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网络生物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和深入分析,以期为这一新兴领域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书中探讨了生物技术与网络安全融合的背景、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覆盖了技术、伦理道德、法律和社会影响等多个层面。全书共15章,内容涵盖网络生物安全的定义、起源、重要性,及其在生物经济、生物医学数据、DNA数据处理等关键领域的应用和挑战。书中还讨论了网络生物安全与生物网络安全的区别,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如CVSS评估系统来量化生物系统中的漏洞风险。此外,书中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网络生物安全在应对生物犯罪、人工智能武器化、粮食安全等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989.9-1996.6 西南大学本科、硕士
2000.9-2003.6 陆军军医大学博士1996.7-至今 陆军军医大学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高技术重点项目、“863“计划”、“973计划(分题)”“1035”计划(国家新药基金)、重庆重大攻关项目、全军“十五”重大项目等22项课题。重庆市免疫学会理事、重庆市感染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
目录
第1章 生物技术与网络安全的融合:网络生物安全新领域导论 1
参考文献 6
第2章 引言:网络生物安全这一新兴领域的起源与宗旨 8
2.1 网络生物安全的起源、发展及其理论基础 8
2.2 网络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9
2.3 觉醒与行动:网络生物安全的新征程 9
2.4 首个网络生物安全项目启动 10
2.5 首个网络生物安全项目深受肯定 11
参考文献 16
第3章 生物经济中的网络与信息安全 18
3.1 引言 18
3.2 用定义/描述奠定基础 20
3.3 定义新兴术语 23
3.4 这些新兴领域意味着什么? 24
3.5 增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关键领域 25
3.6 代表性示例 29
3.7 生物学与网络领域交叉的新兴技术 30
3.8 缩小生物经济领域中的网络和信息安全差距 31
参考文献 32
第4章 从网络生物安全和生物网络安全政策中识别任务的差异:预防、检测与消除 35
4.1 引言 35
4.2 2017~2020年网络生物安全和生物网络安全动态变化 38
4.3 网络生物安全与生物网络安全亟待财政优先支持 43
4.4 网络生物安全与生物网络安全的防御策略差异及其实施效果 44
4.5 网络生物时代的政策立法 48
4.6 结论 52
附录:网络生物安全与生物网络安全相关论文 53
参考文献 62
第5章 重新审视数字生物安全的整体形势 71
5.1 引言 71
5.2 数字生物安全的整体形势:从数据到系统 72
5.3 网络安全和生物安全分别是什么? 74
5.4 对手意欲何为:从理论两用性到实际网络生物安全攻击(直接/间接)的转化? 74
5.5 结论 76
参考文献 76
第6章 生物医学数据全生命周期中的安全漏洞与对策 79
6.1 引言 79
6.2 数据集的创建、管理和存储 81
6.3 数据完整性 81
6.4 隐私权的忧虑:重点是关注所有权问题 82
6.5 数据分享 82
6.6 数据分析和产品开发 83
6.7 对抗攻击 83
6.8 隐私攻击 84
6.9 生物医学数据全生命周期中的安全解决方案 85
6.10 数据完整性和数据分享的区块链解决方案 85
6.11 隐私攻击的解决方案 86
6.12 对抗攻击的解决方案 87
6.13 数据清理技术 87
6.14 数据分析和数据分享的加密解决方案 88
6.15 结论 89
参考文献 90
第7章 跨越DNA-数字边界的网络安全:从DNA样本到基因组数据 96
7.1 引言 97
7.2 DNA作为恶意信息载体 98
7.3 网络物理安全与分子到数字的硬件接口 106
7.4 DNA信息处理中的数据完整性 108
7.5 结论 111
参考文献 113
第8章 将CVSS应用于网络生物系统中的漏洞评分 114
8.1 引言 114
8.2 CVSS背景 116
8.3 相关工作 118
8.4 CVSS的生物学视角 119
8.5 网络生物安全威胁案例研究 122
8.6 总结和结论 129
参考文献 129
第9章 生物犯罪、可摄入物联网和网络生物安全 133
9.1 引言 133
9.2 从犯罪科学的角度看问题 135
9.3 对生物技术犯罪潜力的分析 137
9.4 反犯罪设计和可摄入物联网 138
9.5 通过设计筑牢网络生物安全屏障 139
参考文献 140
第10章 从网络生物安全的角度研究病原体的潜力,或者可以从COVID-19大流行中学到什么 145
10.1 动机 145
10.2 数字和生物/物理之间的差距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以利用 147
10.3 建议 158
10.4 结论 160
参考文献 161
第11章 如何保护生物技术和生物安全免受对抗性人工智能攻击--从全球治理的角度来看 166
11.1 引言 167
11.2 技术考量 168
11.3 全球治理与法律探讨 171
参考文献 174
第12章 守护守护者:筑牢生物经济安全网,破解技术发展公平性难题 178
12.1 引言 178
12.2 概念框架 180
12.3 掠夺性商品及服务诱发内部威胁 182
12.4 在数字化、成瘾性与压力交织的世界中 185
12.5 权力集中与内生性威胁:数字化阴影下的系统性危机 191
12.6 人性坍缩的代价:自主权、结果和过程的不平等 193
12.7 讨论:在生物经济的裂痕中寻找救赎 195
12.8 结论 197
参考文献 197
第13章 人工智能在供水系统中的网络生物安全研究 206
13.1 引言 207
13.2 研究概览 211
13.3 网络生物安全中的AI保障 213
13.4 开源供水试验台的AI保障 215
13.5 AI保障支柱 218
13.6 讨论 228
13.7 结论 236
参考文献 237
第14章 人工智能和遗传数据的武器化 256
14.1 引言和背景 257
14.2 可识别性 258
14.3 医疗信息的暴露 260
14.4 利用基因数据的生物武器 262
14.5 结论 263
参考文献 264
第15章 湿性实验室自动化的潜在风险点 270
15.1 引言 270
15.2 湿性实验室自动化生态系统分析 272
15.3 生物实验室机器人概述 278
15.4 攻击面分析 285
15.5 滥用案例分析 288
15.6 总结与结论 290
参考文献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