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是近年来在教科研训一体化引领下,整合了传统的教师进修校、教研室、教科所和电教馆等职能建立起的四位一体教师教育基本单元。该机构主要承担规划,实施教师、校(园)长培训,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及成果推广,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等职能。当前,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支撑着全国2862个区县1300万基础教育教师高质量发展。其专业能力水平关系我国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是落实教育强国必先强师的重要路径。因此,2018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和2022年《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等文件都将加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专业能力建设,提升区域教师专业支持服务水平作为重要工作进行部署。
本书分为五大模块。首先是梳理我国县级教师发展机构的历史沿革和当下挑战。第二是基于帕森斯的AGIL理论分析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专业能力内涵。第三是通过半结构访谈和问卷调查确定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七大地理分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专业能力进行大样本调研。第四是探讨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专业能力的影响机制。第五是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数字化背景下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专业能力提升的路径。最后是对全书的总结进一步提出提升我国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专业能力的路径。
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是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承担课程改革指导、区域教师发展规划、教学质量监测、教师培训、课题研究、校本研修以及教育决策咨询等多项职责,发挥推动教育政策落地,衔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作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和《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等政策文件均提出要加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专业能力建设,提升其对区域教师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水平。基于此,课题组面向全国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开展实证调研,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访谈和多个案研究等方法搜集数据。研究构建了县级教师发展机构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呈现全国不同地理分区机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聚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影响其专业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与驱动机制,最后分析了机构专业能力对工作特征、成员工作态度和行为的复杂作用机理。
刘胜男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校长领导力,教师专业学习,学校效能改进。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青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和省社科课题3项。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教育领导和教师教育领域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发表于国际SSCI高影响力期刊,如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EAQ),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 Leadership(EMAL),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TATE)。担任多个SSCI国际期刊同行评阅。国际期刊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ors and Education 编委会成员。2018年于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专著《教师专业学习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