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的“财”与“政”近代上海工部局财政制度研究
定 价:88 元
本书是关于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财政制度的研究,主要探讨近代上海城市财政现代化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相互演进关系。财政制度关乎收和支的系统性构造,城市发展中财从何处来?政往何处施?围绕这些问题,工部局不断移植调适,发展出可持续增长的税源,通过管理职能的发挥实现了有效的城市管理。同时,本书通过横向比较研究,揭示了近代上海城市财政制度的示范、引领作用,及其对国内其他城市财政制度演变的影响。
李东鹏,山东淄博人,历史学博士,副研究馆员,现工作于上海广播电视台版权资产中心(上海音像资料馆),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联合培养博士后(在站)。主要从事城市史、历史影像研究,参加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先后在《史林》《经济社会史评论》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编写《从工部局大楼到上海市人民政府大厦:一幢大楼与一座城市的变迁》等多部著作,出版译著《梅与竹:中国传统苏州评弹》。
第一章 移植调适:工部局财政管理制度的形成
第一节 工部局财政管理制度的渊源
第二节 体系建构:《 土地章程 》 与工部局的财政管理制度
第三节 市税的选择:租地人会议时期财税模式的确立
第二章 相伴成长:工部局财政收入与城市经济发展
第一节 地税
第二节 房捐
第三节 码头捐
第四节 执照捐
第三章 权责不等:20世纪30年代工部局的财政困境
第一节 工部局财政收支发展阶段分析
第二节 公共租界外侨群体的抗税斗争
第三节 工部局电气处的出售与财政问题的出现
第四节 由局内人的评论所想
第四章 持筹握算:工部局的财政支出与职能发挥
第一节 由简至繁:工部局财政支出结构变迁
第二节 财政支出与管理职能发挥
第三节 个案分析:工部局大楼筹建中的财务运作
第四节 问题隐伏:20世纪30年代工部局的紧缩行动
第五章 比较视野:近代中国城市财政考察
第一节 国内租界城市财政概况与比照
第二节 冲击下的仿效:国内城市财税与市政的起步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表格目录索引
图片目录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