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学(第3版)》以“双重规律”理论为分析框架,研究和揭示文化经济运动的基本规律。全书共分为十一章,分别为优质章中国文化经济发展史略,第二章文化与经济的基础性关系,第三章文化经济的存在形态与结构,第四章文化生产,第五章文化需求、供给与均衡,第六章文化消费,第七章文化市场,第八章文化商品,第九章文化商品价格,第十章文化资本、文化与文化成本,第十一章文化战略。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文化产业实践、研究、教学的经验和成果积累,不但内容充实全面,而且体例规范、结构严谨、叙述清晰。第三版在继承前两版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学科视野,深化了历史脉络梳理,并紧密结合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实践、新趋势,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与创新性。
《文化经济学(第3版)》系统梳理了中国史前文化经济、古代文化经济及近代文化经济的演进逻辑,填补了文化经济学理论构建中历史维度的空白。这一框架不仅揭示了文化经济活动的历史连续性,更为理解当代文化产业的中国特色提供了深层依据。另外,第3版教材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新增“城市更新与文化经济”“乡村文化经济与乡村振兴”等章节,直面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命题。其中,对工业遗产活化、文旅融合等案例的分析,兼具政策解读与实践方法论价值;而对数字技术、文化安全等前沿议题的探讨,则展现了本书的前瞻性。第3版对文化经济学涉及的文化资本、文化生产、文化成本的概念及关系,文化与社会、国家,包括国家文化战略等进行了分析、讨论,关注了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生产与消费以及消费的范式变革,凸显了文化经济学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感。
前言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文化经济学》(第 2 版)已经十年了。第 3 版在第 2 版的基础上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修订。
(1)增加了“中国文化经济发展史略”作为优质章,以为学习文化经济学的中国文化经济发展的知识基础。其他各章秩序同步做了次第调整。
(2)重点修改了第二章(增写了“数字文化经济与亚文化经济”)、第三章(增写了第四节“城市文化经济与乡村文化经济”)、第四章(将原第二节“现代文化生产的形成”改成第二节“文化生产力与现代文化生产的形成”,增写了“文化生产力与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这一章的理论基础)、第十章(增写了优质节“文化资本”,第二节“文化”增加了“文化与文化资产的关系”的内容,改写了关于文化成本的一些论述)。其余各章均有不同程度的修改。
修改的重点是加强对文化经济学基本理论原理的论述。材料是用来说明观点的。根据需要更新了一些材料,以反映正在发生的文化经济学实践。为了保持原有体例的一贯性,本次修订未在体例和结构上做大的调整。重建文化经济学体例结构,建构以中国的文化经济学实践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经济学,是我国文化经济学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的一大使命。这一使命留待以后逐步完成。
2022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人民大学期间,提出了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大命题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崭新使命与任务。这对我国文化经济学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都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 2023 年提出了要研究人文经济学的重要课题,为建构中国自主的文化经济学知识体系指明了方向。
胡惠林,上海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文化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文化产业理论与政策研究;著有《中国国家文化安全概论》、《国家文化安全治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论》、《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等。
目录
导论 1
一、文化经济与文化经济学的性质 1
二、文化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6
三、文化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9
四、文化经济学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11
五、文化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学科关系 13
优质章 中国文化经济发展史略 17
优质节 中国史前文化经济:石器时代的文化经济学 17
一、旧石器时代文化经济的形态与特征 18
二、新石器时代文化经济的形态与特征 19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化经济:农耕文明文化经济体系的建构 23
一、青铜文化经济走向符号文化经济:中国文化经济体系文明型奠基 24
二、礼乐文化经济走向大众文化经济:文化市场经济体系建构 28
三、中华文化经济走向国际文化经济:“丝绸之路”文化经济体系塑造 30
四、器物文化经济走向人文主义文化经济 33
第三节 中国近代文化经济: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与变革 36
一、鸦片战争与中国古代文化经济的终结 37
二、城市文化经济扩张与乡村文化经济凋敝 37
第二章 文化与经济的基础性关系 39
优质节 文化与经济的共生、同构、互动 39
一、文化、经济与文化经济 39
二、文化经济的表现形式与存在方式 41
三、文化与经济关系性运动的规律:共生、同构与互动 42
第二节 文化增长与经济增长 44
一、文化增长与文化运动、文化发展 44
二、文化增长方式与发展方式 45
三、文化增长与经济总量增长 46
第三节 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50
一、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50
二、文化经济运动规律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51
三、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 52
第四节 文化与经济一体化 55
一、知识经济与非物质经济的发展趋势 55
二、创意经济崛起与文化经济革命 55
三、新经济变革与新文化变革 56
第三章 文化经济存在形态与结构 60
优质节 文化经济存在形态与结构划分 61
一、文化经济存在形态与结构分析的意义 61
二、文化经济存在形态及其构成依据 63
三、文化经济结构的内容 65
第二节 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经济 66
一、物质文化经济与非物质文化经济的定义 66
二、物质文化经济与非物质文化经济的形成 67
三、物质文化经济与非物质文化经济的形态与运动特征 67
第三节 公共与非公共文化经济 69
一、公共文化经济的定义、特征及其形成 69
二、非公共文化经济的定义、特征及其形成 69
三、公共与非公共文化经济的冲突与第三种文化经济 70
第四节 城市文化经济与乡村文化经济 70
一、城市文化经济与乡村文化经济的性质及其特点 71
二、城市文化经济与乡村文化经济的形成与范畴 72
三、城乡文化经济的联系、融合与互动 74
第五节 文化经济存在的时空形态与结构 75
一、文化经济存在的时间(历史)形态 75
二、文化经济存在的空间形态 77
三、文化经济存在形态的多元网状结构 79
第四章 文化生产 82
优质节 文化生产、现代文化生产与文化生产者 82
一、文化生产及其相关概念 83
二、文化生产的方式与形式 86
三、文化生产的种类 90
四、现代文化产品的差异 90
五、现代文化生产的时间性与空间性 91
六、文化生产者 94
第二节 文化生产力与现代文化生产的形成 96
一、文化生产力与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96
二、农耕文明生产阶段—现代文化生产的文明准备 97
三、工业文明生产阶段—现代文化生产的形成 99
四、信息文明生产阶段—现代文化生产的发展 100
五、不同发展阶段上文化生产的联系与区别 101
第三节 现代文化生产的性质与特征 102
一、文化生产的精神生产性质 102
二、现代文化生产的生产劳动性质 103
三、现代文化生产的产业性质 105
四、现代文化生产中的个体、社会与国家的关系 106
五、现代文化生产的特征 108
第四节 现代文化生产的双重运动 110
一、精神生产规律在现代文化生产中的运动特性 110
二、价值规律及其在现代文化生产中的一般运动 111
三、精神生产规律与价值规律的矛盾和冲突 113
第五章 文化需求、供给与均衡 115
优质节 文化需求 115
一、需求与文化需求 115
二、文化需求的产生、类型与层次 117
三、文化需求规律与弹性 119
四、不同文化需求的产生及其动力系统分析 122
第二节 文化供给 125
一、文化供给及其类型 125
二、文化供给规律和弹性 126
三、影响文化供给的其他因素 127
第三节 文化供求的均衡与调节 128
一、文化供求的矛盾运动 129
二、文化供求矛盾的主要体现 130
三、文化供求均衡的调节 131
第六章 文化消费 135
优质节 文化消费概述 135
一、文化消费的定义、特点、意义与作用 135
二、文化消费的主体与对象 139
三、文化消费的解构性与建构性 141
第二节 文化消费关系 143
一、文化消费与文化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关系 143
二、文化消费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144
三、文化消费与环境的关系 145
第三节 文化消费结构 145
一、文化消费结构的含义及基本类型 145
二、文化消费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146
三、文化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150
四、文化消费结构与文化产业结构 151
第四节 文化消费的水平运动与时尚变迁 152
一、文化消费水平及其差距 152
二、消费生命周期与代际文化消费 153
三、文化消费的时代变迁 155
第五节 文化消费实现与文化消费安全 156
一、消费构成定律与文化消费运动 156
二、边际效用论与文化消费 158
三、文化消费运动中的文化消费安全 159
四、文化消费需求满足的程度与消费需求实现的时空距离相关 160
第七章 文化市场 163
优质节 市场的诸种意义 163
一、作为剩余与需求交换的空间 163
二、作为社会进步的力量形态 164
三、作为制度建构的一种机制 164
四、作为人的交往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165
第二节 作为公共领域的文化市场理论 166
一、文化市场作为公共领域存在方式的本质 166
二、作为公共领域文化市场的基本特征 170
三、文化市场作为公共领域的作用 173
四、作为公共领域的现代文化市场的建构与转型 175
第三节 文化市场的构成 177
一、文化市场的主体与客体 177
二、文化市场的分工与机制 180
三、文化市场的权力与权利 181
第四节 文化市场形态与结构 182
一、文化市场形态与结构的定义 182
二、文化市场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 183
三、文化市场形态与结构的运动 185
四、有形文化市场与无形文化市场 186
五、文化市场形态与结构的价值关系 187
第五节 政府与文化市场的关系 188
一、政府与市场:人类社会的二元结构 188
二、政府是市场发展不可替代的力量 189
三、政府的目的是创造和维持一个市场经济安全运行的环境 190
四、文化市场对政府行为的干预和影响 191
五、政府对文化市场干预的形式 193
第八章 文化商品 196
优质节 文化商品的意义和特性 196
一、文化商品的界定与划分 196
二、文化商品的意义分析 201
三、文化商品的双重属性 203
四、文化商品的特点 204
第二节 文化商品价值 207
一、价值、文化价值与价值生产、文化价值生产 207
二、文化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209
三、文化商品的价值两重性 212
四、文化商品的价值实现机制 214
第三节 文化服务与公共文化产品 216
一、文化服务:一种特殊的文化商品 217
二、公共文化产品:文化商品的另一属性与转换形态 218
第九章 文化商品价格 222
优质节 文化商品价格的构成、特点和种类 222
一、文化商品的价格和价值 222
二、文化商品价格的特点和种类 225
第二节 文化商品的价格体系 228
一、文化商品价格体系和文化商品结构体系 229
二、文化商品价格体系的形态和实质 230
三、影响文化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 232
第三节 文化商品价格的制定 234
一、文化商品价格制定的依据 234
二、文化商品价格制定的目标和策略 238
第十章 文化资本、文化与文化成本 242
优质节 文化资本 242
一、文化作为资本的意义 243
二、文化资本的性质与构成形态 244
三、文化资本的生命周期 245
第二节 文化 246
一、文化与文化资产的关系 246
二、文化的性质与类型 247
三、文化的特点 251
第三节 文化的运动过程 253
一、文化的形成和筹集 253
二、文化的分配 254
三、文化的运用 255
四、文化的回收 256
第四节 文化的结构和布局 256
一、文化结构和文化经济结构 256
二、文化的布局 259
第五节 文化成本 262
一、文化成本与文化的关系 262
二、文化成本的构成 263
三、文化成本的其他维度 266
第十一章 文化战略 269
优质节 文化战略和文化发展战略 269
一、文化战略的定义 269
二、文化发展战略的性质 271
三、文化发展战略的特征 273
第二节 文化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制定 276
一、影响文化发展战略选择的主要动力因素 276
二、文化发展战略目标选择和 SWOT 分析 279
三、文化发展战略选择的利益需求和制定原则 286
第三节 文化发展战略的构成、类型和模式 289
一、文化发展战略的构成 289
二、文化发展战略的类型和模式 290
参考文献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