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别学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兼具历史纵深与创新活力的双重特质:既承载着深厚的学术传统,又展现出不断革新的生命力。
本教材以全面回顾中国区域国别学的发展历程为出发点,既是对该学科奠基者与开拓者的学术致敬,也是对该学科内在逻辑与发展轨迹的系统梳理。通过回顾该学科的起源、成长与使命,本教材力图增强学科共同体的认同感与自觉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的展望,强调区域国别学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自主姿态应对全球变局。
本教材的各章均由从事区域国别学研究的中青年学者撰写,旨在从不同区域和国家的研究经验出发,回答若干核心问题:一是该区域国别研究在中国的起源与学术背景;二是主要学者、思想流派与学术传统的传承与发展;三是学术重镇、基本理论与关键概念的形成与演进;四是代表性成果与重要争论的学术意义。通过对这些核心问题的讨论,本教材不仅描绘了区域国别学的发展脉络,也呈现了该学科内部的转型与创新。
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到学科边界的拓展,从研究范式的转移到方法论的更新,中国区域国别学正在不断丰富自身的学术内涵与实践价值。
嵇先白,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杰出青年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政策研究室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研究兴趣包括亚太研究、多边主义、地区主义、全球与区域经济治理、制裁与经济战等。(编)著有《制裁与经济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5)、Mega-regionalism and Great Power Geo-economic Competition(Routledge, 2022) 、From Centralised to DecentralisingGlobal Economic Architecture: The Asian Perspective (Palgrave Macmillan, 2022)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mpacts on Asia and Policy Agenda (Palgrave Macmillan, 2020),在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Pacific Review、Singapore Economic Focus、Asia Europe Journal、Pacific Focus、Asian Perspective 和《东南亚研究》等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作为“南洋校长奖学金” 得主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欧盟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等单位工作或担任访问学者。
第一章 全球区域国别学发展历程 / 1
引 言 / 1
第一节 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内涵 / 2
第二节 全球区域国别学学术发展史 / 7
第三节 中国区域国别学学术发展史 / 30
结 语 / 37
第二章 中国的美国研究发展历程综述 / 41
引 言 / 41
第一节 中国美国研究的历史基础与主要机构 / 43
第二节 中国美国研究的阶段性发展:以美国国会研究为例 / 45
第三节 从中国的美国国会研究看中国的美国研究 / 58
结 语 / 61
第三章 中国的拉美研究发展历程 / 63
引 言 / 63
第一节 中国拉美研究的演进历程:兴起、确立与发展 / 64
第二节 中国拉美研究的特点与重点 / 68
第三节 中国拉美研究的现状与新变化 / 70
第四节 中国拉美研究的挑战与建议 / 74
第五节 中国拉美研究的前景与展望 / 80
结 语 / 85
第四章 中国的欧洲研究发展历程 / 88
引 言 / 88
第一节 欧洲研究在中国的起源与动因 / 89
第二节 中国欧洲研究的现状 / 93
第三节 学术重镇及其在欧洲研究中的地位 / 102
第四节 欧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主要争论 / 105
第五节 学界关于欧洲研究的重大争论与观点分歧 / 110
第六节 人才培养模式、学科范畴和方法论的变革与发展 / 111
第七节 欧洲研究在政策实践中的应用与影响 / 113
第八节 欧洲研究的学科特色与存在的问题 / 114
第九节 欧洲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景 / 116
结 语 / 118
第五章 中国的中亚与南高加索研究发展历程 / 120
引 言 / 120
第一节 中国中亚与南高加索研究的演进历程 / 121
第二节 中国中亚与南高加索研究的基本现状 / 126
第三节 中国中亚与南高加索研究的特色与困境 / 139
第四节 中国中亚与南高加索研究的前景展望 / 142
结 语 / 149
第六章 中国的中东研究发展历程 / 151
引 言 / 151
第一节 中国中东研究的萌芽期(1949—1978 年)/ 152
第二节 中国中东研究的发展期(1978—2001 年)/ 154
第三节 中国中东研究的繁荣期(2001—2011 年)/ 155
第四节 中国中东研究的稳定发展期(2011 年至今)/ 161
第五节 理论总结:中国中东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 171
结 语 / 175
第七章 中国的东北亚研究发展历程 / 177
引 言 / 177
第一节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问题导向型阶段(冷战结束至 2010 年)/ 179
第二节 逆全球化背景下的战略需要型阶段(2011 年至今)/ 187
结 语 / 198
第八章 中国的东南亚研究发展历程 / 202
引 言 / 202
第一节 中国东南亚研究的历史缘起 / 205
第二节 中国东南亚研究的内容分布 / 208
第三节 中国东南亚研究的成果产出 / 213
第四节 中国东南亚研究的队伍建设 / 216
第五节 中国东南亚研究的问题与前景 / 219
结 语 / 223
第九章 中国的南亚研究发展历程/ 226
引 言 / 226
第一节 中国南亚研究的学术脉络 / 232
第二节 中国南亚研究的评析与展望 / 252
结 语 /254
第十章 中国的大洋洲研究发展历程 / 258
引 言 / 258
第一节 大洋洲区域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 259
第二节 大洋洲区域研究的主要方法 / 271
结 语 / 277
后 记 /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