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回忆录不是写我自己,我是借着自己写出当年的能见度,我的写法是以自己为圆心,延伸半径,画一圆周,人在江湖,时移势易,一个”圆“画完,接着再画一个,全部回忆录是用许多‘圆’串成的。”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第四部《回忆录四部曲之4:文学江湖》,描述了1950-1970年代在台湾由文学、政治和特务交织组构的奇妙江湖。作者的独特经历,使他可以在局内观察理解当年文艺政策执行者的真实关怀与具体困扰,也可以从局外洞悉各方势力交错产生的矛盾紧张,使得这段诡异却现实的文艺历史,在书中明白彰显。作者所亲历的这个“文学江湖”同时也是台湾风云变幻三十年的缩影:从五十年代初期的困窘和茫然,到白色恐怖中的屈辱和惊慌,再到冷战时期的“心理疲惫”,及台湾经济起飞、“反攻大陆”的宏愿成为笑柄之时无奈地选择落地生根……
多少人都写自传,因为人最关心他自己;可是大部分读者并不爱看别人的自传,因为读者最关心的也是他自己。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不是写自己,而是借自己的受想行识,反映一代众生的存在。他希望读者由此能了解、能关心那个时代,因为那是中国人最重要的集体经验。
用等待一辈子的自由
写尽20世纪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齐邦媛、朱西宁、杨照、高华、王奇生推荐
代自序
有关《文学江湖》的问答
十年灯
用笔杆急叩台湾之门
匪谍是怎样做成的
我从瞭望哨看见什么
投身广播见证一页古早史
张道藩创办小说研究组
小说组的讲座们
胡适从我心头走过
广播文学先行一步
反共文学观潮记
特务的显性骚扰
我与《公论报》的一段因缘
难追难摹的张道藩
走进广播事业的鼎盛繁荣
十年乱花
我从胡适面前走过
魏景蒙一半是名士一半是斗士
方块文章画地为牢
艺术洗礼现代文学的潮流
霓虹灯下的读者
我能为文艺青年做什么
特务的隐性困扰
省籍情结拆不完的篱笆
张道藩的生前身后是是非非
冷战时期的心理疲倦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亮光
十年一线天
你死我活办电视
乡土文学的旋涡
与特务共舞
我和军营的再生缘
我与学校的已了缘
我与文学的未了缘(上)
我与文学的未了缘(下)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王鼎钧台湾时期文学生活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