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民族古籍汉字音研究 读者对象: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学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和从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文明传播研究的学者 ![]()
我国西南地区及邻近东南亚国家的各种类汉字古籍文献,是长期以来汉族和其他民族之间语言互动、文字互鉴、文化交流的忠实记录。本书主要立足于西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的民族古籍及其借音汉字(民族文字构形中用以表音的部分)、明清各种《华夷译语》及其汉字对音等资料,对相关文献文本做了梳理、校勘及史料勾稽等工作。
本书提出的“广义汉字文化圈”的概念,拓宽了对历代汉字音资料的观察视角,以期达到“跳出汉语看汉语”和“跳出汉字看汉字”的研究目的,并从历史语言学角度,对中古以后的匣喻母分合、腭近音擦化、重纽对立、内外转、蟹止摄分合、入声韵及入声尾消变等音韵现象重新做了分析。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
1. 1998年9月至2002年6月,在苏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获得本科学位。
2. 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在广西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获得硕士学位。
3. 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在复旦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习,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08年7月至2014年11月,在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工作,期间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
。
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
自2014年11月起,郑伟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工作,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入选“紫江优秀青年学者”。
郑伟教授还兼任上海市辞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人类学会副秘书长暨语言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和华东师大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副主任等职务上海市辞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人类学会副秘书长暨语言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等职《辞书研究》联合主编;《东方语言学》副主编;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上海市语文学会理事
目录005
前言/001 绪论 第一节 “广义汉字文化圈”与汉字音的历史类型/001 第二节 已有研究的回顾/007 第三节 西南地区及东南亚邻国类汉字民族古籍的 学术价值/027 第四节 《华夷译语》:明清时期民族语与外语的 汉字对音文献/036 上编 类汉字古籍与汉字音研究 第一章 越南汉字音与汉语中上古音韵 第一节 越南汉字音相关概念及研究回顾/062 第二节 越南汉字音的基本层次/066 第三节 越南汉字音的上古或中古前期层次及其音韵特征/069 第四节 越南汉字音与古江东方言层次/104 第五节 本章小结/107 第二章 壮泰语汉借字与中古的重纽之别 第一节 引言/110 第二节 重纽对立在泰汉关系词中的反映/113 第三节 重纽对立在壮汉关系词中的反映/123 第四节 本章小结/125 第三章 古壮字的汉字借音声旁与中古汉语的内外转 第一节 引言/126 第二节 中古内外转各摄在方块壮字汉字借音声旁中的壮语译音/129 第三节 与内外转之分相关的讨论/141 第四节 本章小结/144 第四章 古壮字的汉字借音声旁与中古后期的韵母演变 第一节 引言/145 第二节 中古内外转之分的语音性质/147 第三节 中古以后若干韵摄的分合演变/155 第四节 本章小结/160 第五章 布依族类汉字古籍所反映的标准音与方音问题 第一节 引言/162 第二节 布依土俗字所用对音汉字反映的标准音问题/164 第三节 布依土俗字所用对音汉字反映的方音问题/179 第四节 本章小结/192 第六章 清抄本广西太平、庆远、镇安土司译语对音汉字的异同及其语言基础 第一节 引言/194 第二节 太平、庆远、镇安三府译语对音汉字的异同比较/199 第三节 《镇安译语》对音汉字所反映的语言基础/213 第四节 本章小结/219 下编 明清《华夷译语》与汉字音研究 第七章 明抄本《八百馆译语》各本校勘及汉字对音 第一节 引言/225 第二节 《八百馆译语》的版本及其考校/227 第三节 《八百馆译语》对音汉字的声韵特点/241 第四节 本章小结/244 第八章 明清《暹罗馆译语》的版本及对音汉字考略 第一节 引言/246 第二节 从汉字对音论暹罗及汉语的音韵演变/247 第三节 相关史料与史实勾稽/252 第四节 本章小结/256 第九章 《暹罗馆译语》次要音节韵母的汉字对音 第一节 引言/258 第二节 清抄本《暹罗馆译语》中次要音节的类型/260 第三节 清抄本《暹罗馆译语》中次要音节韵母的音值/263 第四节 本章小结/272 第十章 《暹罗馆译语》塞尾及鼻尾音节的汉字对音 第一节 引言/273 第二节 暹罗语塞音韵尾音节的汉语开尾韵译音字/274 第三节 暹罗语塞音韵尾音节的汉语入声尾译音字/278 第四节 暹罗语鼻音韵尾音节的汉语阳声尾译音字/283 第五节 本章小结/289 第十一章 番汉译音类辞书《暹罗馆译语》的对译习惯 第一节 引言/291 第二节 泰文带复辅音声母字的汉语对译习惯/292 第三节 泰文带先喉塞音声母字的汉语对译习惯/296 第四节 泰文带鼻尾和塞尾音节的汉语对译习惯/297 第五节 泰汉对译中声母辅音和韵腹元音的首重原则/299 第六节 本章小结/301 第十二章 略论《华夷译语?衣服门》若干词目反映的 明清服饰制度 第一节 从暹罗馆等译语“衣服门”词汇看云南赐服制度/304 第二节 从《华夷译语?衣服门》词汇看清代奉贡制度/307 第三节 从缅甸馆等译语“衣服门”词汇看清代服饰文化/315 第四节 本章小结/319 结语 第一节 全书内容的回顾/320 第二节 今后研究的展望/324 附录一 基于向量的方块壮字字形相似度例释/330 附录二 明代永乐本(乙种本)《暹罗馆译语》词汇表/341 附录三 清代太平、庆远、镇安土司译语对照表/369 参考文献/381 后记/419 PREFACE/001 INTRODUCTION 0.1 “The Sinographic Cultural Sphere” and Historical Types of Chinese Character Phonology/001 0.2 Literature Review/007 0.3 Academic Value of Siniform Ethnic Texts in Southwest China and Neighboring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027 0.4 Huayi Yiyu: Ming-Qing Chinese-Character Transcription Glossaries of Ethnic and Foreign Languages/036 PART I SINIFORM ANCIENT TEXTS AND CHINESE CHARACTER PHONOLOGY CHAPTER 1 SINO-VIETNAMESE PRONUNCIATION AND OLD & MIDDLE CHINESE PHONOLOGY 1.1 Concepts and Research Review of Sino-Vietnamese Pronunciation/062 1.2 Stratification of Sino-Vietnamese Pronunciation/066 1.3 Early Sino-Vietnamese Pronunciation and Its Phonological Features/069 1.4 Sino-Vietnamese Pronunciation and the Ancient Jiangdong Dialect Stratum/104 1.5 Summary/107 CHAPTER 2 CHINESE LOAN CHARACTERS IN ZHUANG AND THAI LANGUAGES AND CHONGNIU DISTINCTION IN MIDDLE CHINESE 2.1 Introduction/110 2.2 Chongniu Contrasts in Chinese-Derived Vocabulary in Thai/113 2.3 Chongniu Contrasts in Chinese-Derived Vocabulary in Zhuang/123 2.4 Summary/125 CHAPTER 3 PHONETIC LOAN COMPONENTS IN SAWNDIP (CHINESEDERIVED ZHUANG SCRIPT) AND NEIZHUAN/WAIZHUAN DISTINCTION IN MIDDLE CHINESE 3.1 Introduction/126 3.2 Zhuang Phonetic Transcriptions of Neizhuan/Waizhuan Rhyme Groups in Middle Chinese: Evidence from Sawndip Phonetic Components/129 3.3 Theoretical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Neizhuan/Waizhuan Distinction/141 3.4 Summary/144 CHAPTER 4 PHONETIC LOAN COMPONENTS IN SAWNDIP AND VOWEL EVOLUTION IN LATE MIDDLE CHINESE 4.1 Introduction/145 4.2 Phonological Basis of Neizhuan/Waizhuan Distinction in Middle Chinese/147 4.3 Merger and Split of Rhyme Groups Since Middle Chinese/155 4.4 Summary/160 CHAPTER 5 STANDARD VS. DIALECTAL PRONUNCIATIONS IN BOUYEI SINIFORM TEXTS 5.1 Introduction/162 5.2 Standard Pronunciation in Chinese-Character Transcription of Bouyei Vernacular Script/164 5.3 Dialectal Pronunciation in Chinese-Character Transcription of Bouyei Vernacular Script/179 5.4 Summary/192 CHAPTER 6 CHINESE-CHARACTER TRANSCRIPTION IN QING MANUSCRIPTS FROM TUSI REGIONS OF GUANGXI:VARIATION PATTERNS AND LINGUISTIC FOUNDATIONS 6.1 Introduction/194 6.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Character Transcription in Taiping,Qingyuan, and Zhen’an Prefectures/199 6.3 Linguistic Foundations of Chinese-Character Transcription in Zhen’an Yiyu/213 6.4 Summary/219 PART Ⅱ PHONOLOGY OF SINO-TRANSCRIPTIONS IN MING-QING HUAYI YIYU CHAPTER 7 COLLATION AND CHINESE-CHARACTER TRANSCRIPTION OF MING MANUSCRIPTS OF BABAI GUAN YIYU 7.1 Introduction/225 7.2 Versions and Collation of Babai Guan Yiyu/227 7.3 Phonological Features of Chinese-Character Transcription in Babai Guan Yiyu/241 7.4 Summary/244 CHAPTER 8 DOCUMENTING VERSIONS AND ANALYZING CHINESECHARACTER TRANSCRIPTION IN MING-QING MANUSCRIPTS OF SIAM GUAN YIYU 8.1 Introduction/246 8.2 Phonological Evolution in Siam and China: Perspectives from Chinese-Character Transcription/247 8.3 Historical Source Verification/252 8.4 Summary/256 CHAPTER 9 CHINESE-CHARACTER TRANSCRIPTION FOR SESQUISYLLABLE RHYMES IN THE SIAM GUAN YIYU 9.1 Introduction/258 9.2 Typology of Sesquisyllables in the Qing Manuscript Siam Guan Yiyu/260 9.3 Phonetic Realization of Sesquisyllable Rhymes in the Qing Manuscript Siam Guan Yiyu/263 9.4 Summary/272 CHAPTER 10 CHINESE-CHARACTER TRANSCRIPTION FOR STOP AND NASAL CODA SYLLABLES IN SIAM GUAN YIYU 10.1 Introduction/273 10.2 Open-Rhyme Transcription Characters for Siamese Stop-Coda Syllables/274 10.3 Entering-Tone Transcription Characters for Siamese Stop-Coda Syllables/278 10.4 Nasal-Coda Transcription Characters for Siamese Nasal-Final Syllables/283 10.5 Summary/289 CHAPTER 11 TRANSCRIPTION CONVENTIONS IN SIAM GUAN YIYU:SINO-TRANSLINGUAL TRANSCRIPTION GLOSSARIES 11.1 Introduction/291 11.2 Conventions for Transcribing Thai Prenasalized Consonant Clusters/292 11.3 Conventions for Transcribing Thai Preglottalized Initials/296 11.4 Conventions for Transcribing Thai Nasal and Stop Codas/297 11.5 Primacy Principle: Consonant-Vowel Alignment in Sino-Thai Transcription/299 11.6 Summary/301 CHAPTER 12 MING-QING CLOTHING REGULATIONS REFLECTED IN LEXICAL ENTRIES OF HUAYI YIYU?YIFU MEN (APPAREL SECTION) 12.1 Bestowed-Robe Systems in Yunnan: Evidence from the “Apparel Section” of the Siam Hall Glossary and Other Transcription Glossaries/304 12.2 Qing Tribute Protocols: Lexical Insights from Huayi Yiyu?Yifu Men/307 12.3 Qing Clothing Culture: Terms Analysis in the “Apparel Section” of the Burma (Myanmar) Hall Glossary and Related Texts/315 12.4 Summary/319 13.1 Summary of Findings/320 13.2 Prospects for Future Research/324 APPENDIX 1 EXEMPLIFYING GLYPH SIMILARITY IN SQUARE ZHUANG SCRIPT (CHINESE-CHARACTER-BASED ZHUANG WRITING) USING VECTOR-BASED ANALYSIS/330 APPENDIX 2 VOCABULARY GLOSSARY FROM THE MING YONGLE-ERA MANUSCRIPT (TYPE B) OF SIAM GUAN YIYU/341 APPENDIX 3 COMPARATIVE GLOSSARY OF TUSI TRANSCRIPTIONS FROM QING-ERA TAIPING, QINGYUAN, AND ZHEN’AN PREFECTURES/369 REFERENCES/381 AFTERWORD/419 表目录 表0.1 部分境外南亚语“六”的读音比较表/036 表0.2 《暹罗馆译语》乙、丙、丁种本的版本流传情况表/044 表0.3 《暹罗馆译语》乙、丙、丁种本的全轶本情况表/046 表0.4 《暹罗馆译语》各藏本汉字义项及对音汉字比较表/049 表0.5 伦敦本《满剌加国译语》《占城国译语》与珪庭本 《满剌加国译语》对音汉字比较表/057 表1.1 越南汉字音与汉语中古声调对应表/068 表1.2 来母字的越南汉字音举例/069 表1.3 来自上古汉语复声母的例字及其越南汉字音举例/071 表1.4 以母字的越南汉字音举例/071 表1.5 原始*-r在越语支语言中对应情况表/073 表1.6 原始*-l 在越语支语言中对应情况表/074 表1.7 来自上古汉语*-r尾的例字及其越南汉字音(一)/075 表1.8 来自上古汉语*-r尾的例字及其越南汉字音(二)/076 表1.9 来自上古歌部字的越南汉字音举例/077 表1.10 来自上古侯部与鱼部的《诗经》韵脚字/080 表1.11 中古支脂之韵字的越南汉字音举例/088 表1.12 中古鱼虞韵字的越南汉字音举例(一)/092 表1.13 中古鱼虞韵字的越南汉字音举例(二)/093 表1.14 泽存堂本《广韵》麻佳韵异读字举例/096 表1.15 中古庚清青诸韵字的越南汉字音举例/099 表1.16 中古庚耕清青诸韵字的越南汉字音举例/099 表1.17 中古重纽各韵字的越南汉字音举例/101 表1.18 各家对重纽对立的音值构拟比较表/102 表1.19 中古宵仙二韵帮组字的越南汉字音举例/103 表2.1 汉泰关系词中重纽各韵的出现字次/114 表2.2 汉泰关系词中支韵重纽字的读音/114 表2.3 汉泰关系词中脂韵重纽字的读音/116 表2.4 汉泰关系词中祭韵重纽字的读音/116 表2.5 汉泰关系词中真韵重纽字的读音/117 表2.6 汉泰关系词中仙韵重纽字的读音/117 表2.7 汉泰关系词中宵韵重纽字的读音/118 表2.8 汉泰关系词中侵韵重纽字的读音/120 表2.9 汉泰关系词中盐韵重纽字的读音/121 表2.10 汉泰关系词中庚三韵字的读音/122 表2.11 壮汉关系词中部分止开三见母字的读音/123 表2.12 壮汉关系词中“揭结”二字的读音/124 表2.13 壮汉关系词中“几季”二字的读音/125 表3.1 代表性文献所指出的内、外转及其所辖各摄比较表/127 表3.2 中古十六摄作为借音声旁的壮语译音表/140 表3.3 壮语标准音(武鸣双桥)韵母表/142 表5.1 黔北片西南官话麻三字的读音比较表/171 表5.2 侗台语各方言“我们”“咱们”的不同形式/183 表5.3 侗台语各方言部分基数词的读音形式/186 表6.1 《镇安译语》壮字“*、昙、*、芐”及其壮语方言读音/211 表6.2 《镇安译语》对音汉字[-m]和[-n]分混情况/216 表6.3 《镇安译语》对音汉字阴声韵和入声韵的分混情况/217 表7.1 《八百馆译语》各本的义项门类及词条数量比较表/226 表7.2 《八百馆译语》各本汉字义项比较表/227 表7.3 《八百馆译语?天文门》各本对音汉字比较表/229 表7.4 《八百馆译语?地理门》各本对音汉字比较表/230 表7.5 《八百馆译语?时令门》各本对音汉字比较表/230 表7.6 《八百馆译语?花木门》各本对音汉字比较表/231 表7.7 《八百馆译语?鸟兽门》各本对音汉字比较表/231 表7.8 《八百馆译语?宫室门》各本对音汉字比较表/232 表7.9 《八百馆译语?器用门》各本对音汉字比较表/232 表7.10 《八百馆译语?人物门》各本对音汉字比较表/233 表7.11 《八百馆译语?人事门》各本对音汉字比较表/234 表7.12 《八百馆译语?身体门》各本对音汉字比较表/235 表7.13 《八百馆译语?衣服门》各本对音汉字比较表/235 表7.14 《八百馆译语?饮食门》各本对音汉字比较表/236 表7.15 《八百馆译语?珍宝门》各本对音汉字比较表/237 表7.16 《八百馆译语?声色门》各本对音汉字比较表/237 表7.17 《八百馆译语?数目门》各本对音汉字比较表/238 表7.18 《八百馆译语?方隅门》各本对音汉字比较表/238 表7.19 《八百馆译语?通用门》各本对音汉字比较表/238 表7.20 《八百馆译语?续添》各本对音汉字比较表/240 表7.21 《八百馆译语》巴黎本和复旦本同音节的对音汉字比较表/242 表7.22 《八百馆译语》b-、d-、ɡ-、z-声母字对音汉字比较表/242 020 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民族古籍汉字音研究 表7.23 《八百馆译语》巴黎本和复旦本对音汉字的舒入性质比较表/243 表8.1 清抄本《暹罗馆译语》汉字对音及古泰文声母比较表/249 表8.2 与《暹罗馆译语》有关的史料对照表/254 表9.1 c-C型古泰文及其词例/261 表9.2 Cc-型古泰文及其词例/261 表9.3 CV+CVC型古泰文及词例/262 表9.4 古泰文中[a]为单元音韵母的对音汉字/264 表9.5 古泰文中[?]/[o]为单元音韵母的对音汉字/265 表9.6 古泰文中[?]为单元音韵母的对音汉字/266 表9.7 对音汉字为阴声韵字的古泰文次要音节词/267 表9.8 对音汉字为入声韵字的古泰文次要音节词/269 表10.1 汉语开尾韵字对译暹罗语收[-k][-t]尾音节例词表/275 表10.2 汉语入声尾字对译暹罗语收[-p]尾音节例词表/278 表10.3 汉语入声尾字对译暹罗语收[-t]尾音节例词表/279 表10.4 汉语入声尾字对译暹罗语收[-k]尾音节例词表/280 表10.5 汉语入声尾字对译暹罗语塞音韵尾音节比例表/281 表10.6 汉语阳声尾字对译暹罗语收[-m]尾音节例词表/284 表10.7 汉语阳声尾字对译暹罗语收[-n]尾音节例词表/284 表10.8 汉语阳声尾字对译暹罗语收[-?]尾音节例词表/286 表10.9 汉语阳声尾字对译暹罗语鼻音韵尾音节比例表/286 表12.1 《暹罗番书》(第二册)中的服饰类贡赐词汇/307 表12.2 三种《暹罗馆译语》部分词目的比较/310 表12.3 《缅甸番书》(第3册)中的服饰类贡赐词汇/311 表12.4 《缅甸番书》(第3册)中的服饰类词汇举例/315 表F.1 14个壮字的结构特征矢量表/333 表F.2 14个壮字的部件矢量表/334 表F.3 14个壮字的部件功能特征矢量表/335 表F.4 14个壮字的相似度计算结果/337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