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实验》教材立足医药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以“夯实基础、突出特色、创新引领”为核心理念,构建了贯通“基础操作-专业应用-前沿探索”的三级实验教学体系,致力于培养既懂化学原理又能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全书在传统四大化学实验框架基础上,系统整合63个典型实验项目,新增8个创新课题,实现基础化学技能与医学实践能力的融合培养。实验内容设计均基于医学应用场景,如临床检测、药物研发等;设置创新性开放式实验模板,培养学生科研思维。
本教材可供高等医药院校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药学、药物制剂、生物制药、中药学、护理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口腔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等专业师生使用。
化学实验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医用化学实验》立足“医化融合”理念,以培养“懂化学原理、有医学思维、能创新实践”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通过重构实验教学体系,致力于破解传统教学中“化学与医学割裂”的难题。
本教材以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据处理的内容为依托,基于四大基础化学及创新设计实验,实验内容由浅入深,从基础操作训练到综合实验设计,最终延伸至科研创新项目,形成“基础- 综合- 创新”三级递进式教学体系,旨在系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教材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基础模块(第一~二章) 重点培养实验室安全规范意识和仪器操作能力;专业模块(第三~六章) 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分类设计实验项目;创新模块(第七章) 引入纳米药物载体构建等前沿课题。附录特别提供了医学检验常用试剂配制方法。
本教材的编写团队由吉林医药学院的化学教师与医学相关专业任课教师共同组成;同时教材的编写得到了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同事的鼎力支持与协助,在此向所有付出辛勤劳动的参与本教材编写的全体人员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教材参考了部分文献,在此特别致谢参考文献的原作者们。
本教材可供高等医药院校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药学、药物制剂、生物制药、中药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护理学、口腔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等专业师生使用。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师生提出宝贵意见以臻完善。
编者
2025年6月
无
第一章 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 001
一、化学实验的目的和任务、规则 001
二、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常识 002
三、实验报告书写格式 004
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004
五、数据处理 012
第二章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030
一、台秤与电子天平的使用 030
二、滴定管 032
三、容量瓶 036
四、移液管、吸量管和移液枪 038
五、酸度计 041
六、阿贝折射仪 042
七、旋光仪 043
八、离心机 044
九、旋转蒸发仪 045
十、调温电热套 047
十一、磁力搅拌器 047
第三章 无机化学实验 049
Ⅰ 无机化合物的性质 049
实验1 s 区元素的性质 049
实验2 p 区元素的性质 051
实验3 d 区元素(铁、钴、镍、铬、锰)的性质 056
实验4 ds 区元素(铜、锌、银、汞)的性质 061
实验5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 064
Ⅱ 无机化学综合与设计性实验 066
实验6 溶液的配制 066
实验7 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069
实验8 缓冲溶液的性质和配制 070
实验9 药用氯化钠的提纯 074
实验10 硫酸铜的纯制 076
实验11 硫酸铜的制备和结晶水的测定 078
实验12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080
实验13 无机化学性质设计实验 082
第四章 有机化学实验 085
Ⅰ 有机化学化合物性质及实验技术 085
实验1 烃和卤代烃的性质 085
实验2 醇、酚、醚的性质 088
实验3 醛、酮的性质 091
实验4 羧酸和取代羧酸的性质 093
实验5 胺的性质 096
实验6 糖类化合物的性质 099
实验7 氨基酸与蛋白质的性质 102
实验8 熔点的测定 105
实验9 常压蒸馏和沸点的测定 110
实验10 减压蒸馏 114
实验11 水蒸气蒸馏 117
实验12 萃取 120
Ⅱ 有机化学综合与设计性实验 124
实验13 肉桂皮中肉桂油的提取及主要成分鉴定 124
实验14 甲基橙的制备 126
实验15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128
实验16 乙酸乙酯的制备 131
实验17 肉桂酸的制备 133
实验18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136
实验19 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 138
实验20 蔬菜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140
实验21 蓝莓中原花青素提取及含量测定 144
实验22 有机化合物性质设计实验 146
第五章 分析化学实验 148
Ⅰ 滴定分析实验 148
实验1 混合碱的测定 148
实验2 水中钙镁含量的测定 150
实验3 过氧化氢的测定 152
实验4 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 154
实验5 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156
实验6 食物中水含量的测定 158
Ⅱ 仪器分析实验 159
实验7 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微量铁 159
实验8 分光光度法测定芦丁含量 163
实验9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亚硝酸盐含量 165
实验10 荧光分析法测定维生素B2 166
实验1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汽水中的铜 168
实验12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皂苷Rg1 171
实验13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饮料中苯甲酸钠的含量 175
实验14 电位滴定法连续测定混合液中氯和碘 177
实验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 179
实验16 气相色谱法测定苯含量 182
实验17 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维生素C 的含量 185
第六章 物理化学实验 189
Ⅰ 基本物理量测量 189
实验1 气体常数的测定 189
实验2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193
实验3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葡萄糖分子量 197
实验4 黏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的分子量 201
Ⅱ 物理化学参数的测定 204
实验5 中和焓的测定 204
实验6 双液系的气液相图的绘制 208
实验7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211
实验8 B-Z 化学振荡反应 215
实验9 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219
实验10 差热分析 223
实验11 电化学方法测定茶叶中多酚的含量 226
第七章 创新设计性实验 230
实验1 偶氮苯衍生物的光致异构化调控凝胶形成与分解 230
实验2 甘氨酸锌螯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32
实验3 巴比妥的合成 234
实验4 乳液法制备聚苯乙烯纳米微球 236
实验5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中药治疗疾病作用机制 238
实验6 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苯甲醛与安息香的相互转化 240
实验7 废旧棉中纤维素的提取改性及水凝胶的制备 242
实验8 卡拉胶/ 瓜尔胶抑制冰晶形成实验设计 244
附录部分 246
附录一 常用元素的国际原子量表246
附录二 一些无机酸和有机酸的酸度常数(298.15K)246
附录三 常用难溶强电解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247
附录四 常用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249
附录五 常用酸碱的相对密度和浓度250
附录六 水的绝对黏度251
附录七 标准电极电势 (298.15K)251
附录八 不同温度下水的表面张力253
附录九 常用缓冲溶液的pH 值范围253
附录十 一些特殊试剂的配制254
附录十一 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范围255
附录十二 水的饱和蒸气压256
附录十三 分析实验室洗涤剂的种类257
参考文献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