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拟结合话语研究方法论厘清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形成的内在逻辑与动力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融入场域理论构建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的形成机制模型,进而从话语权主体、客体、载体三方面探究我国在国际领域的学术话语权特点与演化轨迹;最后,从学科多样性与学科差异性两个维度测度各国的学术研究视野广度与研究领域跨度,进而剖析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地位;以期增强中国在国际领域的学术话语传播效果,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提供参考。
		
	
朱晓峰,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出版过《微政时代下的信息公开行为研究》(江苏省政府哲社三等奖)等专著、《大数据分析指南》(江苏省十四五规划教材)等教材。蒋旭牧,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生,发表权威期刊论文近十篇。李煜璇,硕士研究生,参与出版专著一部。张琳,博士,教授,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逾十项,发表论文30余篇。张涵,硕士,发表权威期刊1篇。吴婧娴,硕士研究生,发表权威期刊2篇。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一、研究目的二、研究意义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二、研究方法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创新点一、研究框架二、研究创新点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第一节 话语权第二节 学术话语权第三节 研究述评第三章 学术话语权的相关理论研究第一节 概念界定一、话语权二、学术话语权第二节 学术话语权的特点第三节 学术话语权的构成要素一、话语主体二、话语内容三、话语模式四、话语对象五、话语平台六、话语效果第四节 学术话语权的影响因素一、话语主体二、话语内容三、话语平台四、话语效果第四章 中国学术话语权的形成第一节 学术话语权形成概述一、学术话语权形成过程二、学术话语权形成机制第二节 我国学术话语权的评价——以图情学科为例一、学术话语权评价指标选取二、学术话语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五章 中国学术话语权的演化第一节 学术话语权主体演化轨迹分析——以图情学科为例第二节 学术话语权客体演化轨迹分析——以图情学科为例第三节 学术话语权载体演化轨迹分析——以图情学科为例第六章 中国学术话语权地位的地位第一节 学术话语权地位甄别标准与划分——以图情学科为例第二节 中国学术话语权地位剖析——以图情学科为例第三节 中国学术话语权综合评价研究——以图情学科为例一、数据来源与处理二、图书情报领域中国学术话语权综合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