式也不同。企业家的性格影响着其领导企业的高度与广度。大凡成功的企业家,必然具有成功的性格特点,或者说,企业家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管理的企业能否创造价值、能否发展壮大。
根据掌控力和综合素养的差异,可以将中国企业家分为三种境界:救火队、决策者和商界领袖。
第一个层次的企业家:救火队。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亲历亲为,严重陷入日常管理事务中,类似于救火队,哪里出现问题就扑向哪里。他们工作十分努力,为了企业的生存打拼,由于自身、团队格局和能力有限,进而可掌控与支配的资源受限,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终日疲于扑火。人前注重外表,展示个人魅力,人后心存抱怨、焦虑,力不从心又无暇休息。加之有一部分企业家心中存有傲气,存在贵我贱彼心态,尤为注重外在表象和物质财富的积累。往往通过购买豪华轿车、豪宅和顶级奢侈品来展示实力,炫耀自己的身价,以吸引外来关注。他们以生存为主,以打败对手为最高境界。
第二个层次的企业家:决策者。已经基本脱离了经营事务的束缚,更多地考虑业务体系和产业布局。他们开始注重自身修养和企业战略布局的有序性和完整性,设立目标,勇敢拼搏,促进企业不断发展。以制度和系统来激励和规范团队,懂得心胸和格局决定企业命运。前几年,这类企业家聚集在顶级大学的商学院的EMBA班,特别喜欢听国学之类的课程。在普通人眼里,他们已经被视为中国的商界精英。
第三个层次的企业家:商界领袖。具有极高的综合素质,拥有全球视野,明确方向,合理布局,胸怀天下。这类企业家的首位目标并不是赚钱,而是为了实现天下企业和企业天下的境界,并通过商业活动体悟人生的真谛。他们非常自信,面对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能够以大无畏的精神自如应对,做事如行云流水,进退攻守自如,张弛有度。这类企业家具有内圣外王的风范,心中无敌。达到这个层次的企业家若朗日之星,数量极少,他们是真正的商界领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家承受着极大的精神压力,支撑着企业前行,使企业家进入情绪负重的时代。
在中国大转型中,企业家已成为一个格外引人关注的新阶层群体。他们总是被精明强悍、风风火火、果敢刚毅、干练有力、骄傲洒脱、春风得意、创富名家等众多极富欢颜与悦心的辞藻包围着。在很多人眼中,他们就是众人敬仰的成功人士。
但是他们真的欢颜与悦心吗?他们的身体是否扛得住如此众多的溢美之辞?透过对中国企业家创业奋进、聚集财富、风光生活、牵引传媒等显形物象的冷峻审视,我们发现:企业家群体带给社会与自我的并不尽是成功的笑颜,也包括精神困惑和精神贫乏。
在当今时代,企业家面临严重的情绪压力和危机。企业家外表很坚强,但内心很孤单,容易患上心理疲乏综合症,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焦虑情绪、抑郁状态、外松内紧的恐惧感。企业家的情绪危机通常有以下几个典型特点:自卑,有不如人的感觉;自我责备,全盘否定自己;心情恶劣、压抑、痛苦、失望;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懒动、懒言;孤独、冷漠,无知心朋友;有激愤现象;失眠、多梦、疲乏无力、神情阴郁。可见,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情绪状态十分堪忧,那些打拼在中底层的企业家堪称中国最累的群体之一。
企业家的情绪危机制约着企业家的境界和格局,严重影响企业战略方向,成为阻碍企业发展壮大的隐性因素。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家境界和格局的不足将会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在管理方法和手段上再如何改进,也不能改变企业平庸的状态。
充满活力的经济是孕育商界领袖的沃土。在一个国家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商界领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会改变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甚至影响历史的进程。中国整体经济实力在全球的地位日益提升,中国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制造中心和第二大经济体,是亚洲发展方向的引领者和产业整合者,正处于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的关键阶段,极容易催生国际性的顶级大企业和商业领袖。
在新时代,中国需要大批顶级企业家。纵观全球经济发展历程,每一个阶段的全球经济快速增长期都孕育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企业和企业家,譬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崛起的工业企业,抑或是信息产业革命以来引领时代发展的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作为产业经济领导者带动技术进步,对于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和个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当前,中国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模式大变革的关键阶段,重振企业家创新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将会催生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
企业家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稀缺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直接影响着经济市场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和企业家通过不断创新突破自我,跨越艰难险阻,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成长和发展之路。然而,对于中国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而言,大部分企业家处于救火队和决策者层次,在经营地域上限定在地方性和区域性范围内,而很少有真正称得上具有全球视野的企业家。
为了应对市场、技术、产品和竞争对手的瞬息万变,中国企业家充分运用了西方管理思想,细化出详尽的竞争战略、营销战略、品牌战略和融资战略等。然而,中国企业在引进西方管理工具和手段过程中,存在盲目崇拜现象,缺乏与本土文化的充分融合,因此鲜有国际性的顶级企业崛起。相当多的民营企业绩效不良,寿命周期短暂,难以持续发展,民营企业存续时间平均只有 2.7年,存在年销售徘徊在5000万左右的现象。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中国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顶级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在对内方面,改革的平稳深化,社会矛盾的平衡与解决,在对外方面,在国际社会的发言权以及经济与行业标准的话语权,所有这些都需要由企业家来具体落实到操作层面。作为资源整合者的企业家,经营的已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亚社会系统,企业家的价值取向早已超脱追求利益的浅显动机,他们成就的不再是一人之业。而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开放、包容、协作、济世等精神,将成为影响一个民族前进的重要动力。今天的中国需要越来越多优秀的企业家积极参与到中华民族复兴的洪流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企业家需要具备大格局、大视野,不断提高战略性思维能力,将身心健康和综合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充分发挥情绪资本的底层支撑作用,积极培养洞察力、协调力、掌控力等综合能力,使企业家向真正的商界领导者转型,建立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队,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在新时代,企业家精神需要注入新内涵,使高端情绪资本成为企业家精神的内核基因。企业家群体要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肩负责任,勇于担当,立足国内,走向世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技术支撑与人才支撑,以创新精神和家国情怀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愿更多企业家把握商业机遇,不负时代所望,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顶级商界领袖。
张祥建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财经研究所研究员,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等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主持完成1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并为多家地方政府和大中型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主要研究方向:企业战略、情绪资本、东方经济学。
涂永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和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研究员、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现代法学》《法律科学》《学术月刊》等中文权威和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在国际SSCI等英文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14部。主要研究方向:劳动管理合规、战略劳动关系管理、劳动法治与社会保障等。
邱远志
全国工商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广东盛元中天健康产业小镇有限公司执行董事。2015年受邀担任中国企业家联合成长计划CCTV发现之旅《华商论见》栏目特邀嘉宾,2017年受邀成为《创新中国》高端访谈《用影像记录行进中的中国品牌》节目嘉宾。出版励志书籍《重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