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关注身体意象问题,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身体意象调研的现状;第二部分写身体意象失调的原因以及社交媒体在其中的作用;第三部分主要写积极身体意象的构建;第四部分写干预对策。本书的目标在于用专业的知识给社会群体和其他关注身体意象问题的群体提供系统、专业、实用的内容。本书的出版希望能引发社会对身体意象失调问题的共鸣和关注,进而使得家庭、学校、个人自己能对这一问题有所警觉,并做好预防和干预工作。
目录
第一章 痛苦的涌动:身体意象的现状调研 1
第二章 多因素合力:身体意象失调的原因 41
第三章 美化与虚假对身体意象的束缚:社交媒体加剧痛苦 67
第四章 也可以不焦虑:保护性因素与积极身体意象 91
第五章 正能量的抗争:社交媒体中的身体积极性内容 115
第六章 真实促进接纳与欣赏:社交媒体也可以缓解痛苦 143
第七章 集体的力量:社会、学校与父母 165
第八章 自助干预 189
后记 213
郎敏
心理学博士,成都师范学院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研究领域为身体意象,当下关注社交媒体对年轻群体,特别是年轻女性和青少年身体意象的影响以及青少年积极身体意象的培育问题。
推荐序
作为长期耕耘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和教育者,我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年轻学者以敏锐的学术视角关注社会问题。当我的学生郎敏博士将该书稿呈现于我面前,并邀我作序时,欣慰之余,更感此研究在当下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需要首先廓清的是,这本专著的立意绝非激化性别对立,更非特定性别权益的宣言。它秉持严谨的心理学立场,聚焦于一个无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当代社会中广泛存在的身体意象失调现象,及其引发的显著心理痛苦如饮食失调、抑郁等。该著作主旨纯粹而清晰以科学方法厘清现状、剖析根源、探索切实可行的干预路径,最终服务于大众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与生活质量的改善。这既是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内在要求,也是研究者深沉人文关怀的自然流露。
郎敏博士的这本著作构建了一个逻辑严密、内容翔实的体系,其价值在以下层面凸显。
一、全景扫描与深度归因:揭示痛苦的多维图景
开篇“痛苦的涌动”以基于证据的现实呈现,勾勒出身体意象失调的普遍性与严重性。随后的“多因素合力”章节,从自身因素(人口学因素、个人特征因素)、外在因素(父母、同伴、媒体)、影响途径三个方面剖析了社会大众身体意象困扰的复杂成因。
二、社交媒体的双刃效应:束缚与治愈同在
本书最具洞察力的贡献,在于其第三、五、六章对社交媒体影响的辩证剖析。“美化与虚假的束缚”深刻揭露了社交媒体特点,社交媒体中的理想美对身体意象的负面影响,以及滤镜技术、精修图像、算法驱动是如何持续制造并强化不切实际的理想美标准,加剧外貌比较以及容貌焦虑。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未止步于批判。在“正能量的抗争”与“真实促进接纳与欣赏”两章中,她敏锐捕捉并深入分析了社交媒体中正在兴起的“身体积极性”(Body Positivity)活动。通过对社交媒体中身体积极性帖子内容实质的分析,以及对身体积极性社交媒体内容对身体意象的实证研究,论证了社交媒体同样蕴含着强大的解构传统审美霸权、提供社会支持、培育积极身体意象的潜能。这种对社交媒体“双刃剑”效应的平衡审视,为个体身体意象的干预提供了显著的学术支撑。
三、集体的努力与自助赋权:构建多层次干预体系
面对复杂的困境,本书不仅阐明影响因素,更致力于提供干预方案。“也可以不焦虑”一章系统梳理了自我概念清晰性、媒体素养、正念、体育锻炼等因素及积极身体意象在维持和提升个体身体意象方面的积极作用,为身体意象的干预指明方向。另外,该著作也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干预框架:“集体的力量”强调社会层面需倡导多元的审美文化、规范广告与媒体内容、推动相关立法;学校需重视身体意象失调问题,预防和干预两手抓,将积极身体意象培育融入课程与校园文化;父母则需成为积极榜样的提供者与无条件接纳的支持者。“自助干预”章节则基于实证从改变认知、调节情绪、强化行动力量三个方面为个体提供了丰富的自助方法。
郎敏博士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便锚定于身体意象这一充满挑战又极具价值的研究领域,并持续耕耘。本书的第五章与第六章,正是其博士论文核心成果的深化与延展。从当年的青涩探索到今日专著的呈现,我清晰地看到了一名研究者的成长轨迹。作为导师,最感欣慰的莫过于见证学生不仅继承了学脉, 更能开辟属于自己的学术领域,并以扎实的研究回应真实世界的需求。
《身体意象的重塑与自我干预》绝非一部隔岸观火的纯理论著作。它源于对社会群体深切痛苦的共情与关注,致力于以科学的力量驱散迷茫、提供方案。它呼吁的是一种超越性别对立的普遍关怀对个体身心和谐发展的关怀。这种关怀,正是心理学最本真的价值所在。郎敏博士以其扎实的研究和温暖的笔触,为这一领域贡献了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重要文献。我深信,此书的出版,不仅将为心理学同仁提供宝贵的研究参考,更能为身处身体意象困扰中的男性和女性、为致力于心理健康促进的教育者、咨询师乃至政策制定者,点亮一盏科学指引与人文关怀并存的明灯。
是以为序!
叶一舵
2025年8月5日
于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