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经济秩序深度重构,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中国亟须增强战略判断和政策应变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校智库作为知识创新与政策咨询的交汇点,肩负着引领学术前沿、研究国家发展、支撑公共决策、凝聚社会共识等多重使命,在政策研究、前瞻研判和治理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撑。
自2020年6月成立以来,北大汇丰智库(以下简称智库)整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内外部研究力量,聚焦宏观经济分析、国际经贸关系、金融改革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与乡村振兴等重要议题,致力于打造专业化、国际化、高水平的思想引领平台。通过高质量研究报告、内参建言、校企合作等形式,智库积极服务于国家发展目标和地方治理实践。近年来,智库承接多项国家及地方重大课题,连续发布系列研究成果,并于2021年获评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
2023年6月和2024年6月,智库先后举办两届北大汇丰智库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促进粤港澳融合,助力海上丝路繁荣和建设更加开放的市场经济相关议题展开探讨,本书即两届论坛的成果集锦。全书分为全球经济篇一带一路篇粤港澳大湾区篇中国宏观篇四部分,全面呈现参会学者关于中国经济议题的多元观点与前沿研究。尽管作者的学术背景与研究角度不尽相同,但皆从全球视野出发,聚焦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挑战与战略路径,因此,我们将本书命名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探索》。
第一部分全球经济篇中,几位作者从世界变局出发,分别探讨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全球共同繁荣路径,以及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其中,海闻在《世界变局下的中国经济》一文中分析了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应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为全球经济稳定增长贡献力量。胡永泰的《在国际新常态下实现全球共同繁荣》从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出发,探讨全球化逆风中中美如何打破紧张局面推动合作。贸易与合作是创造共同繁荣的核心路径,构建合作新机制、推动绿色转型与多边共治是走向全球共同繁荣的可行路径。林双林的《发展中国家债务与中国一带一路共建策略》则关注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建议通过债务重组、合作透明与项目优选机制,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的稳定性与公平性。
第二部分一带一路篇围绕高质量共建与国际产能合作的优化升级展开探讨。王燕和徐印印在《中非经济发展合作:主权债务、公共资产与溢出效应》中指出,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显著提升了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活动,但也需要强化对外援助和合作项目的标准化、透明度与制度能力建设。陈定定的《对外贸易与投资合作的新方向与重点》强调通过推动外贸多元化、促进中间品贸易、重视新兴投资来源等措施,优化对外贸易和投资策略。仝月婷与姚洁璐在《中国-东盟经贸关系:意义、前景与启示》中分析了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前景,提出中国应借助RCEP框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蔡荣在《中国制造业出海:下一站目标》中指出中国制造业出海是战略选择和时代趋势,从生产端和消费端综合评估,东南亚、印度、土耳其和波兰是具备优势的选择,同时必须对目的地的营商环境和外资政策预期进行系统衡量和风险预判。
第三部分粤港澳大湾区篇聚焦制度创新与区域协同发展。符正平与彭曦的《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的路径研究》建议通过统一自主式与协定式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绿色贸易制度对接等措施,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李芝兰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制度化开放》中强调,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一个经济区域,更应视为推动中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改革机制,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开放。任颋的《新时代下的港深合作模式创新》探讨了围绕产业空间要素、人员要素、资金要素、数据要素等方面加强港深合作模式与流通机制创新。宋顺锋在《大湾区、大集聚、大发展》中从空间经济视角分析了区域集聚效应对产业升级与人口布局的积极影响,建议粤港澳大湾区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型城市体系等,从集聚中走向繁荣强大。程玉伟在《广东经济增长潜在着力点分析》中基于实证数据提出,广东应通过政策协同激发投资与消费,推动内生增长。
第四部分中国宏观篇则呈现对国家层面结构性问题的深度分析。甘犁与何青在《中国家庭收入与消费近期变动分析》中建议短期通过稳定就业和增加可支配收入,中长期通过改善收入分配体制与结构来释放消费潜力。余向荣在《是时候推进消费再平衡了》中提出,应通过提高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支持生育、激活农村土地价值等措施,实现经济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增长。沈明高的《以科创金融培育科创经济新动能》指出,要完善金融支持科创的制度体系,推动上市科创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周景彤、范若滢、王静的《美对华限制措施回顾与中国突围之路》详细分析了美国制裁对中国产业链的影响,建议通过平衡国际贸易收支、加快技术自主化政策支持、理性引导产能出口等措施实现经济突围。邹欣在《中国地价变化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分析》中,构建了一个简单的模型对2024~2033年中国地价的未来走势进行推演,建议政府提前做好应对地价调整的预案、推动地方税改取得实质性进展、使用资产重组的方式应对地价大幅下调。
心系家国,肩负社会责任一直都是代代传承的北大精神之一。北大汇丰商学院始终在行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四个方面践行北大精神,而智库正是学院发挥社会影响力的具体举措和重要载体。未来,智库将继续立足湾区、放眼全国、关注丝路、胸怀全球,开展更具前瞻性、系统性、实证性的研究,持续加强与政府、企业、智库、高校等社会各界的深度合作,以严谨的学术精神与客观的实证分析,不断提供研究报告,为推进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海闻
2025年6月
全球经济篇
世界变局下的中国经济/海 闻
在国际新常态下实现全球共同繁荣/胡永泰
发展中国家债务与中国一带一路共建策略/林双林
一带一路篇
中非经济发展合作:主权债务、公共资产与溢出效应/王 燕 徐印印
对外贸易与投资合作的新方向与重点/陈定定
中国-东盟经贸关系:意义、前景与启示/仝月婷 姚洁璐
中国制造业出海:下一站目标/蔡 荣
粤港澳大湾区篇
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的路径研究/符正平 彭 曦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制度化开放/李芝兰
新时代下的港深合作模式创新/任 颋
大湾区、大集聚、大发展/宋顺锋
广东经济增长潜在着力点分析/程玉伟
中国宏观篇
中国家庭收入与消费近期变动分析/甘 犁 何 青
是时候推进消费再平衡了/余向荣
以科创金融培育科创经济新动能/沈明高
美对华限制措施回顾与中国突围之路/周景彤 范若滢 王 静
中国地价变化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分析/邹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