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 或我嘴巴的故事 蓝的精神续篇|以嘴巴疼痛为匙,撬开记忆、爱与生存的密语 嘴巴无法说出的,就用文字写下
定 价:52 元
2020 至2023 年,疫情打破了时空的连续,也击碎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秩序。对玛吉·尼尔森而言,一切也在悄然崩解:反复治疗却找不到病因的嘴巴疼痛,伴侣的情感疏离,挚友骤然离世,旧日创伤频频闪回……疼痛在嘴巴里蔓延开来,如同潜伏的语言,日日逼近却又始终无法言说。于是她以书写回应这段令人失语的旅程,写下了《痛,或我嘴巴的故事》。在这本创痛之书中,尼尔森以嘴巴疼痛为线索,将日常、梦境、记忆与身体感受编织在一起,试图用文字捕捉那些流动不定的痛感痛不仅是生理的,也是文化的、情感的、结构性的。
【《蓝》《阿尔戈》作者玛吉·尼尔森,以身体为诗的全新生命叙事】
*以嘴巴疼痛 为引线,从舌系带矫正术的金属异物感,到疫情期间的诊疗经历、梦境与现实的咬合错位,尼尔森将生命经验书写为疼痛与语言博弈的战场。*她延续一贯的 锐利与温柔,在医学记录、梦境碎片与文化隐喻的交织中,写下一部关于言说困境与存在痛感的现代寓言。
【《蓝》真正的续篇,在碎片叙事中重构疼痛的哲学图谱】
*十六年后,尼尔森继续以断章体回应《蓝》的情感母题,在更广阔、更当下的历史文化背景中,链接痛与爱,完成一场对亲密关系、时代创伤、生命经验的凝视与剖析。*个体的痛感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后疫情时代人类共有的失语焦虑与情感裂缝。
【疫情时代的疼痛标本:当个人病历成为时代精神的 X 光片】
*在洛杉矶封城期间,她一边记录 牙齿像失散的表亲 的生理痛感,一边目睹朋友 C 因癌症急速凋零的生命轨迹。*当 Zoom 会议新冠恐慌 与 医疗失序 嵌入私人叙事,她嘴巴里无法言说的痛感与社会机体的炎症形成互文,成为 2020 年代的疼痛见证。
【装帧即痛感的视觉转译:山川操刀设计的通感美学】
*106176mm 精装小开本,便于持握,暗合 疼痛的亲密性;封面流动的纹理和斑痕仿佛血水与痂,传递出痛的感官体验。*装帧设计本身也成为阅读的一部分,是对无法言说之痛的静默回应,也是文学与身体的触觉共振。
玛吉·尼尔森(Maggie Nelson)
美国散文家、评论家、诗人,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坛少数几个令人极度振奋的作家之一。著有《阿尔戈》(The Argonauts)、《蓝》(Bluets)、《残酷的艺术》(The Art of Cruelty: A Reckoning)、《简:一桩谋杀案》(Jane: A Murder)等作品。曾获麦克阿瑟天才奖、美国国家书评奖等多个大奖。现执教于加州艺术学院。
刘伟| 译者自由译者。译有詹姆斯·索特《这一切》、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狐狸》、雷沙德·卡普希钦斯基《十一个时区之旅》、露西·考德威尔《留在这个世界的理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