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为何有片绿顶建筑群?紫禁城为何找不出一个烟囱?故宫冰窖能藏多少块冰?紫禁城中的医学实验室、药露房、电话局都在哪里?
- 300余张珍贵全彩高清图档,揭秘明清宫廷生活隐秘细节
将史料档案转化为生动凝练的叙述语言,结合珍贵图档,还原百年前真实的皇家生活现场,图文并茂,文笔流畅,娓娓道来。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重磅新作,作者长期致力于故宫古建筑及历史文化研究,掌握大量一手史料,权威解读,正本清源,生动讲述,深入浅出。
- 典雅精装,全彩印刷,180度平摊无死角,品味宫廷生活百味,赏禁苑诗意之美
护封采用高阶特种纸,内封采用棉柔特种纸,内文采用纯质纸,全彩印刷,古典美学风格还原呈现。
故宫博物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荟萃地。作为一名学者,我愿意用心去写《故宫生活志》,以此来揭示故宫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这与我身在故宫内,常年受到故宫历史文化的熏陶密切相关。
2003年,我从北京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故宫博物院工作。我接触的第一项古建筑工程就是太和殿百年大修。我的专业是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这个专业侧重于建筑结构的力学分析。由于当时院内力学专业人员很少,我很幸运地被派上了一线,负责对太和殿的结构安全问题进行科学评估,提出修缮加固方案。随后,我负责了故宫角楼、神武门、英华殿等古建筑的科学评估。在长期研究中,我注意到:故宫古建筑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力学稳固性;它们承载的艺术和文化极其博大精深;古建筑背后丰富沧桑的过往,是紫禁城历史文化的缩影,富含了无穷魅力。逐渐地,我开始关注古建筑蕴含的古代智慧,对故宫古建筑认识的升华,为本书写作提供了动力源泉。
我在故宫古建部工作了十年,主要从事故宫古建筑的科学分析工作。2013年,因单位学术研究需要,我从古建部调入了故宫学研究所,主要从事古建筑保护研究。故宫学由郑欣淼先生提出,是一门关注故宫建筑、器物、文献、艺术、历史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我进入故宫学研究所以来,学术关注点已不限于古建筑,而在于故宫学的研究对象;关注内容也不限于科学分析,而是从科学到文化,从艺术到历史的方方面面。2024年8月,因单位学术规划需要,故宫学研究所与研究室合并,成立了故宫学研究院。作为故宫学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我专注于故宫学研究。在我看来,故宫是一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大宝库,是解读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一部大辞典,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藏品、文献档案、宫廷典籍的荟萃地。这些文化宝藏,就是我在故宫这座大学校里学习、研究的主要对象。二十余年来的亲身体验和真切感受,为本书写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来源。
作为一名工科学者,我的治学风格有点轴。我不喜欢人云亦云,网上传得多的内容往往会引起我的质疑和关注。凡事要有证据。对于任何传言,要么有史料证据,要么有现场调查证据,要么有实验分析证据;如果都没有,那么这个传言就是站不住脚的,我也不愿意写进书里。另外,摆事实、讲道理,一条一条地说出来,讲究逻辑,这也是工科思维影响下的治学风格。对故宫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的解读,不仅应科学真实,而且要通俗易懂,条理分明,这样才有助于读者理解,更有利于故宫文化的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