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痰瘀同治临床实践——国医大师沈宝藩临证经验集要
定 价:118 元
本书分为痰瘀同治学说概述与实践和痰瘀同治学说临证挈要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痰瘀同治的起源、诊断、分类、方药及应用述要;下篇介绍了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概述、分证论治及证治经验,并附有相关典型医案以及按语解析,便于广大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师阅读、学习及运用。
国医大师沈宝藩从医60余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危急重症方面颇有建树,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率先提出了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应将痰瘀同治法贯穿治程始终的学术观点。本书针对沈宝藩痰瘀同治思想,精选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中病证及典型案例,以便更多中医同道学习运用。
沈宝藩教授是享誉国内外的国医大师,1960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即被分配至国家卫生部(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第二期西医离职学习班,在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后响应国家号召被分配到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工作至今。沈宝藩扎根边疆,在长达60余年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实践中,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心脑血管疾病。其率先提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应将痰瘀同治法贯穿治程始终的创新学术思想。沈宝藩中西医理论造诣深厚,并能深入汲取维吾尔医学精华,自成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得到了推广。其采用痰瘀同治法创制的平肝脉通片、化痰脉通片、补气脉通片、宁心通痹胶囊、西红花康复液(获国药准字文号)、心痛宁方、降脂方、养心通络汤、健脑通络汤、醒脑开窍汤、益智治呆汤等名方名药,皆为产、学、研协调发展的成果。沈宝藩不忘初心,坚持薪火相传,已先后整理出版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集4部。今年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又是沈宝藩九十华诞之年,为此,我们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创设的沈宝藩国医大师传承和传播课题组负责人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批准建立沈宝藩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成员,率领团队编纂出版《心脑血管疾病痰瘀同治临床实践国医大师沈宝藩临证经验集要》一书。这不仅为大庆献礼之作,更是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指示的重大举措,也是对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为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临证经验要深入广泛地传承,更要面向基层的要求,工作室同志将沈宝藩的痰瘀同治法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系统整理,定名为《心脑血管疾病痰瘀同治临床实践国医大师沈宝藩临证经验集要》出版。本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以学术探讨为主,主要从痰瘀相关学说理论渊源、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诊治取用痰瘀同治法的依据、诊断痰瘀同病的四诊应用、痰瘀同病治法分类、痰瘀同治方药及痰瘀同治法应用几个方面来论述。下篇以痰瘀同治临证挈要为重点,展示了常见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典型验案。在此要补充说明的是在著作中列出的某些案例的用药问题,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在处方中的用药剂量有些偏小,或有的案例所用的西药现已弃用(如降压药、北京降压0号、尼群地平等),列于此处仅作文献参考,望大家现在再勿仿照使用。又如文中还列有穿山甲等中药材,根据国发[1993]39号文、卫药发[1993]59号文,属于禁用之列,均以代用品代替,书中所述仅作为文献参考。编 者2025年6月
沈桢巍,医学博士,医院管理学硕士,硕士生导师,师从中国急诊医学奠基人蒋健教授,国医大师沈宝藩教授。现任上海健源康复医院院长;上海大学医学院重症康复研究院副院长。刘晶晶,师从国医大师沈宝藩教授。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医务管理科副科长,副主任医师,沈宝藩国医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新疆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
上篇 痰瘀同治学说概述与实践 001第一章 痰瘀相关学说理论渊源 002第二章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诊治取用痰瘀同治法的依据 004第三章 诊断痰瘀同病的四诊应用 007第四章 痰瘀同病治法分类 009第五章 痰瘀同治方药 010一、痰瘀同治中药 010二、临证常用痰瘀同治药物精解 035三、痰瘀同治维吾尔药 043四、痰瘀同治方剂 044第六章 痰瘀同治法应用述要 059下篇 痰瘀同治学说临证挈要 061第七章 心血管疾病 062一、冠心病心绞痛 062二、冠心病介入术后 067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071四、肺源性心脏病 076五、扩张性心肌病 082六、病毒性心肌炎 086七、慢性心力衰竭 092八、高血压病 097九、慢性低血压病 103第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 106一、脑卒中 106二、脑病昏迷术后 116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23四、脑卒中康复 129五、颈动脉狭窄术后 140六、老年呆病 144七、帕金森病 148八、癫痫 153九、面神经炎 157十、三叉神经痛 160十一、睡眠障碍 166附录 沈宝藩团队相关论文一览 170主要参考文献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