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台州市单明芳名校长工作室在崔允漷教授指导下研制而成,上篇呈现“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下篇汇编“学校课程育人故事”。从方案到故事,鲜活生动地铺展了国家课程校本落地的路径与创生,这是转化之道,也是教育信念与实践智慧的燎原之火。深耕课程沃土,让“想得到的美丽”成为“看得见的风景”,最终化为师生“走得到的景点”,以课程之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绘就“从育人蓝图到施工图”的理想图景。
本书生动展现了台州一批小学国家课程校本落地的路径与创生之道。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重点在于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编制学期课程纲要、推进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整体教学、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高质量实施科学教育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整合实施,形成新校本课程,按“学科拓展类”“兴趣特长类”“学校特色类”分类开发。学科拓展类,是对国家课程的拓展延伸;兴趣特长类,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发丰富、多元、适性的课程;学校特色类,挖掘、提炼学校特色,建设精品课程,倡导大面积铺开、进阶式提升,从一到六年级,按“初级-中级-高级”梯度设置,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品牌。
目录
上篇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01法自然·画童年——浙江省临海市大洋中心校课程实施方案 /
02润泽成长·丰采少年——临海市永丰镇中心校课程实施方案 /
03让每一位尚斌学子茁壮生长——临海市邵家渡中心校课程实施方案 /
04心有微光·自在生长——临海市东塍镇中心校课程实施方案 /
05身修平旦·气壮中华——临海市杜桥镇中心校课程实施方案 /
06融课程·育新人——椒江区文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
07以美育人·以艺成人——温岭市温中实验学校(小学部)课程实施方案 /
08聚点滴鸿溪·育现代学子——温岭市大溪镇中心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
09循快乐教育·培尚阳学子——玉环市城关中心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
10尚美润心·德艺双馨——天台县文华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
11全经历课程·为成长赋能——仙居县第一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
12草尽其用·人尽其才——仙居县埠头镇中心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
13怀仁爱之心·育仁美少年——仙居县下各镇中心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
14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三门县沙柳中心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
下篇 学校课程育人故事
15“课程”让一所乡村学校变得热气腾腾 /
黄 敏
16从混沌到破晓的532天——在困境中探寻课程方案的理想之光 /
陈 淑
17在成长的时光里种下家乡的春天 /
方玲华
18大道行思·取则行远 /
郭利明
19破局·坚守·重生 /
杨海芬
20小步子前行·大进步欢喜 /
王美燕
21鸿溪少年成长记 /
余军华
22三问出处:课程实施方案之思考历程 /
戚豪锋
23从一封信到满园星火:文华小学的课程生长记 /
陈云英
24方案炼成记:一场课程改革的“破茧”之旅 /
王燕平
25课程实施方案:破土生长记 /
王爱芳
26待课程生根发芽 /
李果峰
27课程思维的“破茧”之旅 /
郑 亚
单明芳,浙江省临海市大洋中心校党总支书记,中共临海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研究生学历,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教书育人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长三角首届教育家型校长,浙江省首届浙派名校长、省首届教改实验先锋校长、省教育评价改革专家、省人民政府督学、省三八红旗手、省教坛新秀、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台州市第九届拔尖人才,台州市单明芳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主持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3项;浙江省教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行走在天然图画中——寻找小学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找“点”·拉“线”·成“圆”——小学语文圆形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跳出阅读围城——圆形阅读教学法的运用》。
推荐序
转化之道:国家课程校本落地的路径与创生
2024年12月8日,浙江省台州市单明芳名校长工作室的一场讲座,开启了一段远超预期的教育探索之旅。讲座常有,行动难得。当我目睹单校长带领14位学员,将一个讲座延伸为系统研究,将方案编制演绎为生动的育人故事,最终集结成这本《从育人蓝图到施工图: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精选》时,我深知,这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教育信念与实践智慧的燎原之火。
单校长团队的研究历程宛如一场“滚雪球”运动:始于微末,汇涓成流,由粗粝渐至精粹,终将散落的珍珠串成耀眼的项链。这不仅印证了她常言的“找准一个点·拉开一条线·形成一个圆”的思维路径,更彰显了团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研究韧性与实践定力。《论语·述而》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份执着亦深深感染了我。尽管事务繁杂,我依然一次次被她们的热情所牵引,并参与其中——线上线下研讨、讲座答辩指导、文本批阅审校、资源牵线搭桥……我乐此不疲。因为我相信,若更多一线教师能如此投身课改,“从育人蓝图到施工图”的理想图景必能加速实现。故而当单校长邀我为本书作序,我欣然应允。
2022年国家启动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绘就了育人蓝图。2023年《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更强调“一校一策”编制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必要性。这是将国家育人蓝图精准转化为学校育人施工图的核心一环,是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目标的实践性路径,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然而,编制一份真正具有“学校味”的课程实施方案,谈何容易!许多同仁初听讲座,常觉“简单”:紧扣四要素(背景与依据、学校课程计划及说明、课程实施与评价、保障措施)即可。殊不知,往往都是“一听就会,一做就懵”。关键在于如何“紧扣”以体现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合目的、合一致、合好用”,难点在于:
●理念的深度理解:如何穿透四要素文本,把握其内在支撑的育人理念?
●逻辑的严密构建:如何厘清四要素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
●行动的有效落实:如何依托四要素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科学开展课程评价?
●内核的高度一致:如何确保所有要素共同指向并构建起独属于“本校”的课程灵魂?
以“背景与依据”为例。看似可从学校传统、课程基础、学生/社区课程需求、教育哲学四方面论述,实则每一步都需深刻剖析。尤其“学校教育哲学”,绝非简单罗列“办学愿景”“学校使命”“毕业生形象”,而需深刻揭示其内在统一性:愿景描绘理想图景,使命阐明实现路径(如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范式革新、教师队伍塑造、文化生态营造),毕业生形象则需将国家培养目标校本化、具象化,是“在地”回答到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方案的编制与实施能否真正围绕并支撑学校的育人哲学,最终培养出具有独特“校园气质”的学子,是检验方案是否具有“学校味”与“内在一致性”的黄金准则。欣喜的是,单明芳工作室的14份方案,运用SWOT分析法深度剖析了各校课程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为方案研制的精准定位和举措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看“课程实施与评价”。国家课程的高质量校本化实施是此轮改革重中之重——开齐开足是底线,编制学期课程纲要是关键,推进素养导向大单元教学是核心,落实不少于10%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难点,加强科学教育是重点。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开发同样挑战巨大,需在学科拓展、兴趣特长、学校特色类之间巧妙平衡。与此同时,科学、公正且有效的评价体系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如何建构方案评价、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系统,如何做到“教-学-评”一致性,都是此次改革中绕不开的核心命题。上述每一项都是系统工程,都需精益求精。
因此,编制富有“学校味”的方案,绝非易事。它需要在充满“故事”的育人实践中,甚至在经历“事故”的挑战中,不断打磨与生长。本书匠心独具,上篇呈现“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下篇则汇编了鲜活生动的“学校课程育人故事”。读着这些充满智慧的“故事”,单明芳名校长工作室学员们学习、研讨、修改、完善的点滴场景跃然眼前,令人感佩。
难虽难矣,却非不可逾越。本书从酝酿到成书,我亲历其程,深切体会到:一位卓越的课程领导者,携手一支坚定的研究团队,辅以持之以恒的深耕细作,终能成就精品。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编制,仅是新课改落地的第一步。从校级方案,到教研组层级的学期课程纲要,再到教师层面的单元教学方案,道阻且长。期待单明芳校长及其团队继续深耕课程沃土,让“想得到的美丽”成为“看得见的风景”,最终化为师生“走得到的景点”。更期盼涌现更多如单校长团队般的实践者,扎根一线,潜心研究,以课程之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
乐见此书付梓,谨以见证者之心,荐与同道。
崔允漷
乙巳仲夏(2025年夏)于华东师大丽娃河畔
前 言
从冬到夏,我们这一年
2024年第一场雪,在1月22日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落下,落到屋顶上,落到树枝上,落到花瓣上。天然图画,粉妆玉砌,童话般的美丽。空气中,饱含着极致的浪漫。
浪漫的日子,值得做浪漫的事。看着窗外的飞雪,我立即着手建群——台州市单明芳名校长工作室微信群。在我的云端召唤下,14个工作室小伙伴在17分钟内,齐刷刷地到了。彼此熟悉的、不熟悉的,都在云端亲切地握手、热烈地问候。加上风儿的伴奏,雪花的伴舞,云端初见,便有了从此白头的情缘。我领衔的台州市名校长工作室也便有了浪漫的开端。
英国作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涉及智力发展过程,我更乐意把它们命名为——浪漫阶段、精确阶段、综合运用阶段。”浪漫阶段是开始有所领悟的阶段,小学就是最美好的浪漫阶段。什么是浪漫呢?台湾作家林清玄在《人间有味是清欢》中道出了浪漫的真谛:“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慢慢喝茶、慢慢走、慢慢变老。”归结成一句话,浪漫,就是慢慢地把时间浪费过去。这看似漫谈嬉笑的一句话,饱含着多大的人生智慧啊!教育何尝不是如此,慢慢学习、慢慢运动、慢慢成长,静待花开。
慢慢走啊,请欣赏。那么,就让我们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在浪漫中开启学习之旅,浪漫地研究儿童最浪漫的事。工作室依然以“找点·拉线·成圆”的理念进行顶层设计。找准一个点:提升学校变革领导力;拉开一条线:规划先行—科研跟进—文化引领—课程核心—教学改革—德育创新—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家校协同……;形成一个圆:学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学校各有特色、卓越发展,团队凝神聚力、创生共长。
课程是核心,我们就从课程实施方案的研制开始吧!如果能请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全国课程顶级专家、博士生导师崔允漷教授给我们作指导,那就太好了。只是,崔教授这么忙,邀请崔教授专门到台州为我们工作室作指导,我怎么好意思开口呢?正当我犹豫不决时,机会来了!台州学院基础教育研究院成立,并将邀请崔教授作学术报告。我眼前一亮,马上做两件事:一是申请名额,争取工作室全员参会;二是联系崔教授,争取给我们做引领。台州市教育监测与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台州学院基础教育研究院院长赵凌云很爽快地给我们争取到了名额;崔教授也百忙之中调整出了时间,答应当天下午给我们做引领。课程启动,绝对高位,真是太好了!听到这个消息,工作室小伙伴们欢欣鼓舞。
2024年12月8日上午,工作室全体小伙伴们沉浸式参与台州学院基础教育研究院成立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认真聆听了崔教授的学术报告《新教学:用课程思维“抓大统小”》。崔教授讲了四方面内容:一是改了20多年的“课”改了什么,还有何问题?二是学习像课程专家一样思考:何为课程思维?三是学校课程发展如何落实抓大统小?四是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如何落地?新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清清楚楚。如果你认真关注,还会发现崔教授与众不同的一个讲授方法,那就是运用“总-分-总”的结构,让听者思维更清晰,结构更立体。比如:开篇的“你敢挑战吗?”——激发内驱力,让听者带着思维去听、去学、去思考;“听完报告后,您能与同事分享……”——目标引领、任务驱动,让听者明确我要听什么、我要理解什么、我要记住什么;结束的“小结与反思:请您问一下同桌的你:……”——既总结内容,又呼应开头,还能让听者在复盘中记忆与反思;“可参考的材料……”——推荐阅读、延伸学习,让听者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专家引领式学习走向自我成长式研究。崔教授的讲授方法,不正巧妙融合了抓大统小的课程思维吗?这也是学期课程纲要、大单元教学、学历案编制的示范性引领——用“总-分-总”的思维方法设计架构。崔教授的报告,可学习、可研究的点太多了,每个点背后支撑的理念、方法,都值得我们细细琢磨。
12月8日下午,我们在工作室小伙伴杨海芬校长的学校——椒江区文昌学校举行学校变革领导力提升之课程育人专题研讨会。会议共三个议程:一是讲座指导。崔教授以PPT的形式,讲授了《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研制与落实。二是互动交流。工作室小伙伴们就方案研制的重点、难点、困惑点,一一向崔教授请教。三是个案点评。针对文昌学校的《“融”课程实施方案》,崔教授做了细致点评,既高度肯定与鼓励,又一针见血地指出存在问题,给予了很翔实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一个下午,既有理论的高位引领,又有解惑的互动答疑,还有案例的实践导行,让我们清晰了课程实施方案为何编制、如何编制、如何编出一校一案的学校味。简单说,课程实施方案就是要紧扣四大要素展开:一是背景与依据,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二是学校课程计划及说明,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三是课程实施与评价,主要回答“怎么做、如何评”的问题;四是保障措施,一般包括组织保障、师资保障、制度保障和资源保障。以上四要素要保持内在的高度一致,共同构建独属于“这所学校”的课程实施方案,即“一校一策”。
一校一案的课程方案编制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呢?尤其要避免的就是国家课程方案在学校“走样”的现实问题。如,主体地位搞错了,用学校自己的“概念”去套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名称被改了,“语文”改成了“生活阅读”;课程整合有点过,把“道德与法治”整没了;课时“走样”明显,主要科目超课时,其他术科缺课时;校本课程形同虚设、定位不准、品质不高;劳动、综合实践课程得不到有效落实等。唯有厘清问题点,方案编制才能有效地避免踩坑。
我听过崔教授的好多场讲座,不仅高屋建瓴、深入浅出,而且风趣幽默、思路清晰。崔教授很擅长用最生动形象的生活事例来说明很复杂高深的学术理论,比如“一只狗”的教学案例,让人忍俊不禁;“导游法”“病历卡”对新教学的启示,让人一听就懂。同时,我还发现崔教授的鼓励法也用得相当纯熟,比如,不止一次地夸赞文昌学校、夸赞我们团队小伙伴们课程实施方案做得好,至少达到了全国前1%的水平,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比如,鼓励我们只要认真做,绝对能做出精品等。直夸得小伙伴们心里甜蜜蜜的,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作为师傅、工作室领衔人的我,尽管心底里很清楚,我们的研究还只是起步,但看着小伙伴们信心十足,我也暗自欢喜。
“语文不言语”“数学没有数”“科学不姓科”,育人方式需要变革,学习方式也同样需要变革。那么,就让我们用“下水的方法”来学游泳吧!就这样,我们开启了课程实施方案的研制之旅。小伙伴们全情投入,不停地撰写,修改;再撰写,再修改。方案一稿又一稿,修改一轮又一轮。终于,感觉有点成型了。我把连同我校的共14个方案汇集在一起,发给崔教授。原本只是想汇报一下我们的研制进程,也根本没想过让崔教授一个一个方案批改过去。不承想,崔教授连夜审阅,对每个方案逐字逐句进行批注,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从框架搭建,到内容编制,从国家课程的高质量实施,到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创新整合,从课程发展的经验与基础,到课程评价的构建与强化。修改建议密密麻麻,红色与黑色,仿若一场场对话,交相辉映,满满的现场感、画面感。当我收到崔教授的批阅稿,当小伙伴们收到我转发的批阅稿时,无不震惊、感动于崔教授一丝不苟的学术精神。崔教授尚且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于是,小伙伴们又投入到方案的修改之中。
2024年12月27日至28日,工作室第六次活动暨学校变革领导力提升之课程育人专题研讨活动,在临海市永丰镇中心校举行,我们再次请到了崔教授作方案的现场指导。27日下午,从一点钟开始,到六点钟结束,不曾下课,不曾休息,崔教授对各方案逐一进行论证与点评。在共性与个性问题的反复剖析中,小伙伴们越来越清晰,如何“紧扣”四要素编制方案:要读懂四要素背后支撑的理念;要厘清四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凸显四要素的重点、突破难点;要保持四要素内在的高度一致。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重点在于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编制学期课程纲要、推进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整体教学、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高质量实施科学教育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整合实施,形成新校本课程,按“学科拓展类”“兴趣特长类”“学校特色类”分类开发。学科拓展类,是对国家课程的拓展延伸;兴趣特长类,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发丰富、多元、适性的课程;学校特色类,挖掘、提炼学校特色,建设精品课程,倡导大面积铺开、进阶式提升,从一到六年级,按“初级-中级-高级”梯度设置,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品牌。
要编出有“学校味”的课程实施方案,真的有点难。但听了崔教授的指导,似乎又不难。哈哈,真有意思!就这样,一次次的下水,一轮轮的实战,一番番的指导,小伙伴们对课程实施方案的研制,从懵懵懂懂,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对小伙伴们说:回去后,你们都可以成为课程小专家了,带动并指导当地学校编制课程实施方案,完全没有问题。的确是这样的,小伙伴们目光中透射出自信的光彩。
经过本次的现场指导,小伙伴们又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日益增长的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人人在学习,天天在进步,时时在改变,这不就是我们工作室所需要的吗?不正是提升学校变革领导力所需要的精神吗?
终于,课程实施方案完工。但是,离出版成书还有距离,还是少了点什么。少了什么呢?崔教授再一次指点迷津:我们讲故事吧,人人讲一个课程育人的故事!怎么讲故事?怎么讲好课程育人故事?于是,2025年3月13日至14日,工作室第八次活动暨学校变革领导力提升之“讲好课程育人故事”专题研讨会在温岭市大溪镇中心小学召开。在线上,崔教授为我们做《写出你的精彩——关于教育故事的写作》专题讲座,生动讲述了教育故事写作的理念与方法。印象最深的便是:要把故事变为“事故”,把“事故”的一波三折写出来,这样的故事才能吸人眼球,读者才喜欢看。于是,我们又开启了撰写育人故事之旅……
就这样,从课程实施方案的研制,到课程育人故事的撰写,我们一路学习,一路实践。现在,本书即将出版。谨借此,我要特别感谢崔允漷教授对我们工作室无微不至的高位引领,感谢崔教授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推荐序,给我们鼓励;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分社彭呈军社长为本书的编辑、出版给予的帮助和付出的辛劳;感谢组织的关心与培养;感谢教育界同仁的帮助;感谢工作室所有小伙伴们的齐心协力。
此刻,窗外蝉鸣声声。灵湖小木屋与向日葵花田刷新了朋友圈,金灿灿的一片,这是夏日的浪漫邀约。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从冬到夏,从漫天飞雪到向阳花灿。这一年,我们静候课程花开;这一年,我们收获一路浪漫……
单明芳
乙巳仲夏于天然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