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这本小书,是我从政治哲学或权力政治学的角度来解读《老子》一书的学习研究成果。政治学的中心问题是权力,而老子对权力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通过这种思考,形成了他独特的政治思想体系。
可以这样说,《老子》一书,通篇都在谈政治,老子的学说主要是权力政治学说。《老子》一书主要是老子对执政者的谆谆教导,是给执政者开的治国治民的药方;是一本独具道家特色,主张权力尚简的政治教科书。因此,我把这本小书叫作《权力尚简:〈老子〉的权力政治学解读》。
用权力政治学来解读《老子》,能够把《老子》一书解释通吗?能够把《老子》八十一章贯通起来吗?我的结论是:能,而且很顺畅。
说能的依据就是《老子》文本及老子的整体思想。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道是老子的核心概念,也是终极概念。道是什么?在老子看来,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宇宙万物的终极原因。从这个意义来看,道是一个典型的哲学概念,老子是一位典型的哲学家。
但是,我们看《老子》一书,老子并没有从道这个终极概念出发,推演出一套纯粹的哲学思想体系来,而是以道为起点和依据,结合历史和现实,发展出一套以无为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体系。
老子的道没有悬在空中,老子的运思路径是从形而上的道向下落实于形而下的器,也就是说,落实于人生、社会、政治,尤其是落实于政治之域,从而形成了老子独特的政治思想体系。
所以,老子的道,始终没有停留在纯粹哲学的推演上,老子的目的,不是建立一个由道推演出来的哲学体系,而是为他的无为政治思想和政治理想找到终极依据。
对道家有精深研究的陈鼓应先生,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他说:
老子的整个哲学系统的发展,可以说是由宇宙论伸展到人生论,再由人生论延伸到政治论。然而,如果我们了解老子思想形成的真正动机,我们当可知道他的形上学只是为了应合人生与政治的要求而建立的。
他又说:
老子哲学,形上学的色彩固然浓厚,但他所最关心的仍是人生和政治的问题,这种说法,可以从《老子》整本书中所着重的份量上取得论据的。
形而上的道如果不与人生发生关联,那末它只不过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当它向下落实到经验界时,才对人产生重大的意义。这层意义的道 即作为人生指标的道,它呈现了自然无为虚静柔弱等特性,这些特性可说全是为了应合人生和政治的需求而立说的。
学贯中西的哲学史家陈荣捷先生也看到了这一点,他说:
人不应当误解柔弱与空虚的理想,因而认为道家是消极性的哲学,或者是一种绝对寂静的 哲学。这本书不只宣扬无为,而且也探讨到行为时的实际方略。它固然教导逊让,却极力反对压迫的政治。老子哲学不是对隐士说的,而是为圣王而发的,圣王不当遗世孤立,而当以不干扰的方式治理这个世界,道家绝不是退隐的哲学。人确实当顺从自然,但顺从自然时,他并没有被抹杀掉,相 反地,他的本性反而会更加的充实饱满。
其实,汉代的史学家对道家就是这么定性的:一方面认为道家之学(主要指老子的学说)是务为治的,也就是治国治民的政治学说;另一方面认为道家的政治学说的特征是崇尚简要。
这里不妨试举两位,来看看他们的观点。
第一位是司马谈。司马谈是西汉史学家、大学者,是司马迁的父亲。他写过一篇《论六家要旨》,保存在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该文是研究先秦诸子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献。文中精练概括了先秦诸子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尤其对道家(主要是老子的思想)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司马谈说:《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
在这里,司马谈给六家学说定了性,就是务为治,也就是说六家学说都是治道学说,即有关治理国家、治理天下的政治学说,只是各家所持的想法不同、路径不同,也就是对如何治理天下国家所开的药方不同,即所谓的同归而殊涂。
司马谈在文中还从儒、道两家的比较中得出儒家的治道是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意思是说,儒家的治道烦琐抓不到要领,实施起来劳神费力,效果不好;而道家的治道是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意思是说,道家的治道简约,能抓住要领,易于操作,实施起来事半功倍。
第二位是班固。班固是东汉史学家、大学者。他对道家学说的看法与司马谈的看法相当一致。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评价道家的学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班固认为道家学说是一种有关治道的政治学说,甚至认为是帝王统治之术,即所谓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君人南面之术。这与司马谈评价道家学说是务为治的政治学说是一致的。而且,班固还认为道家学说的特点是秉要执本,也就是说能抓住要害和根本,要言不烦。这与司马谈认为道家学说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看法也是一致的。
我认为,司马谈与班固两位史学家的看法是准确的:一方面准确地定性道家学说尤其是老子的学说是政治学说,另一方面以为道家的政治学说的特点与优点就是简约、简要。这是符合道家思想尤其是老子的整体思想的。
《权力尚简:〈老子〉的权力政治学解读》就是从政治哲学或权力政治学的角度来定性和诠释《老子》一书思想的一种尝试。
本书试图把老子的权力尚简政治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来阐释。
第一章,《老子其人其书其时代》。简要介绍老子这个人以及《老子》这本书,并对老子所处的时代作了简单介绍。思想家的思想离不开时代,基本上是时代的产物,老子也不例外,尽管老子的思想是超越时空的。
第二章,《道 众妙之门》。阐述老子道的意义,道既是老子哲学的逻辑起点,也是老子政治学说的逻辑起点。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万事万物的规律,道的属性是自然无为,这自然无为又内化于宇宙万物,也内化于人生、社会、政治,也就是说,道赋予了宇宙万物和人生、社会、政治各自不同的属性。道创造万物,养育万物,但并不主宰万物,不干预万物的自然自主成长。
第三章,《以道治国》。阐述老子预设的道,是老子为自己的无为政治思想和政治理想找到依据,道最终要落实在治国之上。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从不同方面阐述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老子心目中的政治应该是道的属性的体现和反映:道法自然,道无为,落实在政治之域,也就形成了老子大道至简、柔性治国和反暴政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想。(老子说: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柔弱胜刚强。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第七章,《人民自主自为》。老子主张执政者清静无为,人民自主自为。在老子的心目中,人民有自我化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和禀赋。(老子说: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八章,《老子独特的爱民思想 以不爱爱之》。不少人认为,老子主张愚民政策,甚至视民如草芥。其实,这是误解了老子。老子以不爱爱之的爱民思想,是老子无为政治思想的体现,与儒家的爱民如子的思想是不同的。老子的爱民思想很独特,也很深刻,一般不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所理解和接受。
第九章,《权力的艺术》。从《老子》一书的整体思想出发,阐述了老子的权力运用的艺术,一共讲了六条,当然,《老子》一书中权力运用的艺术远不止这六条。这是从道的哲学属性、清静无为的政治属性,引发出来的权力运用的艺术。老子的权力艺术,其实质是一种反艺术的艺术,所反映的是老子对权力自我节制的政治思想。
第十章,《孤独而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及老子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位思想家,向这位孤独而伟大的思想家表达敬意和谢意。
读懂了《老子》,会开阔我们的视野,引导我们从道的高度,来观察宇宙万物和人生、社会、政治,让我们认识到不一样的宇宙万物和人生、社会、政治。尤其是从道的视角看政治,使我们看到了与儒家、法家不一样的政治:儒家主张爱民如子的仁政,法家主张严刑峻法的刑政。道家老子主张执政者清静无为、人民自主自为的简政,与仁政、刑政的理念大异其趣。
就实际而言,也可以看到,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政治治理模式,除了儒家的仁政、法家的刑政,还有第三种不一样的模式,那就是简政。可惜的是,这样的模式,在政治实践的历史长河里,仅仅是几朵并不起眼的小小浪花,形成惊涛骇浪的主要是刑政,仁政也不过是装饰门面而已。
简政是最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思想。
老子是一位对政治权力有深入思考的思想家,尤其对权力的危害有着深刻而沉痛的感受,于是他得出结论:大道至简。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也就是说,权力不要干扰或者尽可能少干扰百姓的生活,让百姓自主自为,如此,则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认真听听两千五百多年前,一位智慧老人关于政治权力的教诲,对从政者或者准备从政者,有权者或者无权者,无疑都是很有益处的。
《老子》是一本难读难懂的书,不仅仅是因为文字难,也是因为老子的思维与我们的思维不同。他看待宇宙万物和人生、社会、政治的视角,与我们大不相同。我们受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的影响太深,也受世俗的功利思想影响太深,以致我们难以理解老子的思维,以及他思考问题、观察问题的方式方法。
怎样才能读懂《老子》?关键在于仔细去领悟。
第一,站在老子的角度领悟《老子》。这包括:了解老子要思考的问题,如他思考的问题始终是怎样治国治民,是政治问题;熟悉老子的术语,比如道无为柔弱等,这些术语与约定俗成的含义不同;理解老子的思路,比如他如何将形而上的道,落实于形而下的人生、社会、政治,尤其是落实于政治领域。在以上基础上,完整地去理解老子的思想。
第二,借助自己的经验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去领悟《老子》。这包括:有鉴别地汲取他人研究《老子》的成果;从中国历史上找到《老子》政治思想的实践案例,这些案例能启发我们读懂《老子》,比如汉文帝时期施行黄老之术的政治实践;从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史的角度,来审视老子的政治思想;用自己的人生、社会、政治经历和经验去领悟老子思想。
我以为,以上两个领悟,是读懂《老子》的有效方法,也是读懂一切经典的有效方法。
我认为,五千言的《老子》,充满了不少深沉的智慧,尤其是政治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去领悟。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经对自己所写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十分满意,他说:
在我的著作中,我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占了一个特殊的地位。我以这著作给人类以空前伟大的赠礼。这本书,声音响彻千古,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高迈的书,山顶雄风最真实的书 整个现象以及人类都远在它的下面 而且也是最深邃的书,从最丰富的真理中产生;一个永不枯竭的源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我想,用尼采的这段话来评价《老子》一书,也是很合适的。让我们拿起《权力尚简:〈老子〉的权力政治学解读》这本书,去领略老子的政治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