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焦虑为锚点,架起贯通古今的桥梁。聚焦唐朝科举制下的万千学子他们身陷录取率不足5%的科举修罗场,困于商籍禁考的身份枷锁,挣扎在吏部铨选与官场内卷的夹缝中,如何逆天改命,上演绝地翻盘。
作者以轻松诙谐的笔触,揭开李白拒考求职的社牛攻略、白居易长安居大不易的北漂智慧、李商隐站错队如何自救的职场兵法,更犀利剖析糊名制前的暗箱操作、博学宏词科里的上岸密码。从孟浩然的躺平哲学到柳宗元的反内卷宣言,24位唐朝顶流用诗卷写就一部《反焦虑生存白皮书》。
书中既见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锋芒,亦有蓬门今始为君开的突围,更有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治愈力,助你在KPI与996的围城中,修炼李白的洒脱、王维的禅意、刘禹锡的韧劲,找到属于自己的历史级解法。
当禁止蕉绿成为现代人的办公桌宣言,不妨翻开历史,看盛世大唐的学子如何与焦虑共舞。本书以诙谐笔触揭开科举制度的面纱:20:1的进士录取率、商人子弟的科考禁令、吏部铨选的二次挑战……长安城里的压力丝毫不逊于今日职场。但唐朝学霸们早已玩转反内卷攻略李白以诗赋叩开公荐之门,朱庆馀巧用行卷文学突围,白居易用现实主义诗歌疏解抱负,更有孟浩然主动选择躺平山水间。32位唐朝学霸的生存智慧在此集结,从李白的洒脱到柳宗元的孤勇,从王维的禅意到刘禹锡的豪迈,展现古人如何在功名与理想间寻找平衡。
全书四色印刷,配以精心绘制的漫画,让你在古今共鸣中解锁应对焦虑的多元姿态:原来治愈蕉绿,唐人早已写下满分答案。
唐朝学子之不蕉绿指南
蕉绿作为焦虑的谐音,在网上被巧妙地用作一种隐 喻。据说有人把禁止蕉绿制作成艺术字体,贴在绿油油的迷你香蕉上,用以售卖,竟然真的被很多打工人养在了办公桌上, 成为当下的新宠。
结合时代背景来看,蕉绿的红火,恰好折射了新一代打 工人想远离焦虑,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关系的心理情绪。
毫无疑问,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大多数人都长着一副 焦虑体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以及贫穷、 做着不喜欢的工作等,都是我们焦虑的导火索。 但焦虑只有现在的人才有吗?当然不是,如果我们把时间拨回唐朝,就会发现唐朝学子的焦虑一点都不比我们少。
唐朝的学子都焦虑什么?首先,就是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 科举考试。
科考,肇始于隋。只不过,隋朝存在的时间太短,这个科举 制度还没经过怎么完整地运行就被后来的唐朝继承了过来。
因此,对于唐朝来说,科举制度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过程。
从类型上来说,唐朝科举主要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就像我 们现在常规的公务员考试,科目包括秀才、明经、进士、明法、 明书、明算等。在唐朝初期,秀才科是最高科目,但是由于难度 太大,应试者寥寥无几,后来也就逐渐废止了,这也使得进士科、 明经科的地位后来居上,成为学子们主要的考官科目。
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主要是诗赋(主要考文才)和策论(考生对时政问题的分析和见解)。相比较而言,明经科则简单得多, 主要是默写上下句以及对经典进行解释,通过后,则是口试、经 文大义(古典知识)十条、时事政治(时务策)三道。
作为学霸,要考当然就得考难的。因此,进士科是最被学子 们所推崇的,而明经科则常被人鄙视。例如著名的诗人孟郊,46 岁考中了进士,那份欢乐的心情我们可以从他的《登科后》诗中 欣赏一下: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那种神采飞扬、心花怒放的心态是不是显露无遗?
这里,我们还要说一下唐朝进士科的录取率,虽然唐朝科举 取士的数量比隋朝多了许多,但数量依然极低。例如唐高宗总章 年间每次科考的取士人数,你知道是多少吗? 24 人。录取比例 大概是 20 :1。要知道,这些都是通过地方政府的层层考试,能够进入中央考试序列的学子。大多数学子,在这之前可能就已经被淘汰出局了。所以不要以为唐朝的科考很容易,相反,可能比蜀道还要难得多。有的人可能努力了一辈子,都没有进京参加考试的资格,而即便进了京,也要面临 20 选 1 的残酷现实。可见,说那些能够进士及第的人是无可争议的学霸,恐怕一点也不为过吧。
因此,从这一点来说,换作你是一个学子,你是不是也备感焦虑?更何况,唐朝的科考,还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参加的,例如商人在我国古代备受歧视,因此商人及其后代是不能参加科考的,
这就无形中扼杀了一些商人出身的优秀学子。如果你是一个商人家的学子,你是否也很焦虑?再如,女子也不能参加科考,如果你是一个女学子,你是不是同样焦虑?
但是,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到,唐朝的学子虽然焦虑,但也在想尽办法为自己找到出口,去释放这种焦虑。
这里,有一个典故。说的是唐朝有个诗人,叫朱庆馀。他写了一首诗,如下: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诗初看就好像是在描写洞房花烛、新娘梳妆的场景。而实际上,这首诗的诗名叫《近试上张水部》。是朱庆馀参加科举考试前,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行卷诗。在诗中,朱庆馀将自 己隐喻为新娘,将张籍暗比公婆,以新娘不知自己的打扮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来试探张籍对自己的赏识程度。
这种在考试前写诗文给显贵大臣的做法,就是行卷。如果考生的诗文得到肯定,那就很有可能被推荐给主考官,考中的可能将大大增加。毕竟,唐朝科考的试卷还没实行糊名制度,
考卷是谁的,考官一目了然。前期考官有了印象,后期拟定名次时自然会多加考虑。
继续朱庆馀的故事。张籍在看到这首诗后,的确也对朱庆馀的才华很欣赏,因此回了一首《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结果,那年,朱庆馀果然考中了进士。
朱庆馀在焦虑之余,终于用行卷找到出口。而我们著名的李白同志,曾经也是焦虑的代言人,他出身于商人家庭,本身没有参加科考的资格。但是,焦虑归焦虑,出路还是必须要有的。因此,李白瞄上了唐朝的另一个制度,就是公荐,即由政府官员或皇室成员向朝廷推荐人才,他能够当上翰林待诏,就是被玉真公主举荐的结果。当然,后来的李白走上了修仙的道路,那是他的精神状态已经进入了另一个层次,所谓的焦虑,对他已如过眼云烟、无影无踪了。
即使行卷公荐都没有,学子们还可以将目光瞄向制科。
所谓制科,就是皇帝为选拔特殊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这种考试的进行往往和政治格局的变化息息相关,取决于最高统治者的诉求。考试内容也通常是时务策,就是学子们对时事政治的个人理解,看其理解是不是有可取之处,有则授官,没有则淘汰出局。
因此,综合来看,唐朝学子面临的焦虑很普遍,但只要想, 愿意努力,出口也很多。据统计,唐朝有记载的有名有姓的诗人共有两千多个,而从来没有进入过官场的,只有孟浩然一人。孟浩然没有出仕,倒并不是因为他被焦虑打败,而恰恰是因为他没有焦虑,他更喜欢的是呼朋唤友、游山玩水的田园做派。要不然,他又怎么能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呢?
其次,除了科举,世道给学子们制造的焦虑还有很多,例如唐朝规定,即使进士及第,也不能立即授官,只是表明你有了做官的资格,要真正做官,还要通过吏部的铨选。如果学子们着急忙慌地想要为国家出力,则可以参加吏部的博学鸿词科、书判拔萃科的考试,如果通过,那是可以立即被授予官职的。
迈进公务员大门之后,学子们又要面对官场的内卷。正如唐德宗时期的大臣沈既济,曾痛陈过的唐朝官场四弊:入仕之门太多、世胄之家太优、禄利之资太厚、督责之令太薄。除此之外,还有无休无止的朝臣内斗、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以及官员的腐败和失职。
纵观整个唐朝,在少数时间的清风正气之外,更多的便是这种内政不修、文恬武嬉的混乱局面。官场败坏的风气,似乎很难给人重新振作的机会。
不过,这就意味着唐朝的学子们就一定要被这样的官场带节奏吗?答案基本是否定的。在我们真正将他们还原之后,我们也许才会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着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他 们用自己的学识与品德,在那个内卷的时代,不焦虑地生活着,并倔强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当然,人物分多种,学子也分多种,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不管怎样,回过头来,我们会发现,我们现在的焦虑和唐朝学子的焦虑其实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接下来,我们便不妨翻开本书, 看看唐朝那些比较典型的学子养成之路以及他们形形色色的禁止蕉绿履历,并争取从心态、选择和努力的各个角度,也为我们自己找到一条禁止蕉绿的通道吧。
黎 明
2005年至今,在多家文化公司担任文字编辑、责任编辑、项目编辑。历史、经管重度爱好者,有著述凡数十万言,曾用笔名掩卷、蓑笠翁等,代表作有《铁血名将霍去病》《挑灯看南朝》《腾讯管理法》等。
韦艾玲
笔名秦浅,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插画师、独立撰稿人、图书编辑、书评人。策划过中医药传统文化科普系列丛书、《绘画中的西方音乐史》《拨开成长的迷雾》,参与绘制了中医药传统文化科普系列丛书插画。豆瓣书评代表作有《为什么爱伦·坡的黑色美学至今仍备受追捧?》《如何用游戏打开莎士比亚经典文学的世界?》《探寻克苏鲁神话遗留下来的跨维度恐怖美学》等。
第一章 名利两超然
李白 绣口吐出半个盛唐 003
白居易 现实主义诗魔 017
王维 立性高致的雅人 025
张九龄 自古南天第一人 036
贺知章 淡而有味,自带光辉 043
高适 马上封侯,马下走笔 051
王昌龄 大唐七绝圣手 060
孟浩然 一生任性的田园诗人 068
岑参 写诗仗剑天涯客 076
韩愈 学霸常有,文章巨公不常有 083
刘禹锡 一生狂飙的诗豪 092
第二章 人生不适意
杜甫我们皆是行路人 103
王勃神一样的少年 114
骆宾王以传奇登场,以传奇谢幕 123
陈子昂从问题少年到一代诗骨 132
元稹才子多情 141
柳宗元最孤独的学子 150
杜牧 掩不住才华,争不过命运 158
李商隐辉煌、浪漫和倒霉的人生 167
李贺 大唐有鬼才 176
温庭筠公认的文豪,落榜的书生 186
杜审言有资本,才敢狂 194
第三章 闪耀不止文坛
李泌 白衣宰相,四朝元老 205
颜真卿其字正,其身更正 214
柳公权仙风道骨无尘俗 222
娄师德既讲文治,还讲武功 230
刘晏 大唐财务明星 238
第四章 大唐的另类学子
宋之问学能配位,德不配位 249
张又新茶人状元 256
崔元翰金榜题名连四元 264
薛涛 留诗最多的女学子 270
惠能 开悟的学子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