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侯森森出生在北京钟鼓楼附近的胡同里,偶然的机缘,跟一个被叫作老刀的人成了邻居。老刀有很多传说,在胡同里被讲得神乎其神,总有人神秘兮兮地议论,又总是欲言又止。老刀一向沉默,却对侯森森另眼相看,非要收了这个徒弟,想把祖传的木雕手艺传承下去。
中轴线上的北京胡同故事,有人情味、有烟火气的成长书写。这是继《北京小孩》出版之后,儿童文学作家周敏为中高年级孩子创作的又一部反映北京孩子成长的作品,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
说来有趣,《胡同也有小时候》在和广大小读者正式见面之前,先交到了一群大朋友。
今年6月份,这部小说首先刊发于《人民文学》杂志,后又被《小说选刊》等杂志转载。在这个过程中,我陆续收到了一些来自成年读者群体的热烈反馈,其中,既有相交多年的亲朋好友,也有素昧平生的杂志订户。尽管在此之前,我已经陆续出版过十几部作品,收获的关注与鼓励也不在少数,但这次的感受与体会,与以往颇有不同。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差异,原因大概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许多真情流露的读后感言让我动容。有读者给出了暖心的评语,认为作品演绎着世间的五光十色;也有读者为书中一些情节设计所感动,表示有忍不住想急迫表达的冲动;还有读者认为故事中的角色温柔而有人情味,让人无法释手……透过这一条条热情洋溢的评价,我读出了一颗颗喜爱作品的真心。显而易见,这几个看似各自独立,实则紧密相连的故事,以及故事中那些生活在胡同里的小人物,用真挚,用温情,用热爱生活的精神底色,以及面对挫折时的可贵勇气,征服了与他们初次谋面的朋友们。
另一方面,众多师长、专家的肯定与鼓励令我受宠若惊。著名评论家李云雷表示,小说让人想起老舍、林海音的经典作品。这实在是我受之有愧的褒奖,同时,也是一种高标准的督促与鞭策。诚惶诚恐之余,未来创作之路的崭新目标自然而然变得清晰起来。
除去来自外界的信息令人振奋,对我个人而言,这部小说也具有一种相当独特的魅力。 由于出版要求不同,与杂志版相比,图书版《胡同也有小时候》的篇幅更长,情节更丰富。小说内容的扩充、修改,向来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小工程,粗粗一算,从2024年6月至11月,整篇文稿先后经历了五次版本升级。对作家而言,改稿子通常是一件苦差事。 实话实说,以前对自己作品的修改工作,我大都是硬着头皮完成的,而《胡同也有小时候》 的修订,却能在疲惫之余,给我带来一阵阵感动。毫不夸张地说,每当读到故事中的温情桥段,我的内心深处都会不由自主地泛起波澜,一阵阵暖意随之荡漾开来。这样的感受,美好而自然,我想,那些已经对小说表达过喜爱之情的大朋友,大概也会有类似的体验吧。
最后,我要对《人民文学》杂志社、《小说选刊》杂志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各位编辑老师表达感激之情,正是有了你们对文稿的关爱与付出,《胡同也有小时候》才得以不断完善,以如此美好的样貌与广大读者见面。
真诚希望这几个胡同里的小故事、北京城的小人物,能走进朋友们的内心,给您的生活增一抹亮色,添一些温暖。
周敏
2024 年 11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