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是一门信息技术与金融学融合的交叉学科,主要涉及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创新活动的具体应用。本书从金融学的基础知识入手,对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网上金融的基本原理、工具、方式、安全及相关法律问题等进行理论阐述和实践。全书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货币、金融机构、支付体系与支付工具、电子支付系统、电子支付工具、网络银行、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电子支付风险和网络金融风险、网络金融。“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它紧密联系实践应用,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金融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了解金融发展的动态,并结合各种在线金融业务的实务分析进一步理解电子金融的理论与实践,培养利用交叉学科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本书可作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金融学等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材。
第3版前言
在网络经济时代,网络银行、在线交易、网上支付系统、数字货币、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等纷纷出现,这对金融行业的现有业务运营和创新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之相关的金融创新成为当前金融业的热门课题之一。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等学校在MBA课程设置中已将电子银行等内容列入核心专业选修课。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是系统研究电子金融活动的新的交叉学科,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现代技术在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与深化,电子金融领域还将出现各种各样新的业务形式,相关理论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并将不断发展,目前大部分理论的基石是国内外实践中已取得的成果。
作者曾经在金融企业工作12年,凭借丰富的金融实践经验和12年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教学经验编写了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本书注意选取源于社会实践的典型案例,注重其时代性、社会性、市场性、实用性、理论性、典型性与可操作性等。
本书是在《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自出版以来,被多所高校用作本科教材和MBA参考教材,许多咨询公司、金融公司也将其作为培训教材,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本版改动较大,其中第1章由甘小军撰写;第4章由程明雄和陈彩霞共同撰写;第8章、第9章由程明雄撰写,陈彩霞整理完善;其余章节由陈彩霞撰写;各章节后的综合实训内容也均做了更新。
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金融机构、支付体系与支付工具、电子支付系统、电子支付工具、网络银行、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电子支付风险、网络金融、网上证券、网上保险和网上支付的相关法律。本书的主要特色是与电子支付实务紧密联系,金融理论深入浅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符合实际。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是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学习本课程时要注意紧密联系实践应用,在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了解金融发展的动态,结合各种在线金融业务的实务分析,掌握电子金融的基础知识,培养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本书由陈彩霞担任主编并统稿,由甘小军、程明雄担任副主编。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了海南师范大学的资助,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西南财经大学帅青红教授以及海南师范大学宋春晖教授、陆娜副教授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很多和学者的著作、文献,在网上查询了很多资料,在此对相关作者一并致谢,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我国电子支付事业的推广和普及作出一定的贡献。
在本书的编写中,作者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并经过多次修改和讲授,但是由于“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因此书中不尽如人意之处仍然存在,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陈彩霞2025年5月于海口第2版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筑牢思想之魂,作者在牢牢把握这个原则的基础上编写了本书。
在网络经济时代,网络银行、在线交易、网上支付系统、数字货币、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等纷纷出现,这对金融行业的现有业务运营和创新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之相关的金融创新成为当前金融业的热门课题之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日本国际大学等学校在MBA课程设置中已将电子银行等内容列入核心专业选修课。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是系统研究电子金融活动的新的交叉学科,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现代技术在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与深化,电子金融领域还将出现各种各样新的业务形式,相关理论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并将不断发展,目前大部分理论的基石是国内外实践中已取得的成果。
作者曾经在金融企业工作12年,凭借丰富的金融实践经验和12年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教学经验编写了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本书注意选取源于社会实践的典型案例,注重其时代性、社会性、市场性、实用性、理论性、典型性与可操作性等。
本书是在《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该书是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规划教材。自2016年6月出版以来,被多所高校用作本科教材和MBA参考教材,许多咨询公司、金融公司也将其作为培训教材,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本版改动较大,其中第2、5、7、9章做了较大的改动,增加了数字货币、网联等金融创新产品的内容,各章节后的综合实训内容也均做了更新。
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金融机构、支付体系与支付工具、电子支付系统、电子支付工具、网络银行、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电子支付风险、网络金融、网上证券、网上保险和网上支付相关法律。本书的主要特色是与电子支付实务紧密联系,金融理论深入浅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符合实际。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是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学习本课程时要注意紧密联系实践应用,在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了解金融发展的动态,结合各种在线金融业务的实务分析,掌握电子金融的基础知识,培养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本书由海南师范大学陈彩霞主编、统稿,由海南师范大学的教师陈敏和作者的学生王美玲负责资料整理、排版和校对等工作。
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了海南师范大学的资助,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西南财经大学帅青红教授以及海南师范大学宋春晖教授、陆娜副教授、程明雄副教授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很多和学者的著作、文献,在网上查询了很多资料,在此对相关作者一并致谢,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我国电子支付事业的推广和普及做出一定的贡献。
在本书的编写中,作者虽然尽了最大努力,并经过多次修改和讲授,但是由于“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因此书中不尽如人意之处仍然存在,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陈彩霞2023年6月于海口第1版前言
网络经济时代,网络银行、在线交易、网上支付系统、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等纷纷出现,这对金融行业的现有业务运营和创新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与之相关的金融创新成为当前金融业的热门课题之一。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日本国际大学等学校在MBA课程设置中已将电子银行等内容列入核心专业选修课。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是系统研究电子金融活动的新的交叉性学科,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现代技术在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与深化,电子金融领域还将出现各种各样新的业务形式,相关理论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并将不断发展,目前,大部分理论的基石是国内外实践中已取得的成果。
作者曾经在金融企业工作12年,凭借丰富的金融实践经验和8年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教学经验编写了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意选取源于社会实践的典型案例,注重其时代性、社会性、市场性、实用性、理论性、典型性与可操作性等。
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金融机构、支付体系与支付工具 、电子支付系统、电子支付工具、 第三方支付平台、移动支付、网络银行、电子支付风险、网络金融、网上证券、网上保险和网上支付相关法律。本书的主要特色是与电子支付实务紧密联系,金融理论深入浅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符合实际。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是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学习本课程时要注意紧密联系实践应用,在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了解金融发展的动态,结合各种在线金融业务的实务分析,掌握电子金融的基础知识,培养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
陈彩霞,出版专著一部,主编教材一部,副主编教材四部,优质作者发表:SCI期刊1篇、EI期刊1篇,EI会议学术论文5篇,期刊11篇。
目录
第1章货币1
1.1货币起源和发展的情况2
1.1.1货币的起源和本质2
1.1.2货币形式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2
1.2货币的职能3
1.2.1价值尺度3
1.2.2流通手段3
1.2.3贮藏手段4
1.2.4支付手段4
1.2.5世界货币5
1.3货币制度6
1.3.1货币制度及其构成6
1.3.2货币制度类型7
1.3.3中国的人民币制度10
1.4货币的层次10
1.4.1货币范畴的扩展10
1.4.2划分货币层次的目的和意义11
1.4.3货币层次的划分11
1.5货币的现在与未来——电子货币13
1.5.1电子货币定义13
1.5.2电子货币的种类13
1.5.3电子货币的职能与特征15
1.5.4电子货币的发展对金融业的有利影响16
1.5.5电子货币对中国货币体系的影响16
1.5.6电子货币面临的挑战18
思考题18
综合实训18[2]第2章金融机构19
2.1金融机构及其体系的一般构成20
2.1.1金融机构概述20
2.1.2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20
2.1.3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21
2.2商业银行22
2.2.1商业银行的职能22
2.2.2商业银行的类型和组织形式23
2.2.3商业银行的业务24
2.2.4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收缩27
2.2.5金融创新30
2.3中央银行31
2.3.1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31
2.3.2中央银行的特点和性质32
2.3.3中央银行的职能33
2.3.4中央银行的类型35
2.4中国银联36
2.4.1中国银联发展状况36
2.4.2银联业务38
2.4.3银联国际化39
思考题39
综合实训39第3章支付体系与支付工具40
3.1支付体系及其构成41
3.1.1支付与清算的含义41
3.1.2支付系统概念41
3.1.3支付系统参与者43
3.1.4支付系统参与者的地位和作用44
3.1.5支付资金清算系统的处理过程45
3.2支付系统的发展46
3.2.1电子支付系统的形成46[2]3.2.2我国的支付系统47
3.3我国支付系统的功能50
3.3.1同城清算所系统50
3.3.2电子联行系统51
3.3.3手工联行系统52
3.3.4电子资金汇兑系统53
3.3.5银行卡支付系统54
3.3.6邮政汇兑系统55
3.3.7中国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55
3.3.8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55
3.4支付工具58
3.4.1支付工具类型58
3.4.2我国的支付工具58
3.4.3票据59
思考题62
综合实训62第4章电子支付系统63
4.1电子支付系统的概念、特点和基本构成64
4.1.1电子支付系统的概念64
4.1.2电子支付系统的特点64
4.1.3电子支付系统的基本构成65
4.2ATM系统67
4.2.1ATM系统简介67
4.2.2ATM终端68
4.2.3ATM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构成71
4.2.4ATM系统网络结构类型72
4.2.5ATM系统业务处理流程74
4.2.6ATM系统常见故障76
4.3POS系统77
4.3.1POS系统概述78
4.3.2POS系统的发展81[2]4.3.3POS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82
4.3.4POS系统的组成和网络结构84
4.3.5POS系统的网络结构85
4.3.6POS系统的安全问题87
4.3.7POS系统接入技术88
4.3.8POS系统实例91
4.4移动支付系统92
4.4.1移动支付系统概述92
4.4.2移动支付系统的发展93
4.4.3移动支付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94
4.4.4移动支付系统的组成和网络结构94
4.4.5移动支付系统接入技术95
4.4.6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问题96
4.5境外外汇支付清算系统97
4.5.1金融网络通信系统98
4.5.2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99
4.5.3美国联邦储备清算系统(Fedwire系统)104
4.5.4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106
4.5.5欧洲支付清算系统(TARGET系统)108
4.5.6清算所自动化支付清算系统(CHAPS)108
4.5.7日本支付清算系统109
4.6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109
4.6.1大额实时支付系统110
4.6.2小额批量支付系统113
4.6.3支票影像交换系统116
4.6.4我国央行第二代支付系统118
4.6.5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作用和发展120
思考题123
综合实训123第5章电子支付工具124
5.1银行卡125[2]5.1.1银行卡概述125
5.1.2129
5.1.3借记卡139
5.1.4IC卡140
5.2数字货币141
5.2.1数字货币的概念141
5.2.2数字货币的特点142
5.2.3数字货币的产生144
5.2.4私人数字货币144
5.2.5法定数字货币150
5.2.6数字货币存在的问题155
5.3电子支票156
5.3.1传统支票的运作156
5.3.2电子支票的概念157
5.3.3电子支票的特点158
5.3.4电子支票的支付流程158
5.3.5电子支票支付系统的关键技术160
5.3.6电子支票应用系统161
5.4电子钱包165
5.4.1电子钱包的概念及其形式165
5.4.2电子钱包的产生166
5.4.3电子钱包的优势166
5.4.4电子钱包服务系统167
5.4.5电子钱包系统168
5.4.6电子钱包购物的步骤168
5.4.7电子钱包应用系统——Mondex169
5.5微支付170
5.5.1微支付的概念170
5.5.2微支付的特点171
5.5.3微支付模型171
5.5.4基于票据的微支付应用系统172
5.5.5微支付的应用和发展175[2]思考题176
综合实训176第6章网络银行177
6.1网络银行概述178
6.1.1网络银行的概念178
6.1.2网络银行的分类179
6.1.3网络银行的特征181
6.1.4网络银行的服务功能181
6.2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及开发形式183
6.2.1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183
6.2.2网络银行的开发形式185
6.3网络银行平台建设及发展策略187
6.3.1网络银行的业务处理平台187
6.3.2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190
6.4网络银行实例分析190
6.4.1国外网络银行概况191
6.4.2国外网络银行发展状况192
6.4.3中国网络银行概况197
6.5手机银行203
6.5.1手机银行概述203
6.5.2国外手机银行的发展203
6.5.3手机银行的类型204
思考题205
综合实训206第7章互联网支付207
7.1第三方支付平台概述208
7.1.1第三方支付的概念208
7.1.2第三方支付的作用208
7.1.3第三方支付的类型208
7.1.4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流程212
7.1.5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特征212[2]7.1.6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优缺点212
7.1.7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概况213
7.2互联网银行214
7.2.1微众银行215
7.2.2网商银行218
7.3网联220
7.3.1网联平台220
7.3.2网联清算有限公司220
7.3.3网联发展历史221
7.3.4网联系统处理过程222
7.3.5网联业务223
7.3.6与银联的区别224
7.4我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224
7.4.1支付宝226
7.4.2财付通与微信支付229
7.4.3快钱231
7.4.4环讯232
7.4.5银商232
7.4.6京东支付与网银在线233
7.4.7汇付天下233
7.4.8易宝235
7.4.9通联支付235
7.4.10拉卡拉236
7.4.11度小满钱包236
7.5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监管模式237
7.5.1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国际监管模式237
7.5.2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法律风险238
7.5.3我国对第三方网上支付业务监管的现状239
7.5.4我国对第三方网上支付业务监管的对策240
思考题240
综合实训241[2]第8章移动支付242
8.1移动支付的概念、特征、分类和系统框架243
8.1.1移动支付的概念243
8.1.2移动支付的特征243
8.1.3移动支付的分类244
8.1.4移动支付系统框架245
8.2移动支付技术247
8.2.1常见的移动支付方式与技术247
8.2.2NFC技术249
8.2.3SIMPass技术250
8.2.4RFSIM技术251
8.2.5移动支付技术的工作原理252
8.2.6支付方式的实现原理252
8.3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254
8.3.1移动运营商模式254
8.3.2银行模式255
8.3.3第三方支付模式255
8.3.4银行和运营商合作运营模式256
8.3.5移动支付运营模式案例256
8.4二维码支付257
8.4.1二维码支付的概念257
8.4.2二维码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259
8.4.3融合线上支付与线下支付260
8.4.4二维码支付对提升小额支付便捷性的意义260
8.4.5手机二维码支付产品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261
8.5NFC移动支付263
8.5.1NFC的概念263
8.5.2NFC移动支付的原理264
8.5.3NFC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264
8.5.4二维码支付与NFC支付的比较265
8.6聚合支付268[2]8.6.1聚合支付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268
8.6.2聚合支付行业发展现状分析269
8.6.3聚合支付行业竞争格局分析270
8.6.4聚合支付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分析271
8.6.5聚合支付行业优势和劣势272
8.7国外移动支付发展概况273
8.8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276
思考题278
综合实训279第9章电子支付风险和网络金融风险280
9.1电子支付风险概述281
9.1.1电子支付风险定义和类型281
9.1.2电子支付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282
9.1.3电子支付风险防范与控制283
9.1.4美联储和我国对支付系统实施风险管理的
做法284
9.1.5防范大额支付系统运行风险的建议289
9.2互联网金融风险290
9.2.1中国互联网金融主要融资模式及特征290
9.2.2中国互联网金融融资主要模式的潜在风险293
9.2.3中国互联网金融融资主要模式风险的防范294
9.3网络金融机构风险296
9.3.1网络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风险296
9.3.2网络金融机构的业务风险297
9.3.3网络金融机构的技术风险299
9.3.4网络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299
9.3.5网络金融机构的其他风险300
9.4网络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控制300
9.4.1网络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组织系统300
9.4.2网络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控制系统302
9.4.3网络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信息系统303[2]9.4.4网络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方法和对策308
9.5第三方电子支付风险管理310
9.5.1虚拟货币的发行310
9.5.2在途资金的占用311
9.5.3第三方电子支付风险管理措施及控制系统312
思考题314
综合实训314第10章网络金融315
10.1网络金融概述316
10.1.1网络金融的概念316
10.1.2网络金融活动的基本特征316
10.1.3我国网络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317
10.1.4应采取的对策319
10.2网上证券320
10.2.1网上证券概述320
10.2.2网上证券交易的优势320
10.2.3网上证券对未来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322
10.2.4网上证券交易的国内外发展状况323
10.2.5网上证券交易模式325
10.2.6网上证券支付系统327
10.3网上保险328
10.3.1网上保险概述328
10.3.2网上保险的优势329
10.3.3网上保险产生的冲击330
10.3.4网上保险的国内外发展状况332
10.3.5网上保险的模式、内容和过程334
10.3.6网上保险系统的构建336
10.3.7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