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社会历史背景、煮散的特点、不同历史时期的制药技术工艺发展及临床应用需要等方面,系统挖掘探讨了“煮散”发生、发展、兴盛与衰落的历史脉络,分别以宋代以前、宋代以及宋代以后为时间分割点探讨了其临床运用规律,挖掘了宋代以后“煮散的衰落”和“汤剂回归”原因,梳理了煮散的历史发展轨迹。发现并提出了“煮散”的内容因存在的文献不同而具有不同运用规律的特点。并对历代“煮散”的相关技术进行梳理,总结了其技术内容和技术规律、特点,为开发运用煮散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同时对不同历史时期“煮散”的主要适应病症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寻找了其适应病症的基本规律,为现代临床恢复制散剂型,从不同病症开展运用煮散、实现煮散的产业化提供了依据。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2010-09 至 2013-07,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 博士
2. 1998-09 至 2001-07,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 硕士
3. 1993-09 至 1998-07, 宁夏医学院, 中医学, 学士(1) 2021-09 至 今, 宁夏医科大学, 中医学院, 教授
(2) 2015-11 至 2021-09, 甘肃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 教授
(3) 2015-05 至 2015-11, 甘肃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 副教授
(4) 2009-11 至 2015-05, 甘肃中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 副教授
(5) 2004-09 至 2009-11, 甘肃中医学院, 基础课部, 讲师
(6) 2001-09 至 2004-09, 甘肃中医学院, 基础课部, 助教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对临床常见病的调控作为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发表论文86篇,其中SCI检索7篇,其他核心期刊16篇。
1.周琦; 朱向东; 仝小林; 王烨; 司晓丽; 王燕 ; 葛根芩连汤对 2 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细胞 IRS-2 / PI3K-Akt 通路的影响, 中医杂志, 2018, 59(11): 973-977 (期刊论文) ( 唯一通讯作者 )
2.杨霞; 王志刚; 周琦; 柳荣; 朱向东 ; 葛根芩连汤加味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骨骼肌CAP/Cb1/TC10信 号通路的影响, 中医杂志, 2021, 62(23): 2077-2083 (期刊论文) ( 唯一通讯作者 )
3.杨霞; 梁永林; 王志刚; 朱向东; 柳荣 ; 基于"脾瘅"理论探讨葛根芩连汤通过CAP/Cbl信号通路对2型 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的作用机制,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 38(11): 5534-5539 (期刊论文) ( 唯一通讯作者 )
4.王艳; 梁建庆; 朱向东; 高鹏鹏; 岑曦; 梁永林; 李洁; 王盈蕴; 司晓丽 ; 清热类复方改善2型糖尿 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中药杂志, 2023, 48(7): 1711-1723 ( 唯一通讯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糖尿病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中联中药煮散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中联态靶辨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中联方药量效专委员会副会长;宁夏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宁夏中西医结合学会态靶辨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杂志》审稿专家。
第一章“煮散”的研究进展
一、“煮散”的应用研究现状
二、“煮散”实验研究概况
三、“煮散法”的临床研究概况
四、煮散法的现代开发研究
第二章 煮散的源流研究
一、“煮散”的起源
二、“煮散”的兴盛
三、“煮散”的衰落及“汤剂的回归”
四、结论
第三章 宋以前煮散的临床运用研究
一、研究方法
二、典籍及方书选择
三、相关概念说明
四、“煮散方”的纳入依据
五、煮散方各时期的度量衡
六、宋以前煮散的运用规律研究
七、魏晋南北朝时期煮散的运用规律分析
八、隋唐时期煮散的运用规律分析
九、讨论
十、结论
第四章 宋代煮散的临床运用研究
一、宋代煮散代表性典籍和方书选择
二、 研究方法
三、宋代代表典籍或方书中煮散运用规律分析
四、所选典籍其中代表书籍分析
五、讨论
六、结论
第五章 宋以后煮散的临床运用研究
一、 宋代以后煮散代表性典籍和方书选择
二、研究方法
三、宋代以后煮散的概况
四、宋代以后代表性医学典籍“煮散”运用规律分析
五、讨论
六、结论
第六章 关于现代恢复煮散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