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贯彻《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注重守正创新,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在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基础上,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理论,搭建起理实一体化内容框架。
本书共分9章,包括国际贸易认知、国际分工与贸易政策、世界市场、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出口管理措施、国际贸易协调、国际经济现象和中国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基础(第三版)》完整阐述了国际贸易知识架构,适合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专科财经商贸大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在职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工作实践的指导用书。
本书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成果,以进出口贸易合同订立活动为线索进行内容编排,与实训基地企业合作,完整阐述了国际贸易知识架构,形成了学习目标、任务描述、任务分解、同步实训、导入故事、正文及服务于正文的名词、信息、贸易实务、单元小结、学生自我总结等完整的教材功能体系。
本书自出版以来,受到全国多所院校师生的欢迎,先后印刷多次,现已修订到第三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擘画了蓝图,也为国际贸易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次修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国际贸易职业准备为内容框架参照,强化教材育人理念,突出思想性与时代性,力争做到以下创新。
1. 职业素养育人为统领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书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围绕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推进文化自信等主题,与国际贸易活动高度融合,进而打造饱蕴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本土化对外贸易学术话语体系,增强用本土对外贸易理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自觉自信。
2. 科教深度协同为支撑
数字贸易作为当今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增长的价值凸显了科教协同、产学合作的必要性。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参与教材编写,切实将国际贸易活动准备节点作为教材内容取舍的参考,教学目标具体、明确、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地位变为服务地位。
3. 教材体例创新为依托
遵循学习规律,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基础教育养成的吸纳知识习惯,在学习心理结构构建、兴趣动机发展等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形成了学习目标、知识框架、导入案例、正文课后练习、拓展实训等于一体的完整的教材功能体系。
4. 数字资源配套为助力
适应数字化转型、深化教学改革需求,教材配套知识点微课、案例讲解、PPT、教案、案例素材等立体化资源。在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的同时,重构了教材应用场景生态,实现了教学内容承载方式的转换,初步推动了整个教学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本书由赵轶编著,实训基地专业人士郝美彦、苏徐参与了课程开发、教材框架研讨及内容的确定。在本书的编写中,我们参阅了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尽管我们力求完美,但由于对国际贸易职业活动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方面可能存在偏差,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编著者
2025年2月
赵轶,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系副主任、教授,山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国际贸易。2006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德国学习一年。著有教育教学专著1部、经济学著作2部,分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教育教学创新型教材9本,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主持研究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第1章国际贸易认知1
1.1认识国际贸易2
1.1.1国际贸易的含义2
1.1.2国际贸易的统计术语3
实训1.1国际贸易的认知7
1.2认识国际贸易类型8
1.2.1国际贸易的一般分类8
1.2.2国际贸易的方式分类11
实训1.2国际贸易类型认知12
1.3认识国际贸易工作13
1.3.1企业国际贸易工作13
1.3.2企业国际贸易职业岗位14
1.3.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16
实训1.3国际贸易工作认知18
课后练习18
课后案例20
第2章国际分工与贸易政策22
2.1认识国际分工23
2.1.1国际分工的含义23
2.1.2国际分工的类型24
2.1.3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6
实训2.1国际分工现象讨论28
2.2认识国际分工理论28
2.2.1绝对成本理论29
2.2.2比较优势理论30
2.2.3要素禀赋论32
2.2.4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33
实训2.2国际分工理论认知34
2.3认识国际贸易政策34
2.3.1自由贸易政策35
2.3.2保护贸易政策36
2.3.3管理贸易政策38
实训2.3国际贸易政策认知39
课后练习40
课后案例42
第3章世界市场43
3.1认识世界市场的构成44
3.1.1世界市场的含义44
3.1.2世界市场的发展45
实训3.1世界市场构成的讨论47
3.2认识世界市场的发展47
3.2.1当代世界市场的特征48
3.2.2世界市场交易方式50
实训3.2世界市场发展的讨论52
3.3认识世界主要市场52
3.3.1认识欧盟市场52
3.3.2认识美国市场53
3.3.3认识中国市场55
3.3.4认识日本市场56
实训3.3世界主要市场认知56
课后练习57
课后案例59
第4章关税措施60
4.1认识关税61
4.1.1关税的含义61
4.1.2关税的种类62
实训4.1关税的认知67
4.2认识关税的征收67
4.2.1关税征收的依据67
4.2.2关税的征收方法70
实训4.2关税征收的认知73
4.3认识关税的影响73
4.3.1关税对进口货物价格的影响73
4.3.2关税对进口货物销售的影响74
4.3.3关税对出口的影响75
实训4.3关税影响的认知76
课后练习76
课后案例78
第5章非关税措施80
5.1认识数量限制措施81
5.1.1进口配额制81
5.1.2自动出口限制82
5.1.3进口许可证制83
实训5.1数量限制措施的认知84
5.2认识其他非关税措施85
5.2.1进出口经营权管制措施85
5.2.2进出口环节管制措施85
实训5.2其他非关税措施的认知87
5.3认识新型非关税措施88
5.3.1反倾销88
5.3.2反补贴89
5.3.3技术性贸易壁垒91
5.3.4绿色贸易壁垒92
实训5.3新型非关税措施的认知93
课后练习94
课后案例96
第6章出口管理措施98
6.1认识出口鼓励措施99
6.1.1出口鼓励措施的概念99
6.1.2出口鼓励措施的种类99
实训6.1出口鼓励措施的认知104
6.2认识出口限制措施105
6.2.1出口限制的目的与形式105
6.2.2出口限制的对象与措施106
实训6.2出口限制措施的认知107
6.3认识企业出口管理工作108
6.3.1备货管理108
6.3.2运输管理109
6.3.3结算方式选择109
6.3.4收汇管理110
6.3.5出口退税管理110
实训6.3出口管理工作的认知111
课后练习112
课后案例114
第7章国际贸易协调115
7.1认识国际贸易条约116
7.1.1国际贸易条约的含义116
7.1.2国际贸易条约的种类116
7.1.3国际贸易条约的法律原则118
实训7.1国际贸易条约的讨论119
7.2认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19
7.2.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119
7.2.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120
7.2.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持进行的多边贸易谈判121
实训7.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讨论122
7.3认识世界贸易组织123
7.3.1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123
7.3.2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内容124
7.3.3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125
7.3.4世界贸易组织的机构126
7.3.5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挑战129
实训7.3世界贸易组织的讨论130
课后练习130
课后案例132
第8章国际经济现象134
8.1认识经济一体化135
8.1.1经济一体化的形式136
8.1.2主要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137
实训8.1经济一体化现象讨论140
8.2认识跨国公司140
8.2.1跨国公司的概念140
8.2.2跨国公司的特征141
8.2.3跨国公司的类型142
8.2.4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44
实训8.2跨国公司现象讨论145
8.3全球产业链重构145
8.3.1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含义146
8.3.2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影响147
实训8.3全球产业链重构现象讨论148
课后练习149
课后案例151
第9章中国对外贸易152
9.1认识中国对外贸易概况153
9.1.1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153
9.1.2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155
实训9.1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认知158
9.2认识中国对外贸易战略158
9.2.1出口商品战略158
9.2.2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161
9.2.3一带一路161
9.2.4双循环战略161
9.2.5进口商品战略161
实训9.2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认知163
9.3认识中国对外贸易管理163
9.3.1中国对外贸易立法163
9.3.2中国对外贸易经营管理165
9.3.3货物进出口管理165
实训9.3中国对外贸易管理认知168
课后练习168
课后案例170
参考文献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