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近年来非洲的纷争问题为切入点,围绕其特征、应对模式以及与国家建立的关联性等方面展开讨论,同时着眼于“纷争后”的和解策略和实行正义的方式,重新思考非洲的纷争、纷争解决、和解、共生等现象,并分析国内政治因素和国际社会的影响与作用。
1. 日本自二战后逐渐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非洲研究,经过半
个多世纪的发展,其非洲研究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一些研究成果甚至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非洲潜力”丛书由日本京都大学非洲地区研究中心主任太田至主编,并由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出版。京都大学在非洲研究领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非洲潜力”丛书在京都大学支持下,汇集了日本和以非洲学者为主的其他国家的顶尖学者的成果,代表了国外非洲研究领域近年来在研究观念和方向上的新变化。
2. “非洲潜力”丛书基于长期的田野调查,注重个案研究,且
具有典型的跨学科研究特性,在理论方法上能够为中国学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3.“非洲潜力”丛书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对何谓非洲潜力、以何种路径探讨“非洲潜力”、如何将“非洲潜力”作为根源性共生思想来建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要脱离西欧中心主义的研究方向,在探究非洲潜力的过程中,力图建构立足于非洲人生活现场的地方性生活世界的观点。
主编简介:
远藤贡(ENDO Mitsugi), 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硕士,英国约克大学研究生院南非研究中心哲学博士。主要著作:《崩塌国家与国际安全保障——从索马里看新国家形象的诞生》,有斐阁;《从地区视角看国际政治》,有斐阁,合编。
译者简介:
陶魏青,硕士,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访问学者。日语偏误与日语教学学会、中日关系史学会等多个学术组织会员。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译著3部。
黄颖仪,硕士,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日语笔译专业。获第三届“《人民中国》杯”国际日语翻译大赛汉译日三等奖、第六届“LSCAT杯”浙江省笔译大赛中译日一等奖等。
目录
序章 探寻减少与解决纷争的方法
1微观视角下的“非洲潜力”——本书的定位
2非洲的武力纷争及其对策——以其变化和倾向为中心
3关于“国家建设”的探讨
4和国际社会的接轨——“转型正义”(transitional justice)诸相
第1部分 非洲国家及其纷争
第1章 冷战后的非洲纷争及纷争后的非洲——从宏观的角度
1从国家角度来看纷争和纷争后的非洲
2经历过纷争的国家
3纷争后的和解与共生政策概览
4对纷争后的和解与共生的评价
5政治体制的三大类型
6与和解与共生相关的课题
第2章 氏族式小国家主体形成的可能性及面临的挑战——索马里北部地区国家和社会的交错
1索马里北部地区“自下而上”秩序的构建
2索马里兰混合控制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3“边境领土”问题及混合控制式政治秩序所面临的阻碍
4氏族式小国家行政主体的创立——可能性和问题
第3章 解决纷争的潜力及其诸相
1纷争下“显性”的生存力和潜力
2“崩塌国家”的法律和秩序的维持
3“道德共同体”下传统调停方式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4“自上而下的和平”和“自下而上的和平”——全球化背景下解决纷争与和解的主体
5“道德共同体”的扩大和联系——在解决纷争与促成和解方面的潜力
专栏1非洲的“青年阶层”——是潜力,还是引起纷争的社会性原因?
第2部分 应对区域性纷争的可能性
第4章 边疆的潜力——针对埃塞俄比亚局部地区土地掠夺的对策
1现代非洲边疆的动态
2国家的再边疆化和开发的最前线
3埃塞俄比亚的土地交易和农场开发
4遭遇众人“沉默”的农场开发
5向边疆迁移
6保障社会关系修复可能性的迁移/接触回避
第5章 制度和统治者的相生相克——从科特迪瓦共和国内战看国家层面的纷争
应对措施
1和平进程中对政府的期待及现实状况
2叛军的诉求
3“和平”的败北
4总统的抵抗
5和解过程中政府的苦难历程
6执着于政权的国家元首
7“政治制度化”不是万能的处方——对安定的展望
第6章 纷争发生时国内因素的重要性——以尼日利亚两大纷争为例
1尼日利亚的两大纷争
2引起纷争的初期条件——军事政权(1984—1998)
3两大纷争的激化过程
4两大纷争的不同发展趋势——结束与扩大
5“博科圣地”的国际化
6纷争给2015年总统选举带来的阴影
7纷争地域性认知的重要性
专栏2 女性在解决利比里亚纷争中的潜力
第3部分 转型正义的诸相——从地方性到国际关系的次元
第7章 对创造性脱离的许可——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和转型正义
1南非的转型正义——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
2国家社会层面解决纷争理想模式之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
3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设立不能成为文化和社会等内在层面纷争的解决手段
4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结束后的和解论——如何从理论角度把握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独特性
5允许某种类型的偏离或衍生效应的机制
6由纷争引起的肯定型悖论
第8章“家庭对话”(Fambul Tok)——塞拉利昂的新转型正义
1纷争后的塞拉利昂——自由主义国家建设的实验场
2签署和平协议后的政治混乱与特别法庭的设立
3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调解下的和解——正式制度下全球化与地域化的混合
4当地“潜力”的活用——“家庭对话”的尝试
5超越全球化和地域化的二元对立
第9章 “带来和解的正义”的盖卡卡实验——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和转型正义
1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后的转型正义
2盖卡卡法庭历史、政治层面的由来
3盖卡卡法庭的基本情况——以其修复性特征为焦点
4未能充分发挥的修复性作用
5盖卡卡法庭是否可以带来和解
第10章 国际刑事法院的裁决——肯尼亚大选后的暴力冲突和转型正义
1选举后暴力事件和国内特别法庭的设立方案
2政党内部的意见对立
3国内特别法庭设立方案遭否决
4本土化选项和对不处罚的担忧
5国际刑事法院审判的开始及其难题——结束语
专栏3 关于乌干达北部的“传统”
终章 “非洲潜力”的视角
1从政治和国际关系看“非洲潜力”
2围绕国家建设的“潜力”
3关于解决纷争的“潜力”
4关于和解与共生的“潜力”
5“非洲潜力”概念的功用
1.从政治和国际关系看“非洲潜力”
本卷是“非洲潜力”丛书中“政治、国际关系单元”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单元的成员是有着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背景的非洲问题研究者,主要对带有民族或国际特征的政治现象进行研究。
成员们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召开了多次研讨会,以“非洲潜力”为主题反复进行讨论,交换意见。但本单元的讨论是最艰难的。我们应该如何在国家的纷争、和解、共生等现象中寻找“非洲潜力”,关于这一点一直很难找到有说服力的答案。在非洲,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大量伤亡的严重武装冲突频繁发生,如索马里、卢旺达、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国发生的纷争等等,不胜枚举。即使纷争结束后,国民和解也并非一帆风顺。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并不令人意外,经历过惨痛的战争后,没有人能够轻易地克服过往。为了摆脱过去,人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这不能简单地归为一个成功故事,我们也无法将其作为一个纷争解决办法轻易地复制至其他地区。我们深知这个道理,因此,大家在探讨应该如何把握与和解与共生相关的“非洲潜力”问题时产生了争论。
在这一点上,研究组的成员之间最终未能达成一致。但是,通览本卷的研究成果,读者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大家一些共通的观点。其中最基本的共同点是,研究者们并不急于去“发现”“非洲潜力”,而是将这个概念作为出发点,重新思考非洲的纷争、纷争解决、和解、共生等现象。这一点在目前的环境下是非常重要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社会积极参与和平建设,相关政策逐步实现了标准化。国际社会在纷争后国家的重建过程中的影响力显著提升,这些国家纷纷开始推行相似的和解与共生政策。在评估这些政策的成效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制度本身的运作情况,更要深入探究这些政策究竟引发了怎样的社会变迁。对于和解与共生这类复杂的社会现象而言,除了对政策初衷的评估,我们还必须全面审视政策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非预期性结果,以及政策落地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深层次变化。
为此,我们需要持续且长期地观察。本卷收录的研究成果,与其说展示了“非洲潜力”的具体实例,不如说是以其概念为线索重新探讨了非洲的现状。在最后一章中,我们将回顾本卷所收录的论文,重新思考关于“非洲潜力”我们能说些什么。
2.围绕国家建设的“潜力”
本卷分析的对象是国家作为当事者的大规模纷争,以及围绕这些纷争展开的解决纷争、和解、共生的尝试。而在考察这些问题时,不可避免地就要提到非洲国家。正如序论所述,非洲发生武力纷争的主要原因与国家的特征及其变化密切相关。因此,以政治精英为顶点的恩庇侍从(Patron-Client)关系的发展是非洲国家的典型特征之一。
为什么非洲国家具有如此显著的特征呢?这与非洲近代国家的成立过程密不可分。除了一部分国家,今天的非洲国家基本上都是依据19世纪后半期召开的柏林会议的决议进行划分的,继承了欧洲列强任意分割的殖民地国家的性质。因此,这些国家继承了外部势力人为划定的边界和特征,带有强烈的人工属性。另外,总体而言,殖民统治普遍具有强权色彩,行政权力高度集中,其统治手法对独立后的非洲各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统治一个包含多样化社会的具有“人工性质”的国家是一项艰巨的事业,如果想在此基础上通过权威主义确立政治秩序,那么其中一个结果就是变为立足于恩庇侍从关系的家产制国家。这样的国家特质对短期内确立政治秩序的确是有效的,但因其只代表一部分政治精英的利益,对大多数国民来说不具备正当性(legitimacy),因此从中长期来看,国家很容易在统治方式问题上产生纷争。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动,非洲频繁发生严重的纷争,这表明独立后非洲各国的这种统治方式是不具备可持续性的。
为了研究非洲的纷争及纷争的预防和解决、和解与共生等问题,我们必须考察国家的统治,但同时也不能被刻板印象所束缚。非洲各国在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受到了历史性因素的不利影响,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所有国家的国民都不团结、都会爆发内战。这是一个与“潜力”有关的论点,所以我们会加入一些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