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取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以探求现代傣族教育以及教育背后必要的社会与文化基础,如本土价值、既得利益等,对教育法规提出了那些要求,在此基础上,教育法规应当如何因应。本书主要内容有四:一是学校教育嵌入傣族社区的历史研究;二是学校教育和奘寺教育在傣族文化生态中的功能和价值研究;三是国外多元文化教育的政策与法规的比较研究;四是奘寺学童现象的法理学研究。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总序(张诗亚)
前言
第一章 奘寺学童现象及其文化生境 1
第一节 奘寺学童现象及其问题 1
第二节 空间分布及地区文化差异 10
第二章 学校教育的嵌入与现状 25
第一节 清末与中华民国时期 25
第二节 建国之后至改革开放 31
第三节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40
第三章 傣族文化生态与奘寺教育 51
第一节 傣族文化生态及其教育导向 52
第二节 奘寺教育的制度化形式 64
第三节 傣族社区与奘寺教育 85
第四章 奘寺学童现象的解释与分析 98
第一节 学校教育外部因素解析 98
第二节 学校教育内部结构性问题 122
第五章 傣族地区教育法规面临的困境 142
第一节 承认的合法性困境 142
第二节 单向度推进的困境 149
第三节 教育促进平等的困境 159
第六章 国外多元文化教育的法规借鉴 168
第一节 法律认定与实践原则 169
第二节 政策措施及法规保障 193
第七章 教育法规因应的策略与建议 205
第一节 教育法规因应策略 206
第二节 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213
第八章 结语 227
参考文献 232
附录 242
附录一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条例》 242
附录二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僧伽管理若干规定》 251
附录三 《南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 254
附录四 访谈提纲 257
附录五 笔者田野调查作业期间所拍摄图片 260
后记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