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彪*的《中共中央西南局应对西南地区经济 困难的经验研究》研究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西 南因长期战乱以及国民党在撤离大陆前的肆意破坏, 经济出现严重困难。面对严重的困难局面,邓小平主 政的中共中央西南局采取了应对严重困难的切实可行 的措施,包括运用没收官僚资本后所建立起来的国营 经济成分进行宏观调控,充分调动市场积*因素,发 挥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宏观调控这只 “看得见的手”的积*因素,缓解了西南地区经济困 难局面,取得的经验至今有益。
                                            
		
	
                                              刘洪彪,男,1964年生。重庆大学教授,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科研。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2项,主持并完成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11项;出版专*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绪论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  研究意义
    三  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
    四  资料说明
第一章  解放初期西南地区的经济困难
  第一节  解放初期中国的经济困难
    一  解放初期中国的工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二  农业生产破坏严重
    三  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
    四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经济困难之原因
  第二节  解放初期西南地区的经济困难
    一  城市工业破坏严重,工厂倒闭成风,失业问题严重
    二  商业萧条,物资供应奇缺,投机活跃
    三  封建剥削严重,西南地区的农业衰败
    四  金融秩序混乱,物价飞涨
第二章  中共中央西南局应对经济困难的宏观举措
  第一节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经济恢复的组织和领导
    一  各级党组织机构的健全与领导思路的形成
    二  西南军政委员会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建立
    三  经济建设领导机构——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的建立
  第二节  社会资源的整合
    一  加强公粮征收,为西南社会稳定和经济恢复奠定物质基础
    二  多管齐下,解决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财源
    三  人力资源的整合:多渠道选拔干部
  第三节  社会力量的动员
    一  关心群众利益,加强社会救济,动员工农积极投身经济建设
    二  加强统战工作,动员民主党派人士和工商业者参加经济建设
    三  善用新闻媒体进行社会动员
    四  加强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扶持,动员少数民族群众参加经济建设
  第四节  稳定金融平抑物价
    一  整顿和稳定金融
    二  平抑物价
第三章  西南局应对经济困难的具体措施
  第一节  稳定社会秩序
    一  安置旧军政人员
    二  收容改造社会游民
    三  救济安置失业工人
  第二节  投资基建项目
    一  举办交通建设
    二  公共设施建设
    三  城市公用事业建设
  第三节  工商业政策与措施
    一  建立新政权经济基础
    二  工商业政策导向
    三  恢复工商业的措施
  第四节  合理调整工商业
    一  调整产销关系
    二  理顺劳资关系
    三  增产节约运动
  第五节  农业政策和措施
    一  西南局对农村工作的部署
    二  剿匪、春耕与救灾
    三  土地改革
    四  农业政策
    五  组织生产
  第六节  商业流通
    一  整顿水陆码头
    二  组织城乡物资交流
第四章  西南局应对经济困难的经验与现实启示
  第一节  中国西部地区发展面临的困难
  第二节  西南局应对困难的现实启示
    一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二  扩大与拉动内需增长
    三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第三节  西南局采取城乡一体化措施的现实启示
    一  经济发展注重民生的现实启示
    二  发展交通促进城乡流通
    三  注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第四节  应对劳资冲突的措施及经验
    一  协商途径解决劳资冲突
    二  仲裁途径解决劳资冲突
  第五节  应对农工商业发展困难的措施及经验
    一  工商业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
    二  应对农村经济困难的措施及经验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