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轶事大观》又名《老上海》,全书按地理、人物、风俗、语言等二十四个门类区别,分题叙写清末至20世纪前二十年近半个世纪中上海社会发展的各个层次和侧面。作者特别关注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造就进程,还注意在衣食住行、民俗风尚、观念行为和构成人文环境的各类琐碎细事上深入开掘,多有他书未见或不详的资料,对研究上海文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不少选题还采取夹议或按语的形式,抒发感受,评点是非,为我们留下了一份老上海人在历史磨合中与时代同构共进的观念记录。《上海轶事大观》原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1924),计分三册,1998年本社重新整理后,列入民国史料笔记丛刊第三辑出版。2020年列入《近现代史料笔记丛刊(第一辑)》重新出版,此次出版依据该版重排。
《上海轶事大观》,又名《老上海》。编著者陈伯熙是民国时期长居上海的报人,并以专研上海舆地史志知名。本书汇集了一部分他人的作品,其价值在于它以传统类书的体例,分二十四门,分题叙载清末至二十世纪前二十年上海社会的各个层次和侧面,充分展示了旧上海历史和文化的多元性、复杂性,文风轻松,白描到位,特具通志、正史、年鉴、辞书类读物所无法取代的作用。该书自1924年问世以来,一直是上海近代史和社会研究的读物,对上海历史文化脉络梳理和研究,仍不失其参考价值。
陈伯熙,名荣广,生卒年及履历失考,自清末以来长期旅居上海,从事报业,辛亥革命后在上海编过《中华新报》。知名上海掌故学家,专研上海舆、地、史、志,并广搜海上各位逸闻趣事,撰有《老上海》(即本书《上海轶事大观》)。
出版说明
自序
一 天文
天文台小史
天文台续考
信旗台
天文台详志
上海之位置与高度
法界定时球
昼晦志异
天雨粟
棉花诞日
大风
钟点改早一小时
二 地理
上海之沿革
上海之疆域
上海城垣之建筑及拆毁
拆城
上海境内之市镇
上海与沪渎之考证
上海之田亩总数
黄浦考(一)
黄浦考(二)
上海户口增加率
租界之区别
租界之由来
英法租界先后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