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探讨了以重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为代表的中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路径。全书共八章,第一章概述了当前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并对本书的研究方法与创新性进行论述。第二章回顾了重庆百年工业史及其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尤其聚焦三线建设背景下形成的特殊工业遗产。第三章分析了重庆三线工业遗产当前的保护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并通过列举“816工程”、江津5057厂和32111钻井队等典型案例,展示了工业遗产活化的多样路径。第四章从新质生产力、国家战略腹地和西部大开发政策角度,挖掘三线工业遗产开发面临的机遇。第五章对国内外工业遗产成功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总结转型经验与启示。第六章则深刻剖析了重庆三线工业遗产开发面临的产权、机制、认知等多重挑战。第七章提出重庆工业遗产保护活化的功能定位和实施对策。第八章总结研究成果并对未来提出展望。
本书适用于多类读者:一是城市规划、文化遗产、工业历史等专业的研究人员与高校师生,可用于理论学习与研究参考;二是政策制定者和地方政府管理者,特别是从事老工业基地转型、文旅融合发展、城市更新工作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三是文化旅游、地产开发、创意产业等行业从业者,作为工业遗产转型利用的案例参考;四是关心中国三线建设历史、工业文明传承与地方发展的人文爱好者与公众读者。
		
	
王璐,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后。著有《中国民营银行风险管理研究》《古代宗教管理研究》,编著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中国脱贫攻坚精神》等。
第一章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现状  001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拟解决的问题  002
一、研究背景  002
二、拟解决的问题  005
第二节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006
一、工业遗产  006
二、工业遗产保护  007
第三节研究方法和创新性分析  009
一、研究方法  009
二、创新性分析  010
第四节学术价值和应用意义  012
一、学术价值  012
二、应用意义  012
第二章重庆百年工业史及工业遗产资源  014
第一节重庆百年工业史  015
第二节重庆工业遗产资源  020
一、机械制造工业遗产  026
二、军工产业遗产  028
三、矿业和化工工业遗产  030
四、交通运输工业遗产  032
五、电力和能源工业遗产  034
六、轻工业遗产  035
第三节重庆的三线建设  037
一、重庆三线建设的背景  037
二、重庆三线建设及“三线”企业  039
三、重庆三线建设的历史贡献  043
第三章重庆三线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现状  045
第一节重庆三线工业遗产的现状评估与问题剖析  046
一、重庆部分三线工业遗产的闲置与荒废现象分析  053
二、重庆三线建设调整改造的历史背景与现状考察  055
第二节典型案例分析:“816工程”的物质资源活化与精神资源提炼  058
一、“816工程”的实施背景与历程回顾  059
二、“816工程”精神资源的当代价值探讨  063
第三节典型案例研究:江津5057厂与32111钻井队的生产与保护共生模式  064
一、江津5057厂:搬迁中的重生与二次创业  064
二、32111钻井队:奉献精神与英雄精神的传承  069
三、生产与保护的共生模式  074
第四章重庆三线工业遗产开发的时代机遇  077
第一节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078
一、技术创新谱写遗产活化新篇章  078
二、文化创新激发工业遗产时代魅力  080
三、生态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路径  082
第二节国家战略赋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协同推进  084
一、三线工业遗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角色定位  084
二、三线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策略构建  085
第三节西部大开发对三线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多维度影响研究  087
一、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西部大开发对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基础性构建  088
二、工业遗产在西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物质空间重塑与转型机遇  089
三、大开放战略下工业遗产改造的流量效应与国际化路径的多元化探索  089
第五章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国内外经验借鉴与启示  091
第一节国际视野:英国曼彻斯特中央车站和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转型  092
一、英国曼彻斯特中央车站的转型升级  092
二、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转型升级  094
三、以国际视野看待国内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  098
第二节国内实践:重庆鹅岭二厂和贵州六盘水煤炭基地的活化利用  100
一、重庆鹅岭二厂文创公园的活化利用  100
二、贵州六盘水煤炭基地的演变与发展  104
第三节成功经验及启示  114
第六章重庆三线工业遗产开发面临的挑战  119
第一节重庆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机制有待健全  120
一、法律基础薄弱与跨部门协调难题  120
二、传统保护方式的局限  122
三、区域合作与宏观政策融合存在的挑战  124
四、三线记忆及其精神价值的淡化  125
第二节产权问题:三线调整改造中的企业搬迁与关并引发的产权复杂性及其影响  127
一、问题与挑战  128
二、解决方式与对策  129
第三节区域合作保护分工问题  131
一、行政体制障碍与利益协调难题  131
二、保护标准与认知差异的挑战  132
三、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的不足  133
第七章重庆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思路及对策  135
第一节重庆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功能定位与思路  136
一、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与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结合  136
二、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契机创新活化利用  138
第二节重庆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对策  142
一、设立统一的部门指导机构  142
二、深化三线建设遗产普查与试点开发  143
三、鼓励以改革创新带动开发利用  145
四、深化专项资金的精准投放与专家智力支持的系统构建  147
五、健全法律体系和完善管理制度  149
六、发挥市场机制和激活市场主体,引导耐心资本介入  151
七、挖掘遗产特色和打造产业链条  154
八、优化城市规划与提质配套设施  155
九、讲好讲活三线故事  158
第八章研究总结  159
参考文献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