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儿童生命的奔涌:小先生课程实验报告》以小先生课程为核心,系统探讨了这一课程形态的定义、背景、价值、实施路径及实践要点。首先,从课程的多重视角出发,明确了小先生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力的课程理念。其次,结合时代背景与教育变革,分析了小先生课程提出的现实需求及其理论基础。接着,从课程设计、实施策略、师生关系、评价机制等维度,阐述了小先生课程的具体实践路径,包括如何组织课程内容、管理课程实施、处理课程与游戏的关系、优化师生互动、调动家长参与等。最后,总结了小先生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教育公平及推动课程创新方面的价值追求。《为了儿童生命的奔涌:小先生课程实验报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儿童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实践范例。
第一章本体追问
01 什么是小先生课程? 3
第二章 源流厘析
02 小先生课程从哪里来? 17
03 小先生课程往哪里去? 26
第三章 因由究索
04 小先生课程有什么教育背景? 37
05 小先生课程有什么代表案例? 43
06 小先生课程有什么学理依据? 59
07 小先生课程有什么价值追求? 66
第四章 关系辨明
08 学生怎样才能成为小先生? 75
09 哪些学生可以做小先生? 81
10小先生的学生是谁?师生关系怎样调节?我们倡导以小先生的姿态做小学生,以小学生的心态做小先生,在培养优秀小先生的同时,又该如何培养优秀的小学生? 88
11 学生做先生,先生(教师)是不是、要不要、又如何让位?教师需要在心、知、能等方面做哪些准备? 96
12 实施小先生课程会不会过度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会不会是课程变革中的一次钟摆现象? 105
13 小先生课程在学校整体课程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具有怎样的发展愿景? 116
14 小先生课程有着怎样的级与类? 125
第五章 实操要义
15 学校由哪些部门、层面或人员进行课程组织管理?怎样组织或管理? 139
16 对小先生课程这一新生事物,确乎需要适度造势,那么如何造势?可以采用哪些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来造势,使之更易于深入人心? 145
17 游戏可不可以进入小先生课程?如何处理好课程与游戏严肃与游戏等关系? 150
18 小先生课程可否等同于才艺秀?文化学科可否进入小先生课程的内容范畴?如果可以,怎样组织? 153
19 小学生游戏课程的最高形式之一是自创游戏,如何引导或组织他们开发、呈现属己的原创课程? 159
20 要不要、又如何进行课程审议? 163
21 要不要、又如何组织小先生的实习或预演? 166
22 小先生万一临阵怯场,该如何救场?有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贴近保护? 169
23 小先生是否可以是一个群组?内部关系怎样?又如何处理? 174
24 一个特别优秀、深受儿童喜欢的小先生课程是否需要、应怎样做好后续开发与建构? 179
25 可不可、要不要、又如何组织小先生进行课程经验分享?能否引导其对自己的具体感性经验进行适度的理性沉淀和提炼,或者引导其进行课程规则等的协商建构? 184
26 怎样才能掌握好家长的参与(支持)度? 187
27 是不是要适当关注小先生的课程供给水平与能力?要不要以评价促发展,又如何做评价?如何化解儿童的评价依赖,引导他们更好地做到对事情本身感兴趣? 191
28 怎样让小先生的热情之火燃而不熄,越燃越旺? 195
主要参考文献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