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水库群影响下的江湖水情响应机制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指标分析、影响评估、调度策略三大重点领域为主线,全面分析梯级水库影响下江湖水文情势变化规律及量化指标,定量评估梯级水库群运行对长江干流和两湖地区主要控制站的水位、流量的影响程度,揭示江湖水文情势变化与梯级水库群调蓄响应机制,提出长江干流及两湖水文水资源适宜性情境及适应性对策,成果可为上游梯级水库群科学制定蓄水、供水等联合调度方案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2013.9~2017.7,华中科技大学,水利工程,博士
2001.9~2004.6,四川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硕士
1997.9~2001.6,四川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利用,学士2018-07 至 今,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长江水文水资源分析研究中心,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12-03 至 2018-06,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长江水文水资源分析研究中心, 高级工程师
2007-07 至 2012-02,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水文水资源处, 工程师
2004-07 至 2007-06,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水文水资源处, 助理工程师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方向戴明龙同志长期从事工程水文分析及水文水资源研究工作,承担并负责了大量的国家层面的科研、重要规划以及重大工程勘测设计等工作。先后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壹等奖1项、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长江委青年科技进步奖2项,参与编写规范1部,主编或参与编写专著6部,获得发明专利1项,独自及与他人合作发表学术论文共25篇,其中SCI检索论文3篇,EI检索论文1篇。《水资源研究》编委
河海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概述 2
1.2 研究区域概况 2
1.2.1 长江干流中下游概况 2
1.2.2 洞庭湖概况 3
1.2.3 鄱阳湖概况 5
1.2.4 流域水库概况 6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8
1.3.1 通江湖泊水文演变规律研究 8
1.3.2 江湖水文过程模拟研究 9
1.3.3 江湖水情驱动机制研究 10
1.4 本书主要内容 13
第2章 水库群影响下的江湖水量变化规律及量化指标 15
2.1 江湖水量交换驱动强度指标评估方法 16
2.1.1 长江中下游一、二维水动力模型构建 16
2.1.2 江湖水量交换强度指数及评价体系构建 31
2.2 长江中下游水情变化特征 35
2.2.1 长江干流水情 35
2.2.2 荆江三口水情 36
2.2.3 洞庭湖水情 39
2.2.4 鄱阳湖水情 40
2.3 江湖多指标水量交换特征分析 42
2.3.1 长江干流-洞庭湖水量交换特征 42
2.3.2 长江干流-鄱阳湖水量交换特征 44
2.4 江湖水量交换驱动机制分析 46
第3章 水库群运行对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影响研究 49
3.1 水库群运行对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影响分析方法 50
3.1.1 多变量边际分析方法 50
3.1.2 水库群运行对洞庭湖水情影响机制分析 50
3.1.3 水库群运行对鄱阳湖水情影响机制分析 52
3.2 水库群运行对长江干流水文情势影响 53
3.3 考虑水库群影响的长江干流水文改变度评价 58
3.3.1 改进的水文改变度评价方法 58
3.3.2 水文情势变化 60
3.3.3 水库影响的水文改变度 62
3.4 水库群运行对荆南四河水文情势的影响 66
3.4.1 新江口站 66
3.4.2 沙道观站 67
3.4.3 弥陀寺站 68
3.4.4 康家岗站 70
3.4.5 管家铺站 71
3.4.6 四口合成 72
3.5 水库群运行对洞庭湖水文情势影响 72
3.5.1 湖区水位变化 72
3.5.2 湖区出湖水量变化 75
3.6 水库群运行对鄱阳湖水文情势影响 76
3.6.1 湖区水位变化 76
3.6.2 湖区出湖水量变化 78
3.7 水库群运行对长江下游水情影响机制分析 79
3.7.1 不同要素对蓄水期长江干流水位影响分析 79
3.7.2 不同要素对蓄水期洞庭湖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83
3.7.3 不同要素对蓄水期鄱阳湖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85
第4章 水库群调蓄与水文情势变化响应关系解析 87
4.1 水库群调蓄与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变化数据集构建 88
4.1.1 数据集构建方法 88
4.1.2 水库单日控泄情景典型年计算成果 89
4.1.3 水库多日控泄情景典型年计算成果 96
4.1.4 水库控泄情景控制站点流量最大值变化 99
4.1.5 水库控泄情景控制站点流量变化过程线 124
4.2 水库群调蓄与水文情势变化响应关系构建 133
4.2.1 响应关系构建方法 133
4.2.2 枝城站水位和流量响应关系构建 134
4.2.3 沙市站水位和流量响应关系构建 139
4.2.4 螺山站水位和流量响应关系构建 141
4.2.5 汉口站水位和流量响应关系构建 143
4.2.6 九江站水位和流量响应关系构建 145
4.2.7 大通站水位和流量响应关系构建 147
4.3 响应关系验证 149
第5章 梯级水库群应对江湖关系变化的适应性对策 161
5.1 长江干流水文水资源适宜性情境 162
5.2 洞庭湖和鄱阳湖水文水资源适宜性情境 164
5.3 不同调度方案对长江干流水文情势适宜性评估 165
5.3.1 宜昌站 165
5.3.2 螺山站 166
5.3.3 汉口站 166
5.3.4 长江干流水文情势适宜性 167
5.4 不同调度方案对洞庭湖水文情势适宜性评估 168
5.4.1 湖区水位变化 168
5.4.2 湖区面积变化 171
5.4.3 出湖水量变化 171
5.5 不同调度方案对鄱阳湖水文情势适宜性评估 172
5.5.1 湖区水位变化 172
5.5.2 湖区面积变化 175
5.5.3 出湖水量变化 175
5.6 水库群应对江湖关系变化的适应性对策 176
参考文献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