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二版)》分为基础篇、原理和方法篇、规划篇、管理篇,共13章,其中基础篇(第1~3章)阐述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突出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产生、发展与创新,主要讲述我国的环境政策、法规、制度标准的体系和框架;原理和方法篇(第4、5章)主要阐述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原理和方法;规划篇(第6~10章)阐述了环境规划的基本程序与典型内容,注重实践案例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管理篇(第11~13章)阐述了各环境要素和自然资源的环境管理内容,并对区域环境管理、行业环境管理、环境监察进行了讲解。本书配有在线题库,读者可扫二维码获取,教师亦可用“班级工具”创建班级,管理学生成绩。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刘立忠,男,博士,2002年从教,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教学管理、实验室建设和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拥有丰富的教学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主要承担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学(空气污染控制)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工作期间主持校级教改项目5项,负责和参与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各1门,编写《环境规划与管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程》教材各1本。
基础篇
第1章概述2
1.1管理思想理论的萌芽与发展及环境规划2
1.1.1管理思想理论的萌芽与发展2
1.1.2世界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理论发展的四个路标6
1.1.3我国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理论发展的四座里程碑8
1.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由来与内涵13
1.2.1环境规划的由来与内涵13
1.2.2环境管理的由来与内涵14
1.2.3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16
1.2.4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内容16
1.3新时代下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战略发展与环境保护机构改革18
1.3.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战略发展趋势18
1.3.2我国环境保护机构的改革19
习题21
第2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和制度22
2.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针22
2.1.1“32字”方针22
2.1.2“三同步、三统一”方针22
2.1.3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23
2.2环境规划与管理政策23
2.2.1基本国策24
2.2.2环境规划与管理三大政策24
2.2.3环境规划与管理相关政策25
2.2.4生态环境政策改革27
2.2.5碳交易、碳达峰与碳中和29
2.3环境规划与管理制度32
2.3.1环境规划与管理老3项制度33
2.3.2环境规划与管理新5项制度35
2.3.3环境规划与管理增2项制度37
习题38
第3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39
3.1环境法律责任39
3.1.1环境行政责任39
3.1.2环境民事责任40
3.1.3环境刑事责任40
3.2环境保护法规41
3.2.1宪法中的环境保护规定41
3.2.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1
3.2.3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42
3.2.4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42
3.2.5环境资源单行法43
3.2.6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44
3.2.7国家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环保法令、法规和条例45
3.2.8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46
3.2.9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47
3.3环境标准48
3.3.1环境标准的定义48
3.3.2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48
3.3.3环境标准的作用49
习题50
原理和方法篇
第4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基础52
4.1生态文明建设之生态学原理52
4.2生态文明建设之可持续发展原理56
4.3生态文明建设之“两山论”原理58
4.4生态文明建设之环境经济学原理60
4.5生态文明建设之系统论原理62
4.6生态文明建设之管理二重性原理65
习题66
第5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技术与方法67
5.1环境监测技术67
5.1.1环境监测的含义67
5.1.2环境监测的目的68
5.1.3环境监测的类别68
5.1.4环境监测的特点69
5.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方法69
5.2.1调查的方法69
5.2.2评价的方法72
5.2.3预测的方法73
5.2.4统计的方法77
5.2.5审计的方法78
5.2.6信息处理的方法80
习题82
规划篇
第6章环境规划基础84
6.1环境规划的原则和工作程序84
6.1.1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84
6.1.2环境规划的工作程序85
6.2环境目标和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86
6.2.1环境目标的含义及其分类86
6.2.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87
6.3环境评价和预测89
6.3.1环境调查与评价89
6.3.2环境预测90
6.4环境功能区划91
6.5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与优化92
6.5.1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92
6.5.2环境规划方案的优化93
6.6环境规划的实施93
6.6.1将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93
6.6.2环境规划的分解94
6.6.3落实环境保护资金95
习题95
第7章水污染控制规划96
7.1水环境规划基础96
7.1.1水环境功能区划96
7.1.2水环境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98
7.1.3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内容99
7.2水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99
7.2.1水污染源调查99
7.2.2水污染源评价100
7.3水污染物预测102
7.3.1废水排放量预测102
7.3.2污染物产排量预测103
7.3.3水环境质量预测103
7.4水污染控制规划方法105
7.4.1最优化法105
7.4.2模拟优选法105
7.5水污染综合防治措施106
7.5.1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106
7.5.2合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107
习题107
第8章大气环境规划108
8.1大气环境规划基础108
8.1.1大气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与类型108
8.1.2大气环境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109
8.2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与评价110
8.2.1大气污染物与污染源110
8.2.2大气污染源的调查110
8.2.3大气污染源的评价111
8.3大气污染预测111
8.3.1大气污染源源强预测112
8.3.2大气环境质量预测112
8.4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113
8.4.1AP值法113
8.4.2平权分配法114
8.4.3优化方法114
8.5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14
习题115
第9章固体废物管理规划116
9.1固体废物概述116
9.1.1固体废物及其分类116
9.1.2固体废物的危害117
9.1.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原则与规划主要指标117
9.2固体废物的现状调查118
9.3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118
9.3.1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118
9.3.2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119
9.3.3危险废物产生量预测119
9.4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对策120
9.4.1生活垃圾的防治对策120
9.4.2工业固体废物的防治对策120
9.4.3危险废物的防治对策121
9.5固体废物管理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121
习题122
第10章生态规划123
10.1生态规划概述123
10.1.1生态规划的概念123
10.1.2生态规划的目标124
10.1.3生态规划的主要类型124
10.1.4生态规划的步骤125
10.1.5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与方法125
10.2城市生态规划127
10.2.1城市生态系统及其特征127
10.2.2城市生态规划与生态城市127
10.2.3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程序128
10.2.4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129
10.3生态工业园区规划130
10.3.1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与类型130
10.3.2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原则130
10.3.3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编制依据130
10.3.4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的程序131
10.3.5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的内容131
习题132
管理篇
第11章传统与现代的环境管理模式134
11.1传统环境管理模式134
11.1.1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的建立134
11.1.2美国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践135
11.1.3我国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践136
11.1.4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的弊端136
11.2现代环境管理模式137
11.2.1源头控制思路下的现代环境管理模式建立137
11.2.2过程控制思路下的现代环境管理模式建立141
11.3现代环境管理模式的评价手段144
11.3.1评价体系下的环境管理手段144
11.3.2审计体系下的环境管理手段147
习题150
第12章区域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151
12.1区域的环境管理151
12.1.1流域环境管理151
12.1.2海洋环境管理153
12.1.3城市环境管理154
12.1.4开发区环境管理156
12.1.5农村环境管理157
12.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160
习题163
第13章环境监察164
13.1环境监察的内涵、任务和职责164
13.2污染源监察165
13.2.1污染源监察的内涵165
13.2.2污染源监察的一般内容165
13.2.3污染源监察的形式167
13.3污染防治设施环境监察167
13.4建设项目和限期治理项目环境监察169
13.4.1建设项目环境监察169
13.4.2限期治理项目环境监察171
习题171
参考文献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