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华东师大终身教授胡晓明在文汇报笔会副刊发表的散文、随笔结集,从作者二十余年来发表的一百多篇文章中选出,分为题诗、读人、教育、品书、谈艺、感事、记游等七辑。这些文章,正如书名依恋之为依恋,表达了作者对文化和学问的依恋,对人情和爱的依恋,对日常生活的依恋,兼具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的还曾入选高考作文题,称得上是当代散文创作的一个极好样本。
胡晓明教授是著名古典文学研究者,也是散文家、诗人和画家,才情超卓,学养深厚,在多个领域都有相当影响。作者重视性情、生命、个性在现代学问中的意义,也将修身养性内化于心,同时又很关注社会事件,甚至最新科技发展。这些特点充分体现在作者的文章中,将古典和现代,诗意和明辨自然融合,形成有个人风格的散文随笔写作。
胡晓明,四川成都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
著有《中国诗学之精神》《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诗与文化心灵》《江南文化诗学》等,以及个人诗集《鹏背集》《花溪集》《壑舟集》等多种。
目录
芬芳的山谷(代序) /1
辑一 题 诗
四月的随想 /3
在台风来临的日子,写一封信 /7
夏天已经过去 /14
不寐记 /16
白色的雪轻柔翩舞读诗(之一) /20
借着炉火的温暖给你写信读诗(之二) /23
生者日已亲读诗(之三) /29
韦郎的穿越 /35
一个写诗的理想地方 /40
水云、飞鸟与南朝的鞋子 /45
兴于微言,以相感动关于词学 /50
辑二 读 人
层峦叠嶂的思想之美 /55
记舒传曦 /60
清园书屋笔札叙 /65
一生探索自由的义谛 /66
那些苍凉而温暖的声音 /71
去加油站买杯咖啡 /75
今生证果是梅花送别师母张可 /81
略论钱谷融教授为何爱读《世说新语》 /86
最好的时光 /91
我是一个铁杆的母党 /95
好老师王建定 /100
神交 /105
辑三 教 育
给女儿的一封信 /113
出于什么理由要考语文 /116
与友人论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书 /122
与中学生论唐诗精神书 /126
家书,失落于忘川 /129
略说志业、事业与职业 /134
三十年前的那个冬天 /139
时光的漩涡与回澜 /144
启动生命的责任意识 /149
梦中的橄榄树 /153
我教AI读古诗 /157
老师们,你们还好么? /163
辑四 品 书
新春**读 /171
江南大义与中国美感花溪随笔续 /175
万山雪尽马蹄轻读《钱锺书的学术人生》想到的 /181
天水文章照眼新 /187
钱锺书说边 /193
千帆渺杳水云期 /197
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来 /204
站在近代史的阳台上 /209
令人失望的苏格拉底? /213
人生体验之哀乐相生 /218
辑五 谈 艺
春夜影话 /225
雪地里的红草鞋 /229
雅各的微笑 /233
《大鱼海棠》的文类、隐喻及其他 /238
春联是中国文化的一双眼睛 /242
听取清音入梦来 /244
去那小河淌水的地方 /245
壑舟的漂流 /249
我的太极拳小史 /253
辑六 感 事
二十一世纪的人性图景 /261
吃药时代来临? /266
中国文章学之专转传 /270
如何看待转文时代的到来 /274
辑七 记 游
人无喜乐安得参与造化 /285
世上学中文者必游之地 /289
黑人教堂 /294
那山·那水·那人 /298
寸稊寒柳待春分 /302
西湖雨亦奇 /307
花溪随笔 /309
富顺返乡记 /314
当手机沉入大海 /319
鸣沙山之夜 /323
那些永远定格的芳菲笺素……(代后记)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