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川端康成创作成熟期以及晚期的代表作四篇:《花的圆舞曲》《湖》《睡美人》以及《臂腕》四篇。其中《花的圆舞曲》一篇,讲述的是两位学习芭蕾舞蹈的女生玲子与星枝,在她们的老师竹内带领之下,为在芭蕾舞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而努力之时,前往国外留学的竹内的弟子南条也即将回到日本。然而南条不仅没有通知他们自己即将回国的消息,甚至对前往迎接他的竹内、玲子、星枝师徒三人避而不见,这背后究竟有何隐情?通过四个人之间的情感纠葛,表达了作者对于艺术以及人生的态度。而《睡美人》一篇,则是作者一部大胆前卫之作,作品的颓废色彩,或许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入佛界易,入魔界难。本书另收入《湖》以及《臂腕》两篇。
译后记
川端康成《花的圆舞曲》连载于一九三六年四月至五月的《改造》杂志,是作者以芭蕾舞演员为中心的两部小说(另有《舞姬》)中的一部。
《花的圆舞曲》从文体上看,结构比较松散,似乎写到哪是哪,可以随断随续,随写随跳。当行即行,当止即止。即使到了文末,也不像是故事结束,还可以继续写下去。就连作者自己也认为这部作品属于未完成之作。川端曾说过:未完成的作品才是最佳的。但当有人提出,《花的圆舞曲》不是写到了最后的舞蹈吗?他回答说:是的,是这样的。不过,此作就像剪掉屁股的蜻蜓,按那个结尾,其实还得再写一半,但是我已经无法写下去了。
或许作家故意留下余音袅袅,为后来的读者设下无限想象的空同吧。
《花的圆舞曲》以世界芭蕾舞之冠《胡桃夹子》的一群青年男女演员为题材,写出他们在舞台上为艺术献身,舞台下悲欢离合的情感世界。从而告诉我们,一旦登上舞台,就应该为舞蹈艺术奋斗终生。同时,我们从南条等人的形象塑造中,也切实感受到艺术家艰苦卓绝的成长之路。
如果说《花的圆舞曲》写的是芭蕾演员的青春时代,那么《舞姬》就是写出了他们的中年和老年时代。波子、竹原、矢木,或许相当于步入人生成熟期的铃子、星枝、南条等人。
人生行路难。要想赢得艺术之腾飞,需要承受终身之辛苦。
台前掌声一片,台后十年汗水。弄不巧,一杆松叶杖也换不来一个大飞跃。
作为一位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艺术修养和志趣爱好是多方面的,舞蹈、茶道、围棋,字画古玩,古都建筑,神社佛寺,四季节庆……简直就是一轴无尽藏的压缩绘卷。
原文按空行分为九个自然段,为便于翻检,译文分别添加了序号。请留意。
二〇二一年秋初稿于春日井
二〇二二年仲夏改订
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觉派作家。一九六八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日本作家。一八九九年出生于日本大阪,毕业于东京大学。幼失怙恃,十六岁时身边的亲人都离他而去。悲凉的身世造就了其苦闷忧郁的性格,也成为了其作品的底色。成名作为《伊豆的舞女》。代表作有《雪国》《古都》《千羽鹤》《山音》《湖》《名人》《睡美人》等。作品善于用意识流手法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一九七二年自杀身亡,震动全日本。
陈德文,字乐水。书斋名苦居斋。南京大学教授,日本文学翻译家。一九四〇年生,江苏邳县人。一九六五年北京大学东语系日本语专业毕业。一九八五至一九八六年任早稻田大学特别研究员。一九九八年四月,应邀担任爱知文教大学专任教授、大学院国际文化学科日中文化文学专攻指导教授,二〇一七年三月退休。翻译日本文学名家名著多种,涉及日本古今物语、小说、诗歌、俳谐、散文、随笔、戏剧等各领域。信守文学翻译三原则:以文学为使命,以精品为指归,以读者为鉴戒。另有著作以及散文随笔集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