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第四版)》自始至终贯穿“心理管理学”的思想,将人的心理活动作为管理对象进行研究,将心理资源作为不可忽视的资源加以优化和配置,形成了以动机管理、认知管理、情绪管理、行为管理和组织管理为主线的全新的管理心理学理论框架和内容体系。全书遵循基础与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重视对管理心理学基础理论、基本思想的系统阐述,又注重教材的可用性、灵活性、实践性。在内容安排上,及时将近年来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补充进来,便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当今管理心理学的前沿动态。在体例安排上,每章均安排有“引例”“资料”“案例”等内容,每章后面都安排有“本章小结”,有的章节后面还有“技巧库”和“心理测试”等,以开阔读者视野,深化对相关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管理心理学(第四版)》全面贯彻“二十大”精神和“思政”进教材的指导思想,并更新陈旧的案例,多选用中国企业的案例,力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体现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在体例安排上,每章内均安排有引例、资料、案例等内容,结尾部分安排有“本章小结”“思考题”“案例讨论”,有的章节后面还有“管理游戏”“心理测试”“管理训练”“技巧库”等。第四版遵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原则,配套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主编导语(音频)、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自测题、复习题、参考答案要点等,以“二维码”或线上教学资源的方式提供给读者,不仅有利于读者把握本教材的精髓,而且大大增加了本教材的实用性。
前言
学术需要积累和传承,也需要进步与创新!大约18年前,我收到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邀约,着手主编《管理心理学》的优质版,那时还是一个“心理为管理”的时代,我脑子里挥之不去的问题是:心理学究竟能够为管理贡献或带来点什么?它与管理学有什么不同?于是我萌生了“心理学取向的管理心理学”的思想,旨在突出管理心理学的心理学特色和优势。基于此思想形成的管理心理学的逻辑和内容体系,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优质版即获得了上海市普通高校教材二等奖;第二版被列为 “十二五”普通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以此版为基础,结合长期以来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实践,主持申报的“传承与创新:心理管理取向的管理心理学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模式建设”先后获得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教学成果一等奖及上海市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三版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精品教材建设专项的支持。尤其令人欣慰的是,该教材自问世以来,已成为国内20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乃至各类成人教育中颇受欢迎的管理心理学教材之一,这是对编著者的最大鼓励。
从世界范围看,未来的竞争是人的竞争,更具体地说,是脑资源和“心智模式”(mindset)的竞争。美国“脑计划”、欧洲“脑计划”、中国“脑计划”无不是针对这种与未来发展需要相关的国家层面的重大科研计划与方向,与其说这是科学研究意义上的举措,不如说是针对未来国际竞争的重大国家战略。在国外,从1978年的赫伯特·西蒙到1994年的莱因哈德·泽尔腾,到2002年的丹尼尔·卡尼曼,再到2017年的理查德·塞勒,众多具有心理学背景的研究者基于有限理性概念开展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并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足以显现心理学对国家乃至发展和治理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处对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我们必须……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教育一体化建设”;“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如何将这些精神更好地贯穿于或落实到教材和教育教学实践中,是当前教材建设和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本次修订出版的动因之一。另一方面,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在技术层面,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及AI(人工智能)渐渐进入各行各业,“数字化孤独”“数字压力”“技术超载”“算法欣赏”“算法厌恶”“算法向善”“内隐AI观念”等新概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为当代管理心理学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在理念层面,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互联网时代对企业竞争和管理实践的合规性和商业伦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催生了“价值共创”“员工成长心态”“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幸福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等新概念,也需要当代管理心理学做出回应。这是本次修订出版的动因之二。
本次修订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思政”进教材的指导思想:深入反思教材的理论观点、行文逻辑等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观和唯物史观;全面检查各篇、章、节内容,更新陈旧的案例,多选用中国企业的案例,力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体现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替换过时或出现负面信息的企业案例;注重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思政”内容与相关的材料和科学原理有机结合起来,避免生搬硬套。
现在的时代是“管理为心理”的时代。在此背景下,修订出版《管理心理学》(第四版),更需要凸显该学科的心理学特色和优势,应该说,已经到了名正言顺地构建“心理管理”学科体系的时候了。本次修订自始至终贯穿了“心理管理”的思想,将人的心理活动作为管理对象进行研究,将心理资源作为不可忽视的资源加以优化、配置和使用,形成了以动机管理、认知管理、情绪管理、行为管理和组织管理为主线的全新的管理心理学理论框架和内容体系;遵循基础与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重视对管理心理学基础理论、基本思想的系统阐述,又注重教材的可用性、灵活性、实践性;在内容安排上,及时将近年来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补充进来,且更新了绝大多数的“资料”和“案例”,大大增加了本土化企业组织管理实践的案例,以便读者更好地把握当今管理心理学的前沿动态及应用前景;在体例安排上,本次修订的最大亮点(或者说创新)是遵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原则,就全书的思想观点、编排逻辑、内容体系以及各篇章的重点难点,以短语音的形式,专门录制了系列的“主编导语”,并编制了本教材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及习题集和参考答案要点等,同时将原来放在正文里的大部分资料和案例从书中移出,一并作为配套的教学资料或资源,以二维码或线上教学资源的方式提供给读者。这不仅有利于读者把握本教材的精髓,还大大增强了本教材的实用性。
本书旨在为读者打开一扇窗,展示一片管理心理学的广阔天地,为高等院校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的师生以及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提供帮助。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 指正!
刘永芳,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院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曾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决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委员),现为上海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应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曾入选“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先后四次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德国柏林“MaxPlanck人类发展研究所”开展人类判断与决策问题的合作研究。长期从事行为决策及人类合作行为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提出的有限理性合作观、心理管理学思想及在社会实践中倡导践行的积极思维训练模式具有学术或实践上的创新性。
目录
优质篇 总论
优质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 2
学习目标 2
引例:从“海底捞”看人本管理 2
优质节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
第二节 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逻辑 5
一、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5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逻辑 7
第三节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1
一、观察法 11
二、实验法 12
三、问卷法 12
四、访谈法 14
五、测验法 14
六、个案法 15
本章小结 15
思考题 16
案例讨论 16
管理游戏 20
参考文献 20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22
学习目标 22
引例: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的思想萌芽 22
优质节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 23
一、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23
二、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23
第二节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及现状 26
一、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26
二、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29
第三节 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30
一、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挑战 30
二、我国管理心理学存在的问题 32
三、管理心理学与后现代思潮 34
本章小结 36
思考题 36
案例讨论 36
参考文献 38
第三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40
学习目标 40
引例:管理行为背后的人性假设 40
优质节 管理学基础理论 40
一、人性论 41
二、博弈论 48
第二节 心理学基础理论 51
一、精神分析心理学 51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 53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 54
四、认知心理学 55
本章小结 56
思考题 56
案例讨论 57
参考文献 57
第二篇 动机管理
第四章 动机与管理 60
学习目标 60
引例:渴望面对挑战的世界首富 60
优质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61
一、动机的含义 61
二、动机的作用与功能 61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62
第二节 动机研究的历史演变 64
一、生物因素的动机理论 64
二、认知因素的动机理论 65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68
一、动机的一般分类 68
二、社会性动机 69
第四节 动机的激发及调适 74
一、动机的激发 74
二、动机的调适 76
本章小结 76
思考题 77
案例讨论 77
参考文献 78
第五章 激励理论 80
学习目标 80
引例:硅谷高科技员工的激励 80
优质节 西方的激励理论 81
一、是什么激发或驱动行为的 81
二、是什么引导行为方向的 86
三、是什么使行为得到维持的 90
第二节 我国的激励理论 95
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激励思想 95
二、中国当代激励理论 97
第三节 激励理论的比较及其文化相对性 98
一、激励理论的比较 98
二、激励理论的文化相对性 99
本章小结 100
思考题 100
案例讨论 101
参考文献 102
第六章 激励理论的应用 104
学习目标 104
引例:小米的员工激励案例 104
优质节 激励的途径和方法 105
一、薪酬激励 105
二、工作设计 112
第二节 激励后果分析 116
一、组织公民行为 116
二、工作投入 120
本章小结 123
思考题 124
案例讨论 124
参考文献 125
第三篇 认知管理
第七章 组织中的知觉 130
学习目标 130
引例:柯达的没落 130
优质节 组织中的社会知觉 131
一、组织中社会知觉的种类 131
二、社会知觉的障碍 135
三、克服社会知觉的障碍 137
第二节 组织中的归因 137
一、归因的基本原理 137
二、归因偏差 139
三、归因偏差在组织中的表现 141
第三节 知觉和归因在管理中的应用 141
一、招聘面试和绩效评估 142
二、个人的印象管理 143
三、组织的印象管理 145
本章小结 146
思考题 146
案例讨论 147
参考文献 147
第八章 组织中的知识管理与学习 151
学习目标 151
引例:华为公司开放式创新特色背景下的知识管理 151
优质节 知识和知识管理 151
一、知识的含义及类别 151
二、知识管理的概念和方法 152
三、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 154
第二节 组织学习与遗忘 157
一、组织学习的概念 157
二、组织学习过程模型 158
三、组织学习中的智障 162
本章小结 165
思考题 166
案例讨论 166
参考文献 169
第九章 组织中的决策 171
学习目标 171
引例:别让“拍脑袋”决策折腾基层 171
优质节 决策过程 171
一、决策的基本步骤 172
二、决策的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 173
三、组织中决策的类型 176
第二节 决策模型 178
一、理性假设和标准决策模型 178
二、有限理性假设和描述决策模型 178
三、前景理论 180
第三节 个体决策 181
一、个体决策中的创造性 181
二、个体决策中的理性与直觉 182
三、个体决策的偏差 183
四、改进个体决策 188
第四节 群体决策 189
一、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 189
二、群体极化和群体盲思 190
三、群体决策技术 192
四、改进组织中的决策 194
本章小结 195
思考题 196
案例讨论 196
心理测试 197
参考文献 200
第四篇 情绪管理
第十章 情绪劳动与管理 206
学习目标 206
引例:无处不在的情绪劳动 206
优质节 情绪劳动概述 206
一、何谓情绪劳动 206
二、情绪劳动的结构 207
三、情绪劳动的作用 209
第二节 情绪劳动与员工心理健康 210
一、情绪劳动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210
二、情绪劳动的策略 211
第三节 员工工作倦怠分析 213
一、工作倦怠的概念与结构 213
二、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 214
三、工作倦怠的干预措施 216
本章小结 217
思考题 218
案例讨论 218
参考文献 218
第十一章 应激与挫折管理 222
学习目标 222
引例:可怕的星期一 222
优质节 应激管理 223
一、应激的概念 223
二、应激源和应激感受性 224
三、应激的作用与后果 227
四、应激管理策略与员工援助计划 229
第二节 挫折管理 233
一、挫折的本质及表现形式 233
二、挫折的来源 235
三、员工受挫后的行为表现 236
四、挫折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分析 237
五、挫折的应对措施 239
本章小结 240
思考题 240
案例讨论 241
管理训练 242
参考文献 242
第十二章 员工卷入与管理 246
学习目标 246
引例:真正的老板懂授权 246
优质节 心理契约 247
一、心理契约的概念及特点 247
二、心理契约的内容 248
三、心理契约的类型 250
四、心理契约的影响 251
五、心理契约的有效管理 251
第二节 工作价值观 253
一、工作价值观的概念 253
二、工作价值观的结构维度 254
三、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255
四、工作价值观管理 255
第三节 组织 257
一、组织的概念 257
二、组织的类型 258
三、组织对工作的影响 259
四、组织的管理 260
第四节 工作满意度 262
一、工作满意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62
二、工作满意度模型 264
三、工作满意度与工作行为的关系 264
四、提高工作满意度的方法 265
本章小结 266
思考题 267
案例讨论 267
技巧库 268
参考文献 269
第五篇 行为管理
第十三章 与理论 274
学习目标 274
引例:比亚迪王传福的新能源汽车梦—逆境中的坚持与突破 274
优质节 的概念与功能 275
一、的概念 275
二、的功能 277
三、者的影响力 278
第二节 传统有效性理论 279
一、有效性的特质理论 279
二、有效性的行为理论 281
三、有效性的权变理论 285
第三节 当代有效性理论 290
一、魅力型理论 291
二、变革型和交易型理论 292
三、替代理论 293
四、内隐理论 294
五、服务型理论 296
六、诚信理论 297
七、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理论 298
本章小结 299
思考题 299
案例讨论 300
参考文献 301
第十四章 行为及策略 305
学习目标 305
引例:胖东来的力 305
优质节 者人力资源管理的行为及策略 306
一、者授权的策略与方法 306
二、者树立威信的策略与方法 308
三、者处理人际关系的策略与方法 310
第二节 者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与方法 313
一、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314
二、员工培训的策略与方法 316
三、员工“工作—家庭”平衡的策略与方法 317
本章小结 319
思考题 319
案例讨论 319
参考文献 320
第十五章 胜任特征模型及干部选拔 322
学习目标 322
引例:任正非谈接班人要求 322
优质节 胜任特征模型 323
一、胜任特征的概念 323
二、胜任特征模型的构成及分类 323
三、胜任特征模型的特点 327
四、胜任特征模型的作用 328
五、胜任特征模型的建立 329
第二节 者胜任特征模型 330
一、者胜任特征模型的含义 330
二、者胜任特征模型的现有研究成果 331
第三节 干部的选拔 332
一、360 度反馈评估 332
二、评价中心技术 334
三、结构化面试与非结构化面试 336
本章小结 339
思考题 339
案例讨论 339
参考文献 340
第六篇 组织管理
第十六章 组织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344
学习目标 344
引例:华为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的演变 344
优质节 组织的概念及功能 344
一、组织的基本概念 344
二、组织的功能 345
三、研究组织的意义 346
第二节 组织结构 347
一、组织结构及其构成要素 347
二、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349
三、组织结构的新发展 350
第三节 组织中的团队 351
一、团队及其类型 351
二、团队效能及其影响因素 353
三、团队建设 358
本章小结 359
思考题 360
案例讨论 360
参考文献 361
第十七章 组织气氛和士气 363
学习目标 363
引例:引领团队的字节跳动特色文化 363
优质节 组织文化 363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363
二、组织文化的功能 365
三、组织文化的冲撞与融合 365
四、组织文化的巩固与发展 366
第二节 组织权力 367
一、组织权力的概念 367
二、组织权力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368
第三节 组织 370
一、组织的含义及利弊 370
二、组织行为的类型或表现 371
三、影响组织活动的条件和因素 372
四、组织的管理措施 373
第四节 组织冲突 374
一、组织冲突的概念、种类及后果 374
二、组织冲突的来源 375
三、冲突管理 376
本章小结 381
思考题 381
案例讨论 381
管理训练 382
参考文献 382
第十八章 组织变革和发展 385
学习目标 385
引例:美的组织变革:“无变革,不发展” 385
优质节 组织变革 386
一、组织变革的外部动因 386
二、组织变革的过程 388
三、组织变革的结果 390
第二节 组织发展 395
一、组织发展的概念、目标及模式 395
二、组织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公正 397
本章小结 400
思考题 401
案例讨论 401
参考文献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