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建筑的兴起,与中世纪欧洲宗教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基督教会不仅在政治上支撑着欧洲的封建社会,而且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化事务。作为宗教活动的场所,教堂建筑便成为中世纪欧洲建筑的主体,为了追求天国的幻影,欧洲建筑师们纷纷远离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传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风格。
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后,人文主义者们摆脱了基督教的束缚,教堂建筑开始被赋予了人性的光芒。
教堂是基督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的教徒举行宗教仪式的建筑物;原意为上帝的居所,以此来赞美上帝,祈求赐福给天下众生。人们在这儿进行弥撒礼仪和祈祷。以求天下太平,众生平安。
教堂及教堂文化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出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单里,教堂占了很大一部分。教堂建筑及教堂文化以欧洲的最古老、最发达,保存修复得最完善。各地游客来到欧洲旅游,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参观当地的教堂在英法德意等“老欧洲”国家里,都有可以引以为傲的著名大教堂。
在欧洲,基督教是欧洲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堂遍布城乡各地,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历史久远。每到一个地方,所能看到的最辉煌、最耀眼、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建筑无疑是那些各具特色的教堂。欧洲的教堂不仅仅是建筑艺术的体现,更是从一个侧面综合反映了欧洲文化的深刻内涵。不论您在欧洲哪个地方访问或旅游,参观教堂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
欧洲的教堂大致分为三种建筑风格罗马风格、哥特风格和巴洛克风格。
11世纪前后建造的教堂受意大利影响,几乎全为罗马风格。其特征为圆形拱顶,从教堂的门或者窗户可以大致区别出来。圆形的拱顶表现了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宇宙是圆形的。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部空阔的空间为显著特点,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了一对高塔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17、18世纪后的教堂多为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其特点是不注重外表但内部华丽,有的用了大理石砖和大理石柱,配有彩画和雕塑。室内—改老式教堂的黑暗、凝重和神秘,采用浅色涂料,加上彩色装饰,让人感到轻松:似有一种清香味。
除了欧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也有教堂分布。亚洲的教堂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土耳其和巴勒斯坦。我国的北京王府井教堂北京西直门教堂、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天津西开教堂等教堂比较著名,日本的光之教堂、土耳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也很著名。北美洲的著名教堂有美国的水晶大教堂、洛杉矶天使仙女教堂圣约翰大教堂等;墨西哥的著名教堂有墨西哥大教堂、瓜达卢佩圣母堂;南美洲的著名教堂有阿根廷的卢汉天主教堂、哥伦比亚的盐矿大教堂;非洲埃塞俄比亚的独石教堂也是闻名遐迩。
本书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辅以精美的图片,向读者介绍了近百座世界著名教堂,使读者在获得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限于学识,本书可能存在一些不足,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利再版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