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与价格波动(社科院文库·经济研究系列)(创新工程)
					 定  价:100 元 
					
				 
				 
				  
				
				   
				  
				  
				
						
								
									当前图书已被 2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王国刚 等著
- 出版时间:2013/12/1
- ISBN:9787516128312
-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822.0 
- 页码:67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货币政策与价格波动》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取向和主要内容,证明了“住、行、学”是消费结构升级的重心所在,提出了加大消费型投资是保障中国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全面深人地分析了中国货币供应机制与物价上涨的关系,理清了中国货币供应机制的内在机制,论证了利率传导机制的差异性、信贷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和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的重要性,为货币政策的形成和操作提供可参考的理论根据和实践依据;深入探讨了货币供应与资产价格的关系,理清了货币供应量变动对房地产价格、股市价格等资产价格的影响程度。                                    
		
	
                                                                                                                            第一篇 发展背景和政策重心 
 第一章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背景研究 
  一 相关文献的简要综述 
  二 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分析 
  三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四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五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六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前景分析 
  七 基本结论 
 第二章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 加大消费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的重心所在 
  二 城镇化建设投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战场 
  三 发展取向选择:上海与北京的比较 
  四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城镇经济发展的关键 
第二篇 国际趋势和国际比较                                                                                                                第一篇 发展背景和政策重心 
 第一章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背景研究 
  一 相关文献的简要综述 
  二 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分析 
  三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四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五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六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前景分析 
  七 基本结论 
 第二章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 加大消费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的重心所在 
  二 城镇化建设投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战场 
  三 发展取向选择:上海与北京的比较 
  四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城镇经济发展的关键 
第二篇 国际趋势和国际比较 
 第三章 全球通货膨胀的主要趋势 
  一 全球通货膨胀程度呈下落趋势和成因 
  二 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 
  三 发达国家步入“大稳健”时代 
  四 全球面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冲击 
  五 简要结语 
 第四章 美国滞胀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 滞胀形成的基本背景 
  二 滞胀形成原因的理论探讨 
  三 里根政府应对滞胀的主要做法 
  四 货币主义对“滞胀”的解释和对策 
  五 美国滞胀对中国的启示 
 第五章 日本泡沫经济治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一 日本的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 
  二 外部压力下的货币政策与通货紧缩 
  三 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通货紧缩 
  四 日本银行的金融政策理念转变 
  五 对中国的启示 
 第六章 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中的中国选择 
  一 引言 
  二 国际货币强权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三 牙买加体系下美元货币强权的扩张及其新的制约 
  四 外汇储备急剧扩张下单一国际货币内在不稳定性 
  五 国际货币强权的重新分配与多元化的经济基础 
  六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进程中的中国选择 
第三篇 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 
 第七章 货币、金融与资金的相互关系及政策内涵 
  一 货币本体:实物还是机能 
  二 金融本质:资金融通还是权益交易 
  三 资金特性:连接货币和金融的基本机制 
  四 货币政策:调控资金流量与维护金融秩序稳定 
  五 金融监管:防范资金流断裂和维护金融运行秩序 
  六 政策含义简述 
 第八章 货币统计问题的研究 
  一 货币定义方法及其理论根源 
  二 实践中的货币统计与货币层次划分 
  三 中国金融结构变动对货币统计与层次划分的冲击及进一步的改革 
 第九章 黏性信息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最新发展的一个文献综述 
  一 引言 
  二 黏性信息:内涵、度量与估计 
  三 黏性信息下的消费与储蓄 
  四 具有黏性信息的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胀惯性 
  五 一般均衡与经济周期中的黏性信息 
  六 黏性信息经济中的货币政策哲学 
  七 结语 
第四篇 货币政策和金融实践 
 第十章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机理分析 
  一 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机理 
  二 中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变化机理分析 
  三 完善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若干建议 
 第十一章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的操作机理分析 
  一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机理 
  二 发行人行债券以调剂对冲头寸的机理 
  三 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机理 
  四 运用行政机制管控新增贷款的机理 
  五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难点及对策建议 
 第十二章 “货币超发说”缺乏科学根据 
  一 “货币超发说”在理论上并不成立 
  二 “货币超发说”缺乏实践根据 
  三 “货币超发说”的政策主张南辕北辙 
 第十三章 货币乘数的存在已受到挑战 
  一 货币乘数论的起源、作用与挑战 
  二 货币乘数的现代预测机制 
  三 金融危机以来的中、美两国货币乘数比较与启示 
 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借贷渠道研究 
  一 均衡信贷配给理论与银行信贷渠道 
  二 凯恩斯框架下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 
  三 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理论模型 
  四 货币政策借贷传导渠道的实证研究 
  五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借贷渠道 
  六 主要结论 
 第十五章 影子银行系统与货币政策 
  一 引言 
  二 基本概念及其本质 
  三 影子银行系统概况及相关背景事实 
  四 影子银行系统的货币分析 
  五 中国影子银行活动的考察及政策含义 
  六 简要小结 
 第十六章 应对物价变动的财政政策 
  一 已有的研究文献综述 
  二 国外实践的考察 
  三 中国物价变动与财政政策的关系分析 
  四 应对物价变动的财政政策选择 
  …… 
第五篇 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