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和价值取向,但实践中成效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在于素质教育基本理论上未达成共识,素质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撑。本选题厘清素质教育基本理论问题,梳理素质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明确其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界定其学科属性;研究素质概念,探究素质形成发展的一般过程及基本规律;揭示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和基本内容,剖析其要义;提出素质本位观、学生中心观、教师主导观、开发内化创新学习观和素质发展质量观的素质教育五大基本观念;划分素质教育的基本形态,分析其教育目的、基本任务、基本要求等。
赵作斌,男,1961年生,经济学硕士,现任武昌理工学院校长、教授,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中华全国教育家协会副会长。学习经历:1983-1990年,留校担任长江大学教师、经济系主任;1990-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师从经济学泰斗宋涛先生。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知名高等教育研究及管理专家。著有代表作《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大学素质学分制理论与实践》等专著6部,曾担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中华基金项目课题组组长,编著《商品期货价格研究》。在《中国高教研究》《现代教育管理》《教育科学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经济问题》等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 《论素质》《现代高校规范化办学四原则探讨》等多篇论文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高等教育研究》等多家媒体和刊物登载,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多项,荣获第六届全国高等教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首届“黄炎培杰出校长奖”“中国教育管理杰出人物”“2007中国年度十大教育英才”,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