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在战争、冲突和缔造和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军队的构成和军事部署,决定战地军民关系的性质,并直接影响军队在战后对敌区的占领和解放行动。本书以档案资料、回忆录、传记、访谈以及历史岀版物中的研究材料为基础,以全新视角回顾了英国所经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战事,从语言的视角切入,聚焦战争中的外来性(foreignness)因素,展示了战时鲜为人知的口译活动,重点探讨了外语在战争各个阶段(战前、战中、战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书内容翔实,脉络清晰,视角独特,资料珍贵,文中有大量鲜活案例,融史料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体,对战争史、翻译史等研究方向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并具有一定的阅读价值、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希拉里·福蒂特(Hilary Footitt)是英国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现代语言和欧洲研究学院高级研究员,英国艺术与人文研究理事会(Art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首席研究员,现代语言大学理事会(University Council of Modern Languages)主席,英国语言学习协会(Association for Language Learning)理事。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女性在政治中的作用、二战期间法国与盟军关系以及英国外语学习策略。其代表性著作有《女性、欧洲和政治的新语言》(Women, Europe and the New Languages of Politics,2002)、《法国的战争与解放:与解放者一起生活》(War and Liberation in France: Living with the Liberators,2004)。另有相关论文刊发在《情报与国家安全》(Intelligence and National Security)、《战争与文化研究学报》(Journal of War and Culture Studies)、《冷战史》(Cold War History)等刊物上。
西蒙娜·托比亚(Simona Tobia)是英国雷丁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二十世纪战争与冲突史研究(侧重文化方面),著有《美国广告:美国在意大利的信息服务(1945-1956)》(Advertising America: 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 in Italy, 1945-1956,2008),另发表第二次世界大战文化研究方面的论文数篇。
目 录
CONTENTS
引 言 / 001
外语和战争 / 00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争与对话 / 0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语言环境 / 015
第一章 备战:英国(人)和外语 / 017
文化知识 / 020
语言技能的性别化特征 / 027
外国人的地位 / 033
总结 / 038
第二章 情报译中求:刺探敌情 / 041
开源情报 / 045
信号情报 / 049
总结 / 065
第三章 战时角色扮演:人力情报人员 / 067
审讯 / 070
特别行动处 / 084
总结 / 092
第四章 口舌之战:以外语发动心理战 / 095
外语和广播 / 098
实地心理战 / 111
总结 / 124
第五章 进攻欧洲大陆:解放与占领 / 127
让军队为解放和占领做好准备 / 129
民政事务 / 136
实地会面 / 147
占领 / 152
总结 / 158
第六章 追捕战犯:战争法庭上的军事口译员 / 161
德国英占区的口译服务 / 164
去纳粹化运动与口译职业化 / 169
军事口译员的声音 / 178
总结 / 183
第七章 英国人和战争受害者:为海外难民和流离失所者提供救济 / 185
英国海外救济协会理事会和英国救济组织 / 189
英国海外救济人员的选拔与培训 / 194
实地经验 / 200
人员安置和语言培训 / 207
总结 / 210
第八章 苏联盟友:冷战开启前夕 / 211
战时经验 / 213
占领德国 / 217
走向冷战 / 227
总结 / 238
结 语 / 241
注释 /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