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合了当今较有发展潜力与优势的福建省数字创意文化产业及技术应用领域,与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落地福建福州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契合。全书主要由七个章节构成,主体内容含:一、数字创意产业理论建构;二、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三、福建数字创意产业政策的发展变迁;四、福建数字娱乐产业;五、福建数字内容产业;六、福建数字技术服务;七、福建数字科技传媒等。
本书在系统梳理数字创意产业的理论内涵、发展逻辑与基本模式的基础上,以理论与政策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深入探讨福建数字创意产业实践中文化、艺术、科技、服务、经济等多领域的交叉融合。研究聚焦数字娱乐、数字内容、数字服务、数字传媒四大领域,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政府服务、城市发展、日常生活需求等多元维度,提炼出多元数字创意类型,并针对性地剖析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书以新文化、新场景、新产业的视角,构建了数字创意产业的数字文化图景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参考。
前 言
数字创意产业是驾驭数字技术的创意内容业和创意制造业,即以数字技术为主要驱动,围绕文化创意与信息服务进行创作、生产、传播与应用而形成产品与服务的新经济形态,高度体现“内容+科技”的产业融合发展特征。数字创意产业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产物,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具有自身特色和战略优势。国务院《“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首次明确提出发展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和相关部委相继出台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具体部署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发展壮大数字创意产业;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明确把“加快数字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重点产业的投资领域。
福建省是数字中国的策源地、国家六个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之一。福建省文化底蕴厚重,文化多样性特色明显,影响深远,信息软件产业发达,具有发展数字创意产业的良好基础。近年来,福建省着力打造“数字应用第一省”,先后出台了《“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推进福建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方案》《2023数字福建工作要点》等政策文件,促进数字文化繁荣和数字创意产业发展,信息软件产业、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新基建竞争力指标等位居全国前列,数字福建建设成效显著。当前,福建数字创意产业逐步呈现出辉映当前新工业革命时代这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也在新经济大潮下不断培育出层出不穷的新文化、新场景以及新产业。
在上述背景下,由吾守尔·斯拉木院士领衔的集美大学科研团队承担并完成了2022年福建省重大咨询项目“全球竞合与‘双循环’背景下福建省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中的重要任务。本书系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书第一至第三章在充分的经验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提炼数字创意产业的理论内涵、发展逻辑和基本模式,并全面地梳理和总结了福建数字创意产业的政策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这是本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贡献之一。调研显示,创新创意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跟政策的推动作用关系密切,它主要依赖人的思想意识解放和创造力释放,有什么样的政策就能推动什么样的创新生产力。由此,本书基于理论基础与政策发展的互动结构,将其作为研究出发点,希望所形成的结论在政府和行业中能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参考。本书后半部分第四至第七章则从新文化、新场景、新产业等视角,全面考察福建数字创意实践涉及的文化、艺术、科技、服务、经济等多领域的交叉融合,聚焦数字娱乐、数字内容、数字技术服务、数字科技传媒四大领域,涵盖国家战略需求、政府服务、城市发展到日常生活需求等多元切口的15种数字创意应用类型,并针对性地揭示福建数字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福建“四大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理论视角与实践总结。
虽然福建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一是在产业融合的政策与机制创新上有待强化;二是数字创意内容资源共享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集成创新与产业集群发展动能不足;三是数字核心技术缺乏、应用场景支撑不足、技术装备创新滞后;四是数字创意技术人才规模较小,人才政策优势不明显,领军人才和集成应用与创新型高端人才短缺。本书虽然暂且不能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全面对策,但本书的研究成果是一个重要的起步。我们相信,这个起步能够为福建数字创意文化产业的腾飞与引领性发展带来很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本书从选题策划到拟定研究框架皆得到吾守尔·斯拉木等诸多院士顾问的悉心指导,有较为扎实的论证基础和准备周期。在研究过程中,集美大学陈凌诺、冯栩、邱艳梅、李湘、孟怡可、沈嘉仪、朱克立等7位同学先后参与田野调查,深入较有代表性的数字技术应用前沿地区、乡镇或企业,获得扎实的一手资料,为本书的顺利完成作出重要贡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鉴于作者研究水平及专业视角所限,本书定存有诸多不成熟或不完善之处,也尚未能涵括所有数字创意领域,还恳切拜望各位专家与读者多多批评指正,若能提出改进建议或意见以促进今后的研究持续深入,作者本人更是感激不尽!
特别感谢以下尊贵顾问:
潘云鹤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
吾守尔·斯拉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副理事长,数字
创意内容创新产业联盟理事长;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谭建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丁文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陈 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原校长;
王耀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陈延童 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原党委书记;
王效杰 集美大学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王 强 陕西师范大学高级工程师;
陈万胜 集美大学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本书系2021年福建省重大咨询课题“全球竞合与‘双循环’背景下福建省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2021 FJ ZD 1)、2023年福建省创新战略研究联合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创意产业培育福建新业态、新场景研究”(2023R0136)等的研究成果。
王惠蓉,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电影学院副院长、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年品牌学者论坛(中国)理事会理事、中新史学会国际传播专委会会员、福建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文化产业学会会员、厦门影视剧本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海洋旅游创新团队、厦门市文化旅游局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等智库专家。中国虎啸奖(全国性数字创意奖)第士三--十五届评审团委员复旦大学“中外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与方法”暑期班第七期成员。主要从事新闻与媒介、文化产业与文化传播、品牌学、海洋文化与城市等研究。
目录
第一章 数字创意产业概述 /1
第一节 数字创意产业辨义/1
第二节 数字创意产业的界定/6
第三节 数字创意产业的关联属性特征/8
第四节 数字创意产业属性/12
第五节 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特征/14
第二章 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18
第一节 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逻辑/18
第二节 数字创意产业典型模式/22
第三节 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24
第三章 福建数字创意产业的政策发展 /28
第一节 数字创意产业战略地位的政策变化/29
第二节 文化产业数字化的政策变化/31
第三节 数字创意产业与周边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变化/32
第四节 福建数字创意产业的政策变化/37
第五节 福建数字创意产业政策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创新发展方向/38
第四章 福建数字娱乐产业 /56
第一节 网络游戏类/56
第二节 电子竞技类/63
第三节 动漫卡通类/74
第五章 福建数字内容产业 /87
第一节 网络文学领域/88
第二节 影视创意内容领域/96
第三节 民间文化遗产领域/105
第四节 文化品牌领域/112
第六章 福建数字技术服务 /127
第一节 政府服务领域/127
第二节 对外出口领域/130
第三节 智慧城市/134
第四节 乡村振兴/148
第五节 文化旅游/158
第六节 医疗服务/161
第七章 福建数字科技传媒 /163
第一节 数博会/163
第二节 数字媒体领域/173
第三节 新兴技术/188
结语 /224
主要参考文献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