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诗体都有它独特的气味和风神,大体说来,六言绝句恬淡闲适、安雅清畅,能够彰显出五言、七言绝句所难以传达的微妙情韵;其他各种风格的内容,也可因六言绝句的独特节奏而立见精警。自唐代而后,宋、元、明、清历代皆有颇多六言绝句佳作,然却被长期忽略。本书排沙简金,从历代诗人专集及选本中精选三百余首六言绝句,附作者小传及一些简明注解,大体可见历史上此一诗体的风貌和水平,以供广大诗歌爱好者阅读欣赏或在创作上借鉴。
每一种诗体都有它独特的气味和风神,大体说来,六言绝句恬淡闲适、安雅清畅,能够彰显出五言、七言绝句所难以传达的微妙情韵;其他各种风格的内容,也可因六言绝句的独特节奏而立见精警。自唐代而后,宋、元、明、清历代皆有颇多六言绝句佳作,然却被长期忽略。本书排沙简金,从历代诗人专集及选本中精选三百余首六言绝句,附作者小传及一些简明注解,大体可见历史上此一诗体的风貌和水平,以供广大诗歌爱好者阅读欣赏或在创作上借鉴。
前言
郑雪峰
中国的诗歌源远流长,诗体也比较丰富,早期多杂言体,先秦时期《诗经》中的杂言以四言为主,战国时的杂言颇多七言,至汉魏则纯粹的五言占据了诗坛的主要位置,渐而纯粹的七言也成长完善起来。此后,五言和七言这两种形式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杂言反而成了偶尔一见的边缘诗体。至唐朝大约武则天时代,五七言又分别完成了律诗和绝句这样非常讲究声律的诗体的进化。在这种诗体演进的影响下,六言绝句作为一个新的诗体也悄然创造出来了。
南北朝时期的任昉在《文章缘起》中提到“六言诗,汉大司农谷永作”。谷永,西汉人,其六言诗不传,倒是东汉的孔融传有六言诗三首,分别为四句、五句、六句,但在形式上属于古体状态。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六言绝句则是一个有着基本格律的诗体,是六言古体的进化。这个六言绝句创造者很难说是具体的某个人,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唐中宗时沈佺期有《回波词》,已经是声韵基本和谐的六言绝句形式。而完善六言绝句格律,且有典范之作的是唐朝的大诗人王维。王维擅长各种诗体,是个全能的诗人,五七言的古体、律绝都有佳作传世。他性情恬淡,擅长各种题材的创作,而尤以山水田园最为有名,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成为陶渊明以后最著名的田园诗人。他一度隐居终南山的辋川,熟悉农村生活,曾写了一组《田园乐》,诗共七首,采用的都是六言绝句的形式。每句六字,每首四句,偶数句押韵。以两字为一节平仄交替,这个平仄交替是汉语音律的内在核心。在南朝时期沈约与周颙创四声之说以后,骈文的写作也都一直遵循其道,律诗更不用提。王维将构成律诗的各种因素如句数、平仄、押韵、对仗都应用在六言上。完善了六言绝句的形式。由于是组诗,影响也就更大,后来诗人在形式,甚至是内容上都纷纷遵循乃至模仿他的这组《田园乐》。稍后的诗人刘长卿对六言诗也很感兴趣,不但创作了一些六言绝句的佳作,还创作有六言律诗,在句数上也是八句,也讲究中间两联对仗,都和五七律相近。后代诗人也有效法者。但相较而言,还是六言绝句比六言律诗更富有艺术魅力。这是由于汉语中六言的发声效果相对缠绵而内敛,句数如果太多,不免有写俳谐游戏的感觉。四句则灵活得恰到好处,既有一种不同于五七言的别致节奏,又没有八句带来的板滞。所以后来的六言以绝句为多。
总体说来,唐代的六言绝句数量很少,佳作数量也因此有限。它得以发展的促进者是宋朝的王安石,王安石虽在政治上毁誉纷杂,但在文学上的创作成就还是获得了众口一词的称赞。他的《题西太一宫壁二首》是两首六言绝句,以特别的节奏写深沉的情绪,诗中的色彩明丽而笔力严凝,诗一出来就脍炙人口,苏轼、黄庭坚、刘景文都纷纷和作,张耒又和苏轼的和作。很有可能是王安石的这次成功,激发了苏轼尤其是黄庭坚的六言诗创作,这几位大诗人的加入,自然就会带动更多的人加入,于是六言绝句被诗人们广泛认可。一些高水平的诗人也都纷纷加入,虽然说他们未必在这上面投入多大的精力,但毕竟有参与的兴趣,也自然有佳作产生,在内容上也有了拓展。凡是五七言能写的内容,用六言总可以尝试一下。像苏黄之后的陈与义、范成大、陆游、杨万里,都有六言绝句的佳作。最值得一提的是南宋的刘克庄,刘克庄是江湖诗派的重要作家,诗风豪放。他一生创作并保存下来的六言绝句就近四百首。一方面,他以广泛的内容尝试拓展了六言绝句的表现力。另一方面,六言绝句的特殊节奏,也凸显了他的跌宕而消减了他的一些粗放。
之后元代,从艺术风格角度来说是一个与六言绝句最和谐最适宜的时代。元代的诗书画艺术整体上都比较雅淡恬和,其中山水画中文人成分的增加,催生了更多的六言诗,其中如倪瓒,诗画俱佳,人又雅洁。六言绝句所展示出来的风格可以代表其艺术取向。这在之前几乎是没有的。太多的作者都以游戏的态度写六言绝句了,六言绝句顶多只能代表他们的一点趣味。明代的作者较多,高启、杨慎是重视六言绝句的人,高启有较多的佳作,杨慎曾专门选有《六言绝句》一卷。到了清代,作者愈多。朱昆田与查慎行是最值得一提的作者,朱昆田是朱彝尊的儿子,父子两人都有六言绝句的写作,朱昆田在质量上更胜一筹。查慎行以其白描手法描绘了很多陌生而清新美好的胜境。此外释函可、陈恭尹、厉鹗的佳作数量也都较多。
毋庸讳言,六言绝句不是最重要的体裁,一些历史上的大诗人并没有参与进来。有的参与进来却也缺少佳作。如明末清初的大诗人吴伟业,曾一口气写了十二首《偶成》,后人评曰:“六绝最难,易入俳优耳。梅村《偶成》亦是乘兴疾书之笔。”这是令人遗憾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每一种体裁都有它的特性和优点,把握住优点,写与其特点相适合的内容,也必然是最好的选择。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曾言:“诗四言优而婉,五言直而倨,七言纵而畅,三言矫而掉,六言甘而媚,杂言芬葩,顿跌起伏。”总结得非常好,写诗者足可借鉴。一般来说,六言是平和之音,最适合写恬淡、闲适的内容,最宜形成安雅、清畅的风格。这里举一个例子,清代的陈廷敬,在诗史上并不是一位重要诗人,而他的“树上落花结子,竹间新笋成枝”却是极佳的妙句,五七言绝句或者五七言律诗都很难传达出其间微妙的情绪。
历代诗的选本,专门选六言绝句的仅见过前面提到的杨慎《六言绝句》一卷,从唐代选到明代他的那个时间,数量不多。康熙帝《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中有数卷六言诗,绝句与律诗并列其中。今天不易见到。今人有壮子(王壮)选注《历代六言诗选注》,也是不限于绝句,而且由于资料有限,于元明清所选甚少。本书从历代诗人的专集及选本中精选三百余首六言绝句,共一百六十二家,大体可见历史上六言绝句的风貌和水平。其中有很多读者并不熟悉的名字。可喜的是这些不知名的诗人也有毫不逊色的作品。每家作品除了附有作者小传,还做了一些简明的注解,以供广大诗歌爱好者阅读欣赏或在创作上借鉴。
郑雪峰,字寒白,1967年生,辽宁兴城人。辽宁葫芦岛市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副教授,曾先后兼任《中国书画》《中华书画家》杂志编辑。出版有《来鸿楼诗词》。
王维
田园乐(选二)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鸟啼山客犹眠①。
注:①鸟:一作“莺”。王维《田园乐》共七首,这里选二首。《养一斋诗话》:“或问六言诗法,予曰:王右丞‘花落家童未扫,鸟啼山客犹眠’,康伯可‘啼鸟一声春晚,落花满地人归’,此六言之式也。必如此自在谐协方妙。若稍有安排,只是减字七言绝耳,不如无作也。”
采菱渡头风急,
策杖林西日斜①。
杏树坛边渔父②,
桃花源里人家③。
注:① 林西:一作村西。策杖:拄着杖。② 传说三国时吴国的董奉在杏林修炼成仙,后人用杏坛称道家修炼处。唐代白居易《寻王道士药堂因有题赠》诗云:“行行觅路缘松峤,步步寻花到杏坛。”渔父:即渔夫。③ 晋朝陶渊明有《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幽静而淳朴的世界。
王建
江南三台词①
青草湖边草色②,
飞猿岭上猿声③。
万里三湘客到④,
有风有雨人行。
注:① 三台词:曲调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刘禹锡《嘉话录》曰:‘三台送酒,盖因北齐高洋毁铜雀台,筑三个台,宫人拍手呼上台送酒,因名其曲为《三台》。’”② 青草湖:亦名巴丘湖,在今湖南岳阳西南,和洞庭湖相连。③ 飞猿岭:今江西黎川县东有飞猿岭,然此诗中飞猿岭似应在湖南,不知其所。④ 三湘:湖南湘乡、湘潭、湘阴合称三湘。古人诗文中的三湘,多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