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先秦美学领域,针对汉字美的本义及其引申路径、商代青铜器饕餮纹的原初功能及其嬗递、绝地天通命题的原始语义、孔子对《韶》乐和《武》乐的价值批判标准等问题展开研究,着重还原特定历史语境中的观念运作逻辑,通过综合使用古文字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材料,为进一步准确勾勒先秦文化的演进轨迹提供关键坐标。
肖琦,男,1988年生,杭州人。浙江大学文学学士、哲学博士,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早期文明史、先秦思想史,在《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美育学刊》《华人文化研究》《地域美术史研究论文集》发表相关论文数篇。
引言第一章 美字考释 第一节 美字与美学之关系初探 第二节 美字本义旧说及其谬误 第三节 美字的早期字形和本义 第四节 美词义的引申 第五节 重估美的美学史意义 附 关于汉字起源的讨论第二章 饕餮纹考释 第一节 关于饕餮纹的既有假说 第二节 饕餮纹研究的方法论 第三节 商代饕餮纹形式特征的历时性分析 第四节 商代早期饕餮纹的主要功能 第五节 商代晚期饕餮纹的主要功能 第六节 商代饕餮纹功能演变的美学史意义 附 人虎母题与饕餮纹的内涵第三章 绝地天通考释 第一节 古人对绝地天通的解释 第二节 今人对绝地天通的解释 第三节 绝地天通在《国语·楚语》中的含义 第四节 绝地天通在《尚书·吕刑》中的含义 第五节 绝地天通的美学史意义 附 商周之际的文化转向第四章 尽善尽美考释 第一节 《论语》子谓《韶》章旧释 第二节 旧释的矛盾 第三节 善字在《论语》中的释义 第四节 孔子称《武》未尽善的原因 第五节 孔子称《武》未尽善的美学史意义 附 音乐在《关雎》中的作用和地位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