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但它更是生活的容器。科学可以关在实验室里做出来,艺术可以挂在博物馆里,但是建筑一定要建造在大家的眼前.为众人所使用。它不是一种个人埋头苦干就能成就的事业。建筑家应有社会的胸怀,为大众服务。因此他们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为大众创造一个愉悦的生活环境……他应该是民众意念的抽引者,但这与一般的随波逐流是不同的,也不是哗众取宠……建筑家的个性,建立在他的专业知识与对人世的深切关怀上。
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人人都需要的艺术教育 一部建筑理论与评论的经典大作:了解台湾建筑界大佬汉宝德先生建筑与艺术美学的精彩观点,汲取最前沿的空间思维艺术、最传统的建筑理论精髓,拓展和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与境界。 一堂艺术思辨与论辩的智慧课:台湾顶级建筑大师跨界美文,出入建筑、书法、设计、雕刻、抽象艺术等不同类别的艺术创作,将各种艺术形式交融并举,“平面艺术、立体艺术、抽象艺术”相得益彰,浑然天成! 一场撼动人心的视觉艺术盛宴:最精美绝妙的配图和最精当到位的注解交相辉映!
自序——出入建筑与艺术之间
构筑有情世界
拼凑的美感
再访悉尼歌剧院
壳形建筑的审美观
为众人筑梦的高迪
英国建筑传统与斯特林
我在哈佛大学的柯布西耶经验
朗香,我来了
柯布西耶的现代建筑暨规划观念
康与当代建筑
西塔里埃森的感动
编后记
构筑有情世界
20世纪的70年代,建筑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后现代”,宣告现代建筑死亡。自此而后,这个名词被文学、艺术,甚至哲学界所借用,开发出80年代以后广阔的文化视野。然而“后现代主义”究竟是什么呢?在建筑反而说不清。所以我不喜欢这个名词,它是很不负责任的,不过指出时代上在“现代”之后而已!
我年轻的时候,“现代”是指进步的、科学的、光明的;有绝对正面的含义。曾几何时,“现代”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现代的原意本是现在这个时代的意思,也就是当下,为什么成为一个代表过去的时代名词,实在使人不解。为了怕被人视为落后,大家都急着向后现代靠拢。什么是后现代,它究竟是怎样的主张,又没有多少人了解。即使伪装明白,每人的说法不一致。因此,唯一的共识是,后现代是多元价值的,可以各说各话,不需要同意,不需要统合。
我在美国求学、工作那段时期,使我亲身见证了这个转变的过程。回忆起来,我认为现代主义的失败就是败在理性主义。自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编注1)到包豪斯的正统现代建筑思想,都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不论是科技挂帅的结构决定论(编注②),或合用至